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祖父的園子》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祖父的園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祖父的園子》是關於童年回憶題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整篇文章的篇幅比較長,但是言優美,易懂。文章需要學生把握的是體會句段中所透露出的對童年自由、快樂生活的無限留戀。
出於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考慮,在教授此文時我充分地放手讓學生自學,並以幾個問題來貫穿全文的學習。由於這篇文章的篇幅比較的長,相對多的時間讓他們閱讀學習是非常必要的。
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在透過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開啟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瞭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後,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樂。整節課以自由、快樂為線索,“四讀”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昇華:一讀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裡的一切是自由、快樂的;二讀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裡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為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裡行間中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快樂是因為有祖父的疼愛,重點品讀對話,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13自然段,體悟寫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瞭解作者生平,昇華對作者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著。
教學這一課,我最大的感受是文章看似平淡,實則蘊藏著作者深深的情感,那麼,教者就要引領學生將這種感情透過對字裡行間的咀嚼,慢慢得以品味,同時也要讓學生透過開放自由的感悟方式去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在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精妙的同時,感悟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作者在文中多處運用了反覆的表達方式,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