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

  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第七屆青年教師賽教課,這一次參賽的課文是《誰的本領大》。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教學時重點要注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透過學習課文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他們。怎樣指導學生朗讀,並明白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呢?我採用了“想一想”、“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

  “想一想”:每次比賽前,讓學生想想風和太陽有什麼心理活動,這實際上為學生感情朗讀作鋪墊。比如,在風和太陽第一次比本領時,為了體會它們的驕傲、自信,我設計了這樣的句式:要比這個,那可是我的xxxxxxxx,我只要xxxxxxxxxxxxx,這小孩還不xxxxxxxxxxxxxxxx。透過訓練,幫助孩子準確地把握情感,這樣再指導學生朗讀時就不用花大力氣了,也就自然地水到渠成了。

  “說一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在語文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說”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我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暢所欲言的熱烈氛圍,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在一開課的時候,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變為填空題,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透過完成練習,理解課文。結束課時,在學生懂得道理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演演兩次比賽結束之後,太陽和風先生會說些什麼,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昇華。

  “讀一讀”:教學就應該書聲琅琅,情趣濃濃。教師應帶領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指導學生朗讀對話時,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尤其是教師鼓勵性的評議,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演一演”:讓學生透過表演,理解“裹緊”、“脫下”,把一些抽象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出來。

  今天在教學時,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1、指導學生朗讀倉促了些。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讀書的地方挺多的,如快速讀、自由讀、男女生互讀、加上表情和動作讀,但是教師指導的力度還不夠,讓學生評讀也是少之又少,有點像走過場。再加上對於今天上課的學生不是很熟悉,沒有能照顧到高、中、低這三檔孩子。因為我覺得不同的學生,朗讀目標的定位是不同的,是有層次的。只有讓每一個孩子有所得,並在自己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發展,才能使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斷地超越現狀,以達到朗讀能力的提高。

  2、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風趣。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覺得自己是“話到用時方恨少”。課堂上的語言,有時不夠精煉、風趣。

  感謝這次青賽課,讓我正視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和其他老師的差距,也確定了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希望今後我的語文教學能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為孩子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我希望我的語文教學能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我希望我的語文教學能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我還希望我的語文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2

  教學完《誰的本領大》第二課時,寥寥幾筆匆匆記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總覺得表達的還不夠全面,不夠準確。靜下心來細細思量,又或許是我想表達的東西也並沒有那麼複雜。正如指導孩子學習課文,明白“各有所長”的道理一樣,過程無需太複雜。

  拿到一篇課文,教師首先應該思考的是透過這篇課文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或是讓學生獲得什麼,於是在解讀了課文之後,我將教學目標定為如下: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2、瞭解感嘆號的作用,體會說話人的心情;3、讀懂寓言故事,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看待自己,看待別人。似乎,對於這樣一篇簡單的寓言故事,這樣的目標表述也太過累贅了。對目標再加工,有了這樣的表述:1、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2、明白各有所長、各有千秋的道理。或許,修改過後的表述沒有那麼的“圓潤”,但是於我,是更明確了本堂課的目標,簡言之,一讀文二明理。而目標二能夠順利達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目標一的達成效果。所以,“讀”成了本堂課的唯一中心目標。

  朗讀,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理解與表達所需,同時,它又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反思這一課,我在朗讀的形式上,主要採用了自由讀和分角色朗讀的形式。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我主要是透過問題來引領。

  設計一:自由讀1-3小結,思考:(1)第一次比試誰的本領大呢?(2)太陽和風分別有什麼本領呢?

  設計二:再讀1-3小節,在比試的過程中,他們是怎樣說的呢?在學生朗讀之前,教師主要是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能夠有目的的去朗讀,提高朗讀的效果。這些並不是深奧的問題,不需要學生過多的去思考,完全是服務於我的教學目標——“讀”,只要學生認真去讀了,便可以找到答案。分角色朗讀在課堂中是採取小組朗讀的方式進行的。我在小組朗讀之前設計了一個小環節,即“小組彙報角色分工情況”,這主要是強化小組成員的分工意識,也讓小組的朗讀更具方向性。然而,由於我自身教學經驗的缺乏,有些地方還是沒有讀到位,沒有讀“透”。如太陽說:“誰能脫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誰的本領大。”孩子們在朗讀中體會到“太陽很自信”“太陽覺得自己肯定會贏”,我也相機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詞。此處是課堂教學環節中自然產生的教育契機,教師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順勢把課堂學習氛圍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導朗讀的時候還很不成熟,最後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遺憾。

  等待學生,給予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小組學習不再流於形式。特別是小組活動,常常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它常常是課堂的一個“擺設”。

  這一次的課堂,我自己也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開展小組學習。小組朗讀時,在我將要喊停的時候,我甚至告訴自己,再等一會,再給學生一點時間。我給了學生“寬裕”的時間,學生也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小組朗讀時,孩子們的朗讀超出了我的預計。在接著的小組表演環節中,孩子們的表現更讓我堅定了自己的決定。足夠的時間,孩子們有了個性閱讀的空間,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課文最後,“噓,讓我們一起來看書上39頁的插圖,一起來聽聽太陽和風在說些什麼呢?生一:“太陽說:‘風先生,你真棒。’,風說:‘太陽先生,你也很棒。’”生二:“太陽說:‘風先生,你可真厲害!’,風說:‘太陽先生,你的本領也不小啊!’”……這個時候,教師已不需要過多的表述了,孩子們已然悟出了課文的理。

  學文明理,無需太複雜。明確了教學的目標,把更多學習時間留給孩子們,他們的表現,是對課堂最好的評價。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3

  一、讓插圖亮起來,形成閱讀期待

  師:(出示課文插圖1和插圖4)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幅圖,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呢?

  生:這兩幅圖都畫著太陽公公和風婆婆。

  生:第一幅圖,太陽和風都翹起了大拇指。第二幅圖上只有太陽翹起大拇指。

  師: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想想第一幅圖的兩個大拇指是獎給誰的,第二幅圖的一個大拇指又是獎給誰的?

  生:第一幅圖的兩個大拇指,是獎給他們自己的。第二幅圖的一個大拇指是獎給風婆婆的。

  師:咦?太陽怎麼會把大拇指獎給風的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趕快把書開啟吧!認真讀了,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問題的誘惑,學生急不可待的開啟書,盡情地大聲讀起課文來,朗朗讀書聲充塞著我的耳膜,兩幅圖的差異,引起了學生閱讀的衝動,好奇心驅使他們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在平時,我感覺學生的預習的興趣高於精讀課文,喜歡的故事在他們一遍又一遍的朗讀中漸之淡漠,細算預習時讀5遍課文,第一教時又讀至少4遍,在精彩的故事都會沒有了味。閱讀期待是滿足學生好奇心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取向。今天利用插圖對比,提出了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太陽為什麼把拇指獎給風?是什麼原因讓他的態度有這麼大的改變?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帶著這個問題,學生樂讀,愛學。

  二、讓插圖活起來,感悟課文內涵

  片段(1)

  出示插圖1

  師:小朋友知道太陽有什麼本領嗎?

  生:太陽能帶給我們溫暖。

  生:沒有的太陽,我們的地球會一片黑暗。

  生:太陽還可以為我們做事,我家就裝著太陽能熱水器,洗澡不用燒水,靠陽光就行了。

  師:是嗎?那風有什麼本領嗎?小朋友知道嗎?

  生:夏天,風能帶來涼快。

  生:有了風,我們就可以把風箏放上天。

  生:風還可以發電。

  師:那是風力發電。太陽和風有這麼大的本事,他們碰到一起,翹起大拇指會向對方說些什麼呀?

  生:(略)

  師:書上的那句話就是講了剛才同學們表演的?

  出示:……都說自己的本領大。師:誰能把這句話給讀好了?

  片段(2)

  出示插圖4

  師:看見風能讓船兒駛得飛快,太陽心裡在想些什麼?他會對風說些什麼?

  生:沒想到,風的本領也挺大的嘛。

  生:太陽在想,風的本領不比我差。生:太陽這時可能會說,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師:誰來做一回太陽,翹起大拇指誇誇風?

  生:風啊風,你的本領也真大。剛才我小看你了。生:風啊風,你能讓船開的飛快,本領可真大。

  師:風聽了會說什麼呀?

  生:風也會翹起拇指說,不,太陽,你的本領真大,我可要像學習。

  生:風可能對太陽說,以後我們不要再比了。太陽肯定會同意的

  太陽和風各自有什麼本領,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與精美的插圖想結合,透過畫面在頭腦中出現廣闊的空間,動態的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搭建過渡的知識橋樑,瞭解了太陽和風各有各的本領後,在理解他們比什麼,怎麼比,比的結果的基礎上,再次利用插圖誇誇對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了課文的內涵,明白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優勢,悟出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讓插圖動起來,豐富故事內容

  第三天,風遇到了太陽,他們會幹什麼呢?這個問題的設想,延伸了故事情節,想象太陽和風以後的事情,誘發學生續遍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故事的內容。

  真的,有時不能小看插圖,它是學習中一抹亮麗的色彩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4

  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

  文中出現的“太陽”和“風”都是與我們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兩種事物,對於“太陽”與“風”的特點及功能,學生們都較為了解,課文采取童話體裁來講述,是學生最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見解,表達感受。

  所以我根據當天的天氣設計了開場白昨天颳了一場大風

  學生爭相舉手發言。

  我結合了生活實際,提起學生的談話興致,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自然而然地匯入新課,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回答理解“誰知、覺得”倆詞,並能用“覺得”說一句話

  讓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學生透過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內容,透過看圖,再現文章內容,透過自由想象說話,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

  並且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學一起讀書,大大地增強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評議中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個性感受,鼓勵學生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活躍,我給了他們充分的時間閱讀課文,學生透過自讀形式初讀課文,又藉助文中圖畫閱讀課文,加上教師對重點詞句的點撥,學生對課文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論是分角色朗讀或只戴頭飾的表演讀,他們都能把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態度,把他們的對話讀得惟妙惟肖。而這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取代了單調的齊讀,特別是分角色讀和戴頭飾表演讀,符合低年段兒童的心理特點,能夠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們活起來了,他們必定以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燒。整個課堂顯得流暢而靈動。

  課堂上,生生之間的評價很到位。學生在這樣的訓練中學會傾聽,學會了如何評價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對學生的評價與疏導做得不夠好。課堂評價中,學生要學會評價他人,要在評價中學會傾聽,還要在評價中達到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評價才具有實效性,而教者過於注重讓學生學會自評,對透過評價中達到學習的目的這一方面關注不夠,應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培養此意識。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教學時重點要注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透過學習課文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要正確認識自己、看待他們。怎樣指導學生朗讀,並明白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呢?我採用了“想一想”、“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的方法。(友情提醒:查詢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

  “想一想”:每次比賽前,讓學生想想風和太陽有什麼心理活動,這實際上為學生感情朗讀作鋪墊。比如,在風和太陽第一次比本領時,為了體會它們的驕傲、自信,我設計了這樣的句式:要比這個,那可是我的________,我只要_____________,這小孩還不________________。透過訓練,幫助孩子準確地把握情感,這樣再指導學生朗讀時就不用花大力氣了,也就自然地水到渠成了。

  “說一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在語文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說”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我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暢所欲言的熱烈氛圍,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在課的一開始,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變為填空題,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透過完成練習,理解課文。結束課時,在學生懂得道理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演演兩次比賽結束之後,太陽和風先生會說些什麼,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昇華。

  “讀一讀”:課件教學就應該書聲琅琅,情趣濃濃。教師應帶領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指導學生朗讀對話時,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評價,尤其是教師鼓勵性的評議,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演一演”:讓學生透過表演,理解“裹緊”、“脫下”,把一些抽象的東西直觀地展現出來。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6

  設計思想

  1、根據傳統的第一課時教學的程式設計,從字詞入手,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

  2、在不同形式的的朗讀中,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訓練朗讀水平。

  教材解讀

  1教材簡析

  《誰的本領大》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之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課文情節緊湊,富有戲劇性變化。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頗有個性,適合學生分覺色朗讀。

  2、課程目標在本教材中的體現

  《誰的本領大》是第一學段(1—2年級)內容。解讀本階段的課程目標,與本節課相關課程目標內容有: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樂於與人交流。

  學情分析

  1、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初步掌握了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方法,在識字上有一定學習經驗,能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所以識字教學雖是重點,但不是難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理解寓言的寓意還有一定難度,需要指導。

  課時目標:

  1、透過齊讀、開火車、抽字卡等形式熟練的認讀本課9個生字,會組詞。

  二類字“催”只認不寫。重點指導書寫“受”和“推”。

  2、指導,分段朗讀,使學生能準確標出各自然段序號,能流利、準確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熟讀課文。

  評價方法:

  1、目標導向評價策略:對於朗讀採用分小組抽查的評價方法。

  2、及時反饋評價策略:對於生字掌握採用當堂抽測的方法。

  3、語言評價策略: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上進行口頭語言、情感語言和肢體語言進行評價。

  教具準備:字卡、ppt

  教學過程:

  一、看圖談話,匯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請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相機板書:太陽、風)

  2、揭題:今天,太陽和風走到了一起,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我們來學習誰的本領大(板書課題)

  3、讀課題:

  a/齊讀課題

  b/老師想知道他們比試的內容是什麼?(重音:本領)

  c/告訴我,這場比試要得出怎樣的結果?(重音:誰的本領大)

  d/小朋友,讀出你們的疑問(讀出疑問的語氣來,小問號不夠彎?)

  二、初讀課文

  1、初讀課文:帶著疑問,讓我們讀讀課文吧

  出示自讀要求:

  a字音要讀準;b句子讀通順;c給自然段序號。

  2、檢查讀書情況

  A學生字(連詞齊讀——自讀——開火車讀——字卡自由認讀)

  B男女生分組讀詞(指導多音字“得”,裹得得意)

  3、師生讀課文

  1、範讀

  老師請一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講這個故事,在我們講故事的時候,請你對照,把自己讀不準的地方劃出來。

  2、課文接力,學生讀課文,其他同學能聽出錯誤就接著讀。

  3、指導讀重點語句“人物對話”

  4、自讀課文

  三、檢查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情況

  填空

  三、寫字指導

  1、受、推、掛

  區別形近字

  (受、愛)(掛、蛙)

  (推、誰、準、難)

  教後反思:

  《誰的本領大》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悟出了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課文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語言親切活潑,富有童趣。這篇課文共有八個自然段。主要以對話描寫貫穿全文,情節緊湊,富有戲劇性變化。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頗有個性,適合讓學生進入文字,體會人物思想感情,適合訓練和培養學生的。

  課堂教學應真正啟用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身心獲得愉快、和諧的發展,才能成為有效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學第一次比賽時,我以師生共同分析為主。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有了第一次學習的基礎,教學第二次比賽時,我由扶到放,讓孩子們自學課文4——8自然段。這篇故事主要以太陽和風的對話為主線,在訓練朗讀時,我透過示範讀,逐人讀等方式,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提示語或標點符號的方法充分地朗讀,領會太陽和風說話時的語氣、神態,然後激勵孩子們加上動作再來讀一讀,學生朗讀得很有激情。

  但是,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課堂設計沒有新意。由於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設計,課堂沒有新意,生字教學單列出來之後,環節與環節之間過度與銜接不自然,對學生缺乏吸引,所以學生的興趣也達不到我預想的效果。

  2、朗讀設計欠缺個性。這篇童話故事的教學重點是分角色朗讀,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反覆的讀來體會風和太陽的對話,從而感悟其中的道理。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讀書的地方挺多的,如自由讀、指名分角色讀、自由選擇角色讀、加上表情和動作讀,但是老師指導的力度還不夠,讀書形式的設計上也欠缺個性,所以少了幾分色彩。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7

  師:(小結匯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知道了課文寫的是太陽和風比本領的事。這一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老師想請小朋友再來聽聽這個故事,然後來噹噹評判,看看究竟誰的本領大?

  生:看課文動畫後交流。

  生1:我認為太陽和風的本領一樣大。

  生2:我認為太陽的本領大。

  生3:我認為風的本領大。

  (本來以為象這樣的課文,學生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書中所蘊涵的道理學生應該都能懂,都能領會到太陽和風各有各的本領。而第二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他們是怎樣開展比賽的,同時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看來現在要想拎出一條主線來有困難。於是只能改變我的教學計劃。)

  課尾:

  師:究竟誰的本領大,剛才大家沒有評出個所以然來,現在誰繼續來當一回評委,說說你的看法。

  生1:風的本領和太陽的本領一樣大。

  師:這是你的意見。有不同看法嗎?

  生2:我認為風和太陽各有各的本領。

  (說的多好,到點子上了。我剛想表揚這位同學,又有學生舉手。)

  生3: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太陽的本領大,因為如果人來沒有太陽的話就無法生存了!

  師:你說得有道理,從你說得這個角度來說,的確太陽的作用是很大,看來太陽有太陽的本領啊!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4:我也認為太陽的本領大,太陽能讓植物生長!

  師:你說得對,不過人類如果缺少了風的話,估計也會一團糟了!看來他們呀各有各的本領!

  教後反思:

  細想今天的一堂課,我努力的想讓孩子們能明白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可是,事與願違,有些孩子偏偏對太陽情有獨鍾,始終都不接受其他小朋友的說法。而我卻好像有學生沒認同我的觀點,課就沒完成似的,好說歹說把他們引到那個理上來。現在想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一定要他們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這個理是否要求太高了呢?學生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的又怎能和成人相比呢?對於這堂課,認識這麼個道理真那麼重要嗎?我想並不!如果在課上我能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他們對自己的優缺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應該會更好些!由此想來,在不違背常理的基礎上保護學生積極的求異性,能讓他們的天性得以張揚;鼓勵學生的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的才華才得以更好的施展;激發學生靈感的創造,才能讓他們不斷地認識世界,創造世界。作為教師真的應該把更多的關注和情感投向每一位學生,讓他們獲得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人生。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8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課文情節緊湊,富有戲劇性變化。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活潑,頗有個性,適合讓學生朗讀體驗。

  本課寫因為風和太陽“都說自己的本領大”,誰也不服誰,只好比試比試。究竟誰的本領大,我引導學生抓住風和太陽兩次比本領的不同方式和結果讀一讀,在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導讀第一次比本領————————誰能脫下孩子的外衣時,先引導學生讀好風說的“那還不容易”和太陽說的“看我的吧”,體會他們自以為是、麻木輕視他人的神態。接下來我引讀風的做法與結果:“‘呼呼’地吹起來”;“誰知孩子將外衣裹得更緊了”。“誰知”一詞,表現其結果出乎風的意料。再引讀太陽的做法與結果:“發出強烈的光”,“那孩子覺得熱極了,就把外衣脫了下來”。不難看出,太陽“脫下那孩子外衣”的本領要比風大。導讀第二次比本領——————

  誰能讓船走得快時,首先我引導學生抓住“得意”一詞,指導學生讀出太陽獲勝之後的洋洋得意,不把風放在眼裡的傲慢自大的神態。“可是”、“越強”、“越是熱得難受”、“驚訝”等詞表現出其結果出乎太陽的意料,還暗示了太陽在比賽中感情的變化,引導學生反覆讀,好好體會。而讀“風推著帆,帆帶著船,像箭一樣飛快地前進”這句話時,語速快些,讓人感覺到船伕“高興”,風也“高興”,與太陽的做法的結果形成對比。

  在此基礎上,再去指導朗讀、討論,學生感受到了人物鮮明的形象,語言的生動活潑,從而一步步感悟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的道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9

  《誰的本領大》是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進行完本次訓練後,我發現有得有失。現反思如下:

  一、回答問題熱情高。

  1、“同學們,動物王國準備召開一次比本領大會,你們想一想有哪些動物會參加這次比賽?”

  2、“你們想一想自己喜歡那種動物?”同學們對這次口語交際很感興趣,所有同學都舉起了手,性子急的就喊了起來。

  二、小組討論熱火朝天(友情提醒:查詢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尋課文題目)

  “你喜歡的動物有什麼本領?怎樣去和別的動物相比呢?在小組內交流。” 我的話一說完,孩子們就進入了熱烈的討論狀態。

  三、學生們表演慾望強

  “這些動物是怎樣比本領的呢?大家想到講臺上演一演當時的情景嗎?”這時,如林的小手舉了起來。

  就這樣,口語交際在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表演中結束了。可在同學們的寫話作業交上來時,我發現了問題,下面是兩個孩子的作業。

  學生甲:我喜歡暴龍,因為的本領大,它能迎著風追趕草原上那些可憐的動物,把它們當成自己的點心。

  學生乙:老虎的本領大,它是森林之王,別的動物都怕它,它能吃小羊、小鹿,小兔等。

  看著這樣的作業,我陷入了沉思:這兩個孩子這麼崇尚暴力,怪不得平時那麼愛欺負人。也怪我當時沒及時指導,我記得課堂上有學生說過類似的話,我光顧著保護孩子們說話和表演的積極性了,忽視了對孩子們的是非教育。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0

  我上了《誰的本領大》一課感慨頗深。我們的課堂教學應真正啟用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身心獲得愉快、和諧的發展,才能成為有效的教學活動。

  關注學生成功體驗的關鍵是要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我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我敢於捨棄自己的“權威”,努力使學生處於主體地位,透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如: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是扮演嘴巴還是扮演手,滿足學生審美的需要;用自己喜歡或擅長的學習方法來完成識字學習,滿足學生認知活動的個性需要。

  2、充分肯定、激勵學生。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體驗,促使其不斷超越自我,增強創造能力。當學生們根據課文1-4節內容演完課本劇後,我就及時地加以肯定:“很好。”同時又注意激勵學生:“再請一組來試一試好嗎?有沒有演得更好超過他們的?”學習動機在寬鬆、和諧又富有競爭和挑戰的氛圍中自然生成。讓學生真正得到從動機到實現的成功體驗。

  真正的體驗取決於教學過程是否有生活情境性。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其途徑是多樣的,有角色朗讀、扮演,解決實際問題,製造、渲染氣氛等。

  創設情境要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教師要從學生了解或熟悉的人、事、物等方面去引導學生,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在這節課中,我就設計了以孩子喜歡的遊戲情景切入課題,讓同學聯絡生活經驗進行動作的演示。這個學習過程,既吸引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又豐富了語文知識的內涵。

  但是,在這節課中我感覺和學生的配合不是最默契,致使整堂課有拖堂的現象,最後也是草草了事的結束課文,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1

  《誰的本領大》這是一篇寓言故事,為了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閱讀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教學時我採用了“想一想”、“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來完成這些目標。

  “想一想”:每次比賽前,讓學生想想風和太陽有什麼心理活動,這實際上為學生感情朗讀作鋪墊。比如,在風和太陽第一次比本領時,為了體會它們的驕傲、自信,我設計了這樣的句式:要比這個,那可是我的________,我只要_____________,這小孩還不________________。透過訓練,幫助孩子準確地把握情感,這樣再指導學生朗讀時就不用花大力氣了,也就自然地水到渠成了。

  “說一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實踐。在語文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說”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我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暢所欲言的`熱烈氛圍,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在一開課的時候,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變為填空題,在學生自由朗讀的基礎上,透過完成練習,理解課文。結束課時,在學生懂得道理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演演兩次比賽結束之後,太陽和風先生會說些什麼,使文章的中心得到昇華。

  “讀一讀”:想完了,說完了,那麼就要透過讀來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在上面的基礎上,孩子朗讀到位了,道理自然就明白了。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2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學生積極的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解決問題。

  上課的過程中,我首先提出問題,哪些東西容易導電,哪些東西不容易導電。然後學生進行猜想。猜想之後,我問學生們,你的猜想對嗎。我們怎樣進行驗證呢?學生對於他們的猜想積極的進行驗證。在驗證的方法上,學生首先想到自己的以前設計的電路。然後將這些物體連線到電路中,那麼他就比較容易的進行得到結論。但是我發現學生雖然進行思考,設計。但是能夠想起這個方法的人不多。看樣子在前面的電路的設計的這一節上,學生的應用他們進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學生只有運用知識提高自己的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這樣學生就會提高自己的水平。現在看來,在這個方面還是需要我在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的能力上下功夫。只有這樣學生的能力才真正的提高。

  然後學生在設計自己的實驗之後進行驗證猜想。雖然學生都知道這個實驗應該怎樣進行操作,但是我發現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是急需鍛鍊。一個電路,學生們連了老半天還是沒有連上。這樣實驗的效率就大大大的打了個折扣。還有一個原因是實驗的器材需要更新。連線導線連線的非常的困難,這樣也阻擾學生進行操作的興趣。

  總而言之我想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有許多的問題需要發解決。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3

  誰的本領大》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的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悟出了道理。課文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語言親切、活潑,富有童趣。課文注意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本領和長處,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

  本課是一篇故事,很適合二年級學生學習,很容易拉近師生的距離。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根據課文的特點,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太陽說:“風先生,你還敢同我比本領嗎?”時,充分利用圖片,引導學生模仿太陽的自以為是、驕傲,學生的模仿能力也很強,有的學生還加上了一些動作,很快學生就領悟了其中的意思。在教學中,我還透過形象地動畫,讓學生進入情境,更形象,更生動地詮釋了兩次比賽,高度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更深刻地瞭解了太陽和風各自的本領。這篇故事主要以太陽和風的對話為主線,因此在引導學生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時,我放手讓孩子們充分地讀,領會太陽和風說話時的語氣、神態,然後激勵孩子們加上動作,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將它作為課本劇排一排,演一演,比一比。學生們最喜歡比賽了,而且本篇課文的內容也是比一比,因此學生朗讀得很有激情,表演也很投入、賣力,也演得很出色。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4

  《誰的本領大》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己本領最大,兩次比本領後雙方悟出了道理。課文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語言親切活潑,富有童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本領,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看待別人。

  教學完這個故事中,我也同樣接受了洗禮。強烈的壓制,無理的蠻幹,是不可能取得教學的良好效果的,學生是一個個特點各異的個體,有著他們的世界和不同的想法,如果我們的教育一味颳著猛烈的風,只會使孩子心靈的大門關得更緊,只有溫情的縷縷陽光,才會照進孩子封閉的心房;孩子的進步不是如烈日般催化而來的,而是用一把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巧妙地開啟地,只有那樣,孩子的進步才會向掛帆的船,在風在推動下箭一般地前進。

《誰的本領大》教學反思15

  語文是一門藝術,也是學生容易感興趣的課程。有人曾說過:“能使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只有當學生處在輕鬆愉快的狀態時,他們的視覺、聽覺、觸覺才會更加地靈敏,記憶力也會大大增強,想象力同樣也會更加的豐富。尤其對於低年級的孩子而言,他們需要的課堂更不是死氣沉沉的,那樣不僅不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而且他們肯本不可能坐住40分鐘,學習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我的課堂上,幾乎處處充滿了活力,讓課堂因活動而美麗。

  《誰的本領大》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把手和嘴都擬人化了,生動形象地把手和嘴巴爭吵的激烈場面描繪出來了。課文采用對話形式,而且語言簡練,易於指導學生根據提示語朗讀。但是由於孩子年齡比較小,他們難以理解提示語的意思,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去指導。那麼如何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讓孩子們去讀好課文呢?

  幾乎所有的題目都是沒有符號的,然而符號卻是朗讀的輔助手段,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新增一些符號,來提醒學生朗讀的語氣。

  對於小孩子來說,“誰的本領大”只是幾個詞而已,他們難以把握住其中的意思,所以讀起來比較平淡,沒有什麼感情色彩。為了讓他們能改變這種平淡的語氣,我給課題後面加了個問號,不僅有利於我引出課文,更有利於指導孩子帶著疑問的語氣去讀課題。透過這一個小小的添置,學生立刻明白瞭如何去讀課題,再透過請幾個小朋友及老師的示範,效果立刻變好了,疑問的語氣也出來了。

  豐富的臉部狀態及肢體語言,特別能激發起學生的視覺感受,使他體會出情感的變化。學生在朗讀中,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在“動中學”,“學中動”的過程中,感受情感,體驗情感,從而可以使朗讀更上一層樓。

  學生透過做動作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但是在朗讀方面,學生還是會不到位,這個時候可以請個別學生範讀,讓他們透過體會同伴的語氣來模仿讀。因為孩子和孩子之間是最容易交流感情的。但是有的時候,孩子的體會仍不夠深入,讀出來仍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這個時候老師範讀,來給予學生啟發,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朗讀中去體味不同的語氣和應達到的效果。另外老師在範讀的時候可以使臉部表情變得豐富點,這樣可以引發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後再表達出與老師同樣的情感,“喜怒哀樂、溢於言表”。

  “生動,形象”是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對朗讀訓練也同樣有效。我相信在生動、形象、輕鬆、愉快的朗讀氣氛中,學生的興趣會更濃,激情會更高,效果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