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10篇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10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1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也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即將來臨,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鄭重承諾明年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時,它的朋友樹卻不見了。鳥兒在樹根、大門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處尋訪,歷盡千辛萬苦,最後找到的卻是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體童話,它主要透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童話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讀過之後,我們會為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純真友誼而感動,會讚賞鳥兒信守諾言的品質,會產生節約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願望。

  文章在四次的對話中展開了故事的情節,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課的重點其實就是讓學生對“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真誠的對話。

  教學第一場景我以本班孩子寫的《漂流日記》中童話故事,引出學生讀過的童話,並推薦學生讀這些經典童話。同時也匯入課題。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體會鳥兒和樹在一起的快樂,為下面學習做一鋪墊,也和下文的悲傷形成對比。以便更深體會鳥兒尋找大樹的焦急及信守諾言的可貴。在四次對話中,先和學生一起學習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依依不捨,再抓住這四次對話中不同角色的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鳥兒的心情,我首先讓大家讀課文用一個詞來形容鳥兒如何去尋找好朋友大樹的。接著在小組裡分角色朗讀,在引導學生在“問”與“回答”的前面填一個表示心情的詞體會不同角色的感受。最後在處理鳥兒為燈火唱歌時,我設計了背景音樂,自己做了範讀後和學生進行“採訪”般的的話來體會文中兩個“看”蘊藏的含義。接著將“鳥兒”換做“我”讓學生讀這一部分進一步體會。

  在學生入情入境的讀完後,又讓大家進行小練筆——有什麼話想對誰說。在拓展中,先一起閱讀了新美南吉的另一篇童話故事《白蝴蝶》,最後向大家推薦了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話故事,鼓勵大家利用課餘時間閱讀。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只有透過深入的閱讀體驗才能獲得。在設計本課時,我充分體現了“以讀促思,思中悟情”的教學思想,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重點是促進師生、自我、生本三種對話方式的生成。將學生置身於文本當中,做到了在讀中感悟,尊重了學生的體會。同時也注重孩子語言的積累和訓練。

  今後應該特別注意的還有幾個方面:

  1、加強今後板書功底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語感、讀書姿勢方面等)

  3、重視評價語言的豐富和激勵作用。

  4、平時教學要注意自己語言的精煉、到位,聲音的頓挫圓潤。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一個感人的童話故事,在學習本課時,有的學生被感動的哭了,它教會學生要“信守諾言,珍惜友情”,我在教學時,重點抓住四次的對話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鳥兒為了尋找樹,都去了哪些地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主要透過分角色朗讀,學生充分的體會到思想感情,讓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就是那隻小鳥,你會對樹說什麼?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文字對話。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存在不少缺陷,在匯入新課中,語言不夠簡練,應該直接切入課文的中心。

  我認為,講好一堂課,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丟擲教學參考和教學設計的束縛,自己用心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將會取得更多的進步,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3

  一、樹立正確的文字觀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的前提

  選入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是學生積累和汲取優秀文化營養的主要視窗,是學生建構屬於自己的文化的一片沃土。

  如果單從發展語言、學習表達的角度理解,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麼,從教學的核心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提升生命質量”這一角度出發,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每一篇課文都應該是一個個生理結構完整、血肉骨骼飽滿、情感美好豐富的生命體。面對這樣的生命體,我們要引導學生親近她,理解她,欣賞她,而不是機械地拿她來操練;可以從細節上進行品味,卻不可以肢解得面目全非地進行瑣碎分析。《去年的樹》,它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不是靠瑣碎的分析能感知、感受和感悟的。它的語言、形象和結構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課文結尾那悽美哀傷的意境是以鳥和樹的深厚友情為鋪墊的,沒有對鳥和樹朝夕相處時美好情感的體會,就無法感受鳥兒對友情的執著,無法被鳥兒對著燈火歌唱時的哀傷所感動。只有當你把一篇課文看成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時,學生才會從閱讀中獲得豐富的意義。

  二、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的關鍵

  有什麼樣的學生觀就有什麼樣的課堂,就有什麼樣的閱讀教學。讀者是閱讀的主體,是作品的創造者。讓學生直接面對作品(課文),是凸現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自主閱讀的第一步,是個性化、創造性閱讀的前提。

  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地位,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直接閱讀,親歷“閱讀生活”。課堂上,教師要給足學生直接與文字對話的時間,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體驗;要營造平等對話的課堂氛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自得”,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滿足感、成就感。

  在教學《去年的樹》這一課時,我首先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主動積極閱讀的慾望,再給足學生獨立讀文思考的時間,在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積極肯定學生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再引導學生透過朗讀來表達並內化這中感受和情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自主的、積極的閱讀狀態,他們是以一個個具有獨立生命意識的讀者的地位參與課堂活動的,經歷的是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

  三、教師當好平等對話中的組織者、引導者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的保證

  閱讀教學承擔著讓學生“學會閱讀”的任務,因為學生不是天生的能進行有效閱讀的讀者,所以在懷學生以真正“讀者”地位的同時,教師要當好“導師”,當好平等對話中的組織者、引導者。

  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還體現在課堂節奏的調控、閱讀情狀和方向的監控上,更重要的應體現在激發學生閱讀慾望、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排疑解難、保證學生的閱讀有效深入上。在《去年的樹》的閱讀教學中,當學生整體把握了童話的內容後,引導學生以把握兩次截然不同的唱歌情感體驗為線索,指導學生進一步深入體會鳥兒和樹的深厚友情,使學生的閱讀活動更加流暢,所得更加豐富。

  我們說,學生從文章中獲得的獨特體驗,只要言之有理,都要加以肯定。但是,學生的討論交流常有偏離對課文的理解,糾纏於無關緊要的枝節問題,或者學生的感受明顯與課文思想內容不符的情況,此時,教師就要適時引導,這是保證學生能有效學習,真正經歷完整閱讀過程的重要條件,也是最能體現教師引導的地方。

  綜觀整個教學流程,和自己在課堂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我覺得還有以下的遺憾:雖然,課堂上學生入情入境,說的讀的都受到了教研組老師的好評,但是在下課時不能圓滿地完成整篇課文的學習。這可能是我們平時很多原生課堂的通病。在公開課時,總希望把自己整個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都呈現在學生和老師們的面前,很少考慮這樣是不是可能。有的希望全部展現,所以每個環節就蜻蜓點水,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學生體驗感悟就不容易到位,課堂的閱讀氣氛和活躍程度就會大打折扣。有的是雖有上完慾望,但是為了夯實基礎,卻一步步款款而來。我這堂課就屬於後者。學生在體會友誼,感悟鳥與樹那種深情厚誼非常到位,但是到了鳥千里迢迢去尋訪自己的好朋友大樹時,讀到對話就下課了。課後,我遺憾地說,如果上兩堂課那多好啊。真的希望,以後的教研活動,能把整篇課文的教學在多堂課裡呈現。這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才會清晰,聽課老師才有收穫,教學研討才有明確的主題。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4

  設計背景

  新課程理念強調“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設計秉承這樣的理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把教師訓練的意圖和訓練的技巧藏起來,以讀激情,以情帶讀,以讀傳情,透過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在跟文字對話的過程中品味語言,感受課文所蘊含的語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活動目標

  1、認識1個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擬人童話的特點,體會童話揭示的道理。

  3、透過朗讀,感受童話故事對高尚友情的讚美,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教師製作PPT(簡報)。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匯入(出示課件)

  師:同學們!聽,一隻美麗的小鳥,正在動情的為這棵大樹唱歌呢,大樹正搖曳著枝條認真地聽著,多美的畫面,他們之間有個動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童話故事《去年的樹》

  2、學生自由讀課文。(生字詞可問同學,問老師,查字典)

  3、交流收穫。

  師:讀了課文,你一定有了些許收穫,請你談一談讀後的感受,或者說一說課文哪些情節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說說你在讀書中產生的疑問。

  4、指名學生交流。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詞

  1、請同學們再放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讀書要求:

  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思考:

  鳥兒到南方去之前答應好朋友大樹: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鳥兒從南方回來卻發現___________。於是鳥兒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後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樹。

  2、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

  練習:一(棵)樹一(把)斧子一(雙)眼睛一(盞)煤油燈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鳥兒一(個)伐木工

  3、交流思考題,梳理課文。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你喜歡課文中的鳥兒嗎?為什麼?

  (2)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再說說選擇這一句的理由。

  四、總結並佈置作業:

  收集有關誠實守信的故事,寓言。

  教學反思

  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我落淚了,為文中小鳥和大樹之間那份帶著傷感的友情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著、忠貞、真情,正是我們所漸漸淡忘和遺失了的東西,因此顯得尤為珍貴。本著“以生為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我設計了學生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環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真誠的對話。

  一堂課下來,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很高,教學目標二、三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大樹給小鳥說悄悄話這一環節,學生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不足的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剛開始時沒進入狀態,老師給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足。

  大班去年的樹反思二:語言活動《去年的樹》大班教學反思(674字)

  星期三上午,我在語言組上了一堂公開課,是語言活動《去年的樹》。這是一個童話故事,內容情深意長,帶著些傷感色彩。整個童話的語言樸實,沒有華麗的詞句,寫出了鳥兒對樹的真摯情誼。

  整個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討論――欣賞――理解――談話。對這個故事文字我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了適當的處理。因為我認為這個故事內容比較深奧、抽象,對於中班幼兒怕難以理解。所以最後一段我去掉了,直截了當地“小鳥看著燈火,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再有為了渲染小鳥追尋大樹的急迫心情,我在小鳥找尋大樹的過程中用了“趕緊”、“急忙”兩個詞語,使幼兒更易理解。活動下來,老師們給了我中肯的評價。點出了成功之處:活動環節清楚,設計合理,課件運用較好。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題也很好,發揮了幼兒的想象,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語言活動中的詞語解釋能自然隨機,把握較好。看到成功的同時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1、語言活動中的對話可以著重複述。2、是否可以讓幼兒先看圖說說,別完整呈現整個故事,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更好發揮。3、在第二環節提問到最後時,可以設定一個問題:小鳥的朋友大樹沒了,小朋友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覺?再教師總結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真摯友誼,這樣的話目標達成度會更好。

  總之老師們對我的評價恰到好處,真是應了古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是啊!透過老師們的評價和討論。我從中發現了自己在活動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課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後談話環節,不用深入挖掘大樹的用處,太過了會偏離主題。再例:對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情感缺乏總結。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實踐反思,使自己在業務上更進一步。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5

  《去年的樹》是日本童話作家新美男吉的作品,整篇童話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承載了極其豐富而深厚的內涵。新美男吉可謂惜字如金,他似乎有意少說或是不說,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它讓我們相信,世間有些東西將超越時空,走向永恆,比如友誼,比如誠信……但如何才能把學生帶入樸實的文字所蘊涵的意境中,真切的體會到鳥兒與大樹之間那種忠貞不渝的友情呢?於是教學時,我始終把握情感這條主線,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喚醒學生的熱情。如:在指導學生練讀小鳥的三句問話時,我創設了情景,讓學生走入文字:“如果你是小鳥,找不到朋友大樹了,你會怎麼呼喚自己的朋友呢?”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說:“大樹你去哪兒了?”有的說:“大樹呀,你到底在什麼地方啊?你快出來啊,我來給你唱歌了”……孩子們一聲聲深情的呼喚,道出了鳥兒尋找朋友的艱辛和心焦,隨後孩子們又在文中找到小鳥找朋友的三組對話,用情地讀著。小鳥的問句一次比一次著急,一遍比一遍傷心。這時課堂出現了第一個高潮。當學生這種焦急的心情還沒有回落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進入最後一段的學習。齊讀課文最後一節,引導他們抓住文中為什麼鳥兒兩次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來體會小鳥的友情與誠信。此時為了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深入小鳥的心靈,感悟大樹和小鳥感情的深厚,我設計了這樣兩個說話練習:師:經歷了長途跋涉,幾乎精疲力盡的鳥兒追尋著樹的蹤跡,飛啊,找啊,終於在小姑娘的桌上找到了“樹”,老朋友終於相見了,但是往日的朋友卻變成今天的燈火,小鳥怎能不傷心呢,它的心中一定有千言萬語,此時它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會說些什麼?(老朋友,你好嗎?我終於找到你了?我多麼想念你啊?我是來唱歌給你聽的)一句句真摯的獨白和孩子們臉上掛著的淡淡的憂傷,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大樹不幸遭遇的同情、關切,他們已經和鳥兒感同身受了。為了讓他們的體會更深我又說:“小鳥唱完了這首去年的歌,往日和大樹快樂的日子歷歷在目,在他即將離去時,小鳥又對燈火看了一會,他又會說什麼?”孩子們的話又一次震撼了我,他們有的說:“朋友,歌唱完了,好聽嗎?我不能陪你了,再見了朋友。”有的說:“大樹,明年我還要為你唱歌,我們永遠是朋友!”有的說:“大樹,如果有來生,讓我天天唱歌給你聽吧!”每個同學的發言都是那樣發自肺腑,感人至深。此時我的眼圈紅了,為小鳥和大樹這對摯友將無奈的訣別,從此天各一方而遺憾,更為孩子們那字字句句透出來的真情而激動。我發現不止我一個,很多孩子的眼圈都紅了,有的甚至留下了眼淚。悲傷的氣氛在教室裡凝固了,大家誰也不說話,這時,趙嬌嬌同學突然站起來激動地說:“同學們,我們要珍惜我們之間的友情,像大樹和小鳥一樣互相關愛……”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孩子也紛紛說出他們的心聲。在不知不覺中,文中信守諾言,珍惜友情的鳥兒已深深地觸動了孩子們的心絃,它就像一股清泉,滋潤著每個孩子。

  一節課又在不知不覺中“溜走了”,但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在收穫著、成長著。從這節課我明白上課前教師只有深挖教材,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走入文字,與文字產生共鳴。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6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裡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這篇文章中的對話較多,比較適宜學生分角色朗讀,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 文字之間的一個對話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因此我力求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創設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童話中的角色,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學生真正帶入文字的情境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小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大樹時的焦急與艱辛。用小鳥的三個問句把這些零散的語言朗讀串成一條情感的鏈,讓學生在反覆地朗讀中一步一 步的深化情感。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既然是一篇童話故事,寓意是個重點。我設計補空的形式去呈現問題:

  如果我是大樹,我會對四處尋找我的朋友鳥兒說……

  如果我是小姑娘,我會對帶給我光明的大樹說……

  如果我是鳥兒,我會對伐木工人說……

  這樣一個說話訓練,學生自由選擇,在交流中讀出了小鳥的信守諾言、珍惜友情,讀出了大樹的自我犧牲、無私奉獻,讀出了對伐木人亂砍樹木的憤慨,讀出了對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感悟……這些多元解讀,價值取向積極健康,都值得稱讚。這樣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還在路上。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7

  《去年的樹》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中,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深厚的友誼,初步體會到誠信的可貴。

  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入情入境,我先感情朗讀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角色之中,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逐步引導課文中小鳥的三次問話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鳥兒和大樹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是文章脈絡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課堂教學的高潮我設計在“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1)補充小鳥與“大樹”的無聲對話。師:此時無聲勝有聲,小鳥和“大樹”正在進行著無聲的對話,請同學們說一說: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彷彿也在說:()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好像在對“大樹”說:()“大樹”彷彿也在說:()設計意圖:常言道,讀書的最高境界是“於無字處讀出字來”。我設計這一練習,先想像、再念讀,有機地把讀書與創造思維整合起來,這樣的擴充套件想象練習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創新思維。(2)課文學到這兒,其實已經學完了,但是,作為這篇美麗的文章的讀者,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想對誰說?交流(大樹、伐木人、作者等,引導說出多元、個性化的語言。如環保問題,奉獻話題等)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語言實踐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使文字主題得到了昇華,實現了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兩個教學目標比較切實地完成了。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分析課文中的詞句,並感受到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深厚情誼。但課後,我仔細想了想,認為今後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反思如下:

  1、重視整體把握和時間的安排

  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先進行估計,想想這一個步驟可能會用去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的,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重視學生平時的朗讀訓練

  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以後我還要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書情況。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8

  《去年的樹》這篇課文是一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故事。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那一個個人性化的角色,感動了學生們純真、善良的心。在這堂課上,學生透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真誠的對話。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奮點”

  在課堂上挖掘學生的興奮點,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精神處於興奮狀態,從而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挖掘了學生的興奮點就能使課堂“活潑”起來,“熱鬧”起來。課伊始,我滿懷深情地,用娓娓動聽優美的話語激情匯入課文,與文字中的人物產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喚起了學生走進課文中的激情。課堂中我以情感人,用自身的激情喚醒學生的熱情。如:在指導學生練讀小鳥的三句問話後,我讓學生進入課文,對小鳥(學生)進行採訪:

  師:那一聲聲急切地詢問流露出小鳥對大樹的無限深情。可憐的小鳥,你找不到朋友大樹,你心情會怎樣?

  師:你傷心,你失落、你焦急,你一定在心裡呼喚著自己的朋友大樹,是嗎?你們怎麼呼喚的?

  生:大樹你在哪兒呀?我急死了。

  生:大樹呀大樹,你到底在什麼地方啊?你不要再躲著我了。

  生:大樹,難道你忘記了咱倆的約定嗎?我還要給你唱歌呢!

  小鳥們一聲聲的呼喚,引出了這堂課的高潮。當學生這種焦急的心情還沒有回落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進行最後一段的學習。

  二、抓住空白點,激發創新火花

  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創設適合創造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字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多樣的特徵。在這篇課文最後一節,我抓住文字的空白點,讓學生深入小鳥、大樹的的心理,引導他們抓住文中鳥兒兩次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來想象小鳥會說些什麼,變成嫋嫋輕煙的大樹又會說些什麼。這樣讓學生嘗試與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進行思維的碰撞,就是對文字進行再創造,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在交流中學生能夠更加體會到誠信的可貴以及環保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情感的昇華

  在學生們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後,最後我又安排了一個教學環節:你作為這一篇美麗課文的讀者,你還有什麼話想說,你想對誰說?比如說對伐木人,對小鳥……一聲聲真誠的肺腑之言,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上完這節課,我感到有種說不出的感動,為學生在課堂上那種真情的自然流露而感動。小鳥的那份執著與忠貞,正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東西,社會不管發展到什麼程度,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情依然是最寶貴的。我想,課堂中我們師生之間演繹這份純潔的情感,對學生是終生受益的。

  四、充分朗讀、引起共鳴

  去年的樹,是一篇以對話為主的童話,為了更好地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是非常必要的。我們都知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就是在教師,學生與叫教材之間的互動中展開的。而要想讀好課文,首先就要讓學生走進課文中的種種角色,體會每一個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學初始,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課文中幾次說到小鳥與大樹是好朋友?那麼請你到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他們的確是好朋友?學生們紛紛抓住了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彙報,在體會中,他們的分別時的難分難捨,小鳥尋找時的焦急與艱辛,越來越明朗。這樣,漸漸的,孩子們走近了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讀的感情基調。

  此外,針對孩子們喜歡展示自我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採取了多種朗讀訓練的方法。如:自瀆,分角色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讀,師生合作讀,給動畫配音等方法,開展朗讀訓練。學生積極性高,感情抒發好。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9

  教材分析:

  《去年的樹》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濃的童話故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於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鳥那種“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的行為。一定會感動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

  設計意圖:

  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字,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感情,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既讓學生感悟文字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獲得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字之間真誠的對話,來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

  2、能力目標:理解文章內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透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角色對話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媒體激趣、匯入新課

  播放媒體課件:聽,一隻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這是一幅多麼美麗、動人的圖畫呀!圍繞這隻美麗的小鳥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來讀一個動人的故事。

  2. 學生自由讀課文。

  3. 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你能根據提示說一說嗎?

  二、融情想象,做好鋪墊。

  1.出示:

  一顆樹和一隻鳥兒是好朋友。

  ⑴ 你是怎樣理解“好朋友”的?

  ⑵ 融情想象,這又是一對怎麼樣的好朋友?

  ⑶ 學生可能會這樣理解好朋友:

  A:鳥兒飛累了,就在樹上休息;鳥兒也為樹捉蟲子。

  B:鳥兒住在樹上,樹成了鳥的家;鳥幫助樹趕走要害樹的人。

  C:鳥兒和樹相親相愛,樹為鳥遮陰,鳥給樹唱歌。

  D:鳥兒問樹:“你給了我一個這麼溫暖的家,我應該怎麼感謝你呢?”樹說:“不用謝,愛是不用回報的。我們就這麼生活在一起,多好。”

  過渡:樹和鳥是一對多好的朋友啊!就是這樣一對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卻要在寒冬來臨之際,不得不短暫分別。臨走之際,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

  三、潛心對話(樹和鳥的對話),體會友情。

  1.讓我們快速瀏覽尋找,用“——”劃出課文中鳥和大樹的對話。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讀,寫出評註,分別應讀出怎麼樣的感情。

  3.檢查點撥。

  ⑴ 師引讀

  ⑵ 生活中,你也許經歷過離別,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情景?想後再讀一讀。

  ⑶ 同桌分角色讀,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指導要點:樹的話中包含著請求,期盼;鳥的回答信誓旦旦,語氣堅決而肯定;樹(他)和鳥(她)性別不同,要讀出區別。

  4. 有感情地齊讀1~4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

  他們就是這樣,依依惜別,並約定明年春天,鳥兒再回來唱給樹聽。他們到底能否重逢?讓我們期待下節課的學習。

  五、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大樹 小鳥

  聽歌 唱歌

  朋友(友情)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匯入

  1.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

  2.引讀1~4自然段

  二、 潛心對話,披文入情。

  過渡: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裡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裡,找她的好朋友大樹來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見了。她找了又找,問了有問。

  1. 她分別找了誰,問過誰?讓我們快速瀏覽尋找課文5至最後一個自然段,用“——”劃出課文中三組對話。

  2. 出示三組對話

  ⑴ 學生自由練習。

  ⑵ 指名讀,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教師相機指導,指導要點:

  a 樹根本是樹的一部分,讀他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

  b 門先生對伐木的事見多了,不以為然。讀他的話時,要平淡、冷漠。

  C 小姑娘的聲音要稚嫩一些。

  ⑶ 師啟發:鳥兒找不到好朋友時,心裡著急嗎?會在心裡說些什麼餓?她會在心裡怎麼呼喚她的好朋友呢?

  ⑷ 指名分角色讀三次對話。

  三、體會二“看”,昇華情感

  過渡:鳥兒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裡是多麼焦急,當她得知樹被“砍倒”,被“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賣掉了”“火柴已經用光”,只剩下用火柴點燃的火還亮著時——齊讀

  1. 出示句子: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⑴ 思考:透過這個“看”字,你能體會到什麼呢?

  ⑵ 指名學生交流。

  ⑶ 小結:鳥兒費勁周折,終於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儘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體做的火柴點燃的燈火。鳥兒怎能不傷心呢?她睜大眼睛,彷彿在說:“朋友,我終於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

  2. 出示句子

  ⑴ 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從這第二個“看”字,你又品出了什麼?

  ⑵ 學生交流讀書體會,師相機點撥、引導、提升。

  ⑶ 引導想像:鳥兒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唱完了歌,她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透過那深情的“看”字,我們彷彿聽見鳥兒在說——

  ⑷ 指名學生自由表達,說出自己的理解。

  ⑸ 師:正如同學們感受的那樣,這兩個“看”字雖然普通、平淡,卻飽含著鳥兒對大樹無比的深情與留戀。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 體會道理,拓展延伸

  1. 鳥兒飛走了,帶著傷感走了,但她給燈火留下了歌聲,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你知道這東西是什麼嗎?(友情、守信)

  2. (機動板塊)課文學完了,你肯定還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呢?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話故事,一起為小鳥和大樹的深厚情誼而感動,一起為大樹的離去而傷心,那麼讓我們站起來一起共同祝願:願我們的世界---誠信之花遍地開放;友誼之樹萬年永存;環保之河綿延不絕!

  六、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起因——約定明年再唱歌

  經過——尋找樹朋友

  結果——實現諾言,唱去年的歌

  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用樸素透明的語言,講述了一隻鳥和一棵樹之間生死不渝、悽美動人的友情。鳥兒那執著的愛所傳達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純潔、最真摯、最恆久的情感,整篇童話氤氳著古典主義感傷之美,給人一種無法釋懷的悽婉情結。

  第一遍讀《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緊緊地揪著,文章雖然沒有一個華麗的詞句,也沒發現一個難理解的詞語,語言相當樸實,但細細品讀,又覺得文章情意深濃,還帶著些許傷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學生帶入樸實的文字所蘊涵的意境中,體會到鳥兒與大樹之間那種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呢?經過反覆的讀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樹和一隻鳥兒是好朋友”這句話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讓學生透過體會他們如何的好來貫穿全文呢?於是我很快確定了教學思路:以讀為主的語言情感訓練課。讓學生透過讀課文,找出能體現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的句子認真讀,仔細體會,談感受。然後緊緊抓住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的三次對話,讓學生聯絡上下文讀文,體會小鳥越來越著急,擔心的心情,這樣為歌頌鳥兒信守誠諾,珍惜友情的品質服務。最後再透過體會小鳥與大樹點燃的燈火見面時,兩個“看”字的不同含義,進一步讓學生體味這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

  課上完後,雖然有許多我不滿意的地方,比如教學機智不夠,引導學生深層次的體會欠功夫,放手還不夠大膽等。但從學生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中,從學生有一點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語回答中,我感覺學生的情感基本被調動起來了,我還看見有幾個孩子還流淚了,我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最後,我沒有隻採取書中的要求“對課文中的小鳥說點什麼”,而是採取更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中哪個人物說話都行。這下學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學生對小鳥說:“鳥兒啊,你用你的行動和歌聲告訴了我,朋友之間應該信守諾言。”又如一學生說:“鳥兒啊,你唱的不僅是一支去年的歌,還是一支讚美的歌。”另一生接著說:“這支歌不僅讚美了大樹,而且也讚美了小鳥自己。”有的學生對伐木工人說:“伐木人,是你讓這麼好的朋友從此相隔兩地,難道你看到如此純潔高尚的友情還沒有一點覺醒嗎?請你趕快停下你罪惡的手吧,讓我們都來愛護樹木,愛護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也有對大樹說的:“大樹,我真羨慕你,雖然你已經不在了,但我覺得你是最幸福的,因為你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我一邊認真地聽,一邊不停地修正孩子們說得不太恰當的地方,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孩子們的心被童話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動了。我想:這也許也是童話吸引他們的地方——除了想象力豐富,故事有趣以為,還能給人以很多的啟示。

  我真希望每一節課都能把學生真正帶入課堂,帶入文字,與作者對話,與文中人物對話,這樣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的樹》語文教學反思10

  《去年的樹》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兒童化的語言和形式,非常利於學生接受和學習。文章講述了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面對著朋友的生命點燃的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因此語言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本課教學時重點抓住對話的朗讀來進行,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在話語中感受人物的心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言為心聲”。

  教學時,先讓學生小組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角色說話的語氣。我再來範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我在讀文時與自己讀時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學生體會出我讀的有感情,讀不同的角色時的語氣不同。接著我出示文中四處對話分別來讀,再讓學生聽聽從我的語氣當中聽出了什麼樣的情感。學生感受到第一次樹與鳥的對話要讀出依依惜別之情;後面三次對話,鳥兒在尋找樹,要用詢問的語氣,還要讀出它非常焦急的心情,讀樹根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門先生的話要讀得比較平淡,小姑娘的聲音要稚嫩一些。在體會出人物的情感後,接下來讓學生再次分角色朗讀、表演。學生朗讀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充分的朗讀後,更有助於學生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認識到文中的鳥兒是一隻非常信守承諾的鳥,並且還有不少同學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不講信用的行為,並下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

  閱讀教學時讀得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充分的品讀中學生會產生不同的閱讀體會。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還是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