查文庫>教學反思> 《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

《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

《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1

  剛剛執教完這篇課文,想簡單談一下執教的體會。《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得重點定位在認字、寫字和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合作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運用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

  如,認“搭”字前,可以讓學生想想以前學過的帶有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拔,啟發學生髮現規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動作的字,常常帶有提手旁。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彳”是新學的偏旁,當學生認識後,可用熟字“跟”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很”字。學生透過熟字換偏旁,加偏旁,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並運用許多方法幫助記憶,已經非常好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於形聲字的'認識,多棒的收穫呀!

  在朗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後,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很快一間漂亮的房子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之後我讓學生想想:“等你長大了,自己有能力搭房子了,你想給誰住?”學生紛紛說把這房子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我再深入的問他們:“那為什麼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呢?”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震驚,原本我以為孩子們只想到自己,可見孩子們那顆純潔的心充滿了愛和感恩,我為孩子們感到自豪。透過這樣一個話題讓孩子們深入懂得從小關心別人,長大了要報答父母。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針對不足,及時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秦兵馬俑》的第二課時,本課時的重點就是聯絡課文內容,體會兵馬俑的型別眾多,形象鮮明。從而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本課時的教學,我還是以過渡段為中心,由複習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入手,然後自然過渡到重點段落(4-9),引導學生體會秦兵馬俑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為,我主要設計了三個大問題: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類型的兵馬俑?他們有著怎樣的鮮明形象?仔細讀讀課文,選擇你喜歡的一個兵馬俑介紹給大家,並說說你喜歡的原因?然後由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保證一定閱讀時間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這一部分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倒是比較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可由於交流彙報佔了許多時間,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倒是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問題設計得不夠合理,而且教學沒有抓住重點。每個自然段的教學時間幾乎是平均分配,教學節奏沒有變化。或許,在教學中,我可以先以“將軍俑”為例,具體分析一下他的鮮明形象,並指導學生朗讀,然後再讓學生照樣子來介紹分析其它的兵馬俑。這樣做才是真正“授之以漁”,而且也不至於讓學生的閱讀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層面。

  另外,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我想,僅僅憑書上的介紹和幾張圖片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肯定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一些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而在這點上,我做的也不理想,因為課前沒有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秦兵馬俑的資料,只是教教材,而沒有做到“用教材”,沒有開發和利用更多的教學資源。

《我的舞臺》語文教學反思3

  課文以“我”的成長為線索,圍繞“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透過在孃胎我就“登臺唱戲”;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六歲時拜師學藝以及幾年後在大師面前認真演戲等一個個有趣而充滿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臺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時,作者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學習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到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練就的勇氣和毅力,同時也感受我國戲劇藝術的魅力。

  在教學本文時,課前我就讓學生收集了新鳳霞、吳霜以及關於評劇藝術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教學時我著眼於透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藝術給人的神奇魅力。在設計上採用多讀,讓學生透過充分朗讀和畫找語句來感知課文……在每次讀時,給於具體的要求,逐漸濃縮,讓條理逐漸清晰,中心逐漸明確出來。如在第一遍接觸課文時,設計掃讀課文,畫出課文圍繞那句話寫得?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目的,即找出表達中心的句子。第二遍快速自由讀時,弄清課文寫了什麼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第三遍讀時,要求在弄清課文寫了什麼事的基礎上再精讀課文,抓住具體的語句來體會“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精講艱辛學藝的部分,從中體會作者所練就的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最後總結作者的成功得益於她心中的“舞臺”。拓展練習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心中的願望,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自己準備怎樣去奮鬥。透過整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藝術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陽關道,必須付出艱辛和心血的道理。教學效果良好。

  這樣的文章也比較符合孩子們的成長特點。在課堂上也就流露出對小作者的同情與理解。因為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在學另外的藝術,比如:拉丁舞、雙節棍、鋼琴等。所以上課的同時上讓他們在課堂表露了自己內心的想法。正所謂,讀說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