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時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

  在“認識鐘錶”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反思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裡,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看動畫城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學生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為學生學習“認識鐘錶”提供了經驗基礎。

  為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學生在自帶的小鐘上撥出自己喜歡的時刻,再讓學生對所撥的時刻進行分類,再想一想整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透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規律。學生依據已有的經驗主動生成了他們自已的數學知識。

  2、創設生動具體的學習情境

  把對時刻的認識與現實有趣的情境結合起來,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時間,形成時間觀念,並受到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的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數學情境的問題很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整堂課學生都能保持濃厚的學習熱情。

  3、創造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學會交流,增強合作意識。在“認識鐘面”這一環節中,主要透過同桌合作的形式,學生拿出學具鍾,撥一撥、比一比、說一說,然後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2

  一、圖象的直觀

  在本節課當中,根據需要我製作了各樣的鐘面幻燈片,有整體的,有區域性的,也有動畫的,清晰地顯示出鐘面各部分聯絡,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時也幫助了孩子觀察鐘面變化的過程。如引入新課的時候,我就為孩子展示了各種各樣的鐘面圖片,看到這些可愛的小鬧鐘,教室裡一陣沸騰。在指導孩子觀察鐘面的時候,我就出示了一個大而簡潔的鐘面,孩子清晰明瞭地看到鐘面的各個結構。在觀察大格的時候,我把幻燈製作成動畫,孩子每數到哪一個大格,哪個大格便以不同的顏色顯示出來。在觀察小格的時候,我展示的是一個區域性的鐘面,還給每一小格添上不同的顏色,讓孩子一目瞭然。

  二、實物的直觀

  鐘錶是測量時間的工具,認識時間自然離不開時鐘。課堂上我準備了一個真實的孩子常見的'時鐘,在為孩子講解時針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時的時候,在幫助孩子理解1時到1時55分這段時間內時針的位置變化的時候,我都直接透過撥鐘面,簡單、明白、真實地把知識呈現在孩子眼前。

  三、模具的直觀

  現實生活中的小鬧鐘款式精美,如果課堂上我把生活當中的小鬧鐘作為學具,孩子往往容易被這些小鬧鐘美麗的外觀所吸引,而且鐘面上時針、分針、秒針同時存在,容易對孩子認讀時間造成困繞。而外觀簡潔、鐘面只有時針和分針的學具小鐘就剛好能突出孩子的主要觀察部分,不易讓孩子分神。而且,運用學具,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發展了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是透過操作可以更好地幫助孩子解決認識整5分的知識難點。

  回顧整個課堂,雖然不盡完美,也有遺憾,孩子的觀察和操作超出了預想中的時間,導致不能順利地完成所有的教學內容。但是,在有限的時間成本里,我仍然堅持喻之與形的直觀教學,只有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形象地把知識呈現在孩子眼前,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發現和探討,才能培養孩子有序觀察、合理想象、直觀表達的知識素養和學習能力。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3

  11月7日下午第三節課,蠻子營小學全體教師參與觀課,我在講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研討時老師們給了我很多建議,使我受益頗多。

  本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報數遊戲,讓孩子會5個5個的數數,與分針建立聯絡。第一步,先孩子們熟悉鐘錶的結構。第二步,認識分1分、幾分。第三步,初步嘗試讀時間,認識1時=60分。第三步例2教學、p91做一做練習,最後小結。

  《認識時間》是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七單元的內容,建立在一年級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老教師們指出,這部分內容應該帶領孩子們複習以下,喚醒孩子們已經有的知識。這一點說明我需要對1-6年級的教材不瞭解,備課準備不充分。

  《認識時間》這一課是比較抽象的,老教師建議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鐘錶,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鐘錶的認識。的確,鐘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本課應該聯絡生活,讓孩子們感覺到認識鐘錶是很有意義的,自己動手製作還可以讓孩子體會製作的快樂,讓本單元的學習充滿樂趣。

  老教師建議,數學語言要嚴謹,比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引導孩子說完整話,做大量練習。像幾時幾分的時間,要明確時針剛剛走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

  老教師建議課堂提問學生應該關注到每個學生。

  今後我要虛心請教老教師的經驗,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孩子的已有知識水平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學會,讓學生多參與課堂。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4

  對大班幼兒來說認識時鐘,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幼兒即將畢業之際執教了《認識時鐘》這個科學活動,其目的是透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會撥整點和半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首先我以以鬧鐘的鬧鈴匯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而後利用實物鍾讓幼兒簡單認識鐘面。第二個環節,認識整點,並用兒歌的形式回答老師現在幾點鐘。在這種環節中我出示了一座不走動的時鐘,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數字,然後再將時針、分針都撥到12上,將分針撥一圈,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麼變化(走了一格),引導幼兒說出時針指向“1”就是一點鐘。就這樣反覆地撥幾次直至兩針重合。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要想知道幾點鐘,首先看時針。接著利用兒歌的形式,教會幼兒與老師一問一答:老師撥出整點後問:小朋友,請看好,現在時鐘幾點了?幼兒答:老師,老師看好了,現在時鐘幾點鐘。本環節透過琅琅上口的兒歌更加深了幼兒對整點的認識。第三個環節是玩鍾,以上兩個環節都是老師的說教,此時的孩子們都有點坐不住了,一個個躍躍欲試,也想來撥一撥,我就馬上滿足了孩子們的這一願望,請孩子們把自制的鐘拿出來自由撥針玩,孩子們很是興奮,而後又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來撥鍾,透過實際操作鞏固了孩子們對整點的認識,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且讓孩子懂得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最後環節將孩子們百玩不厭的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運用到活動中更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在遊戲中讓幼兒繼續練習撥鍾,看整點。使孩子們在遊戲的情境下積極撥整點、半點,從每個孩子身上反映出對活動的興趣,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非常高。

  透過此次活動首先我認為在物質材料的準備上很充分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一隻可撥動的小時鐘,整個活動發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孩子們都能撥出整點,但在撥半點中個別孩子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課後我將自制時鐘放置數學區讓幼兒繼續探索和學習。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5

  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本次的數學活動內容為認識了時鐘上的整點與半點,知道了整點與半點時分針與時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中,在設制目標時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認識整點與半點,並能準備地說出時間,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了讓孩子知道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那麼在活動開始時,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引題的時候引用了遊戲“起床了,上學了”,讓孩子在我出示的圖片中說一說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幾點鐘,接下來我引出了時鐘,讓幼兒認一認時鐘的結構,並且找一找鐘面上整點與半點的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錯誤之處請幼兒幫助改正,透過這樣的一個遊戲使幼兒又一次鞏固認識了整點與半點,而且在遊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要來引出今天活動的難點,讓孩子掌握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我出示了一個時鐘,讓幼兒透過實物來掌握所學的知識。首先我先讓幼兒瞭解了在鐘面上時針是哪一根,分針是哪一根,並且瞭解了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是什麼概念,從而引出後面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讓幼兒透過自身的觀察得出結論,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時。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於整點半點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學習過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之後,再來說一說整點半點,讓孩子瞭解在半點時,分針走到數字6時,時針也是在走動的。也為下面幼兒的操作部分打下基礎。

  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於學習shizhong的興趣濃厚。但是我覺得在活動結束之後也可以加上一個遊戲活動來呼應前面部分,那麼結束時用遊戲活動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到的知識。在活動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可以撥動的小時鐘,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教師報出的時間親自動手撥動,也能更好的認識時間。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6

  《認識鐘錶》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錶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標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透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標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透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透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裡,分針在哪裡。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透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大班認識時間教學反思二:大班數學《認識時鐘》活動反思(974字)

  時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於即將步入小學的大班孩子來說,認識鐘錶,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時鐘》這個數學活動,之後我發現幼兒對時鐘的學習興趣很濃,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首先第一個環節,利用小故事激起幼兒興趣,引出課題。形象地將時鐘裡的三根針比喻成大哥(時針)長得黑黑的,矮矮地,人們最愛問他幾點鐘;二哥(分針)長得黑黑的,個子比較高,本領大,他走一圈能帶大哥走上一小段路;小妹妹(鈔針)長得可苗條了,細細長長,穿一身紅衣服,她喜歡不停地轉著圈跳舞。聽完故事後許多孩子猜出了,這是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鐘。緊接著出示一座正在走動的鐘,並讓幼兒觀察,回答故事中的大哥、二哥、小妹妹分別指什麼。最後總結歸納,利用說學法強調大哥叫時針,二哥叫分針,小妹妹叫秒針,重點讓孩子們知道時針與分針。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7

  “認識時間”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

  由於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對“時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表示一時,分針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對時間單位的進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進位制感到不習慣,所以我根據本課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上課一開始利用作息時間表引入,讓學生從表中找出學過的時間,從而複習看整時與半時的時間,使學生感受到時間與生活的關係,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新授部分我首先讓學生認識鐘面(有可以撥動時針分針的鐘面配合教學),並透過觀察、研究、對口令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鐘面上各個數表示幾分,為學習時間幾時幾分的教學,掃除了礙障。接著,讓學生動手撥一撥,再透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圈的過程,讓學生得出一時等於六十分,透過本節課的重點,緊接著,我用課件出示上課時間9:40的鐘面,讓學生讀時間,並請讀對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如何看幾時幾分的時間,學生更是興致盎然,學習興致更濃了。

  此時,又出現2:05的鐘面,讓學生用剛才新學的的方法讀時間,再用課件同時出現9:40和2:05的鐘面,教孩子們用電子的表達方式,表示這個時間,重點講解五分是不滿十分,要用零在冒號後第一位佔一個位置,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最後透過“芳芳的作息時間”讀寫時間,並設計“幫小動物找家”、計算一節課是四十分鐘還要過幾分鐘是一小時等幾個活動來鞏固新知,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生活有很大的幫助,體現了“生活數學”的新理念。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又有利於培養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良好習慣。

  當然,在本節課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注重還不夠全面,互動的也不夠,低年級的學生也應適當互動,在互動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思維結果和思維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維空間,培養思維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為每個學生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給予交流的空間。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8

  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自認為還比較滿意:

  1、從生活中來,從上學期學過的“整時”、“半時”引入,複習鋪墊。

  2、說說鐘面上有什麼,鞏固時針、分針、大格、數字、小格表示的意義。

  3、探究發現時針轉過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大格?……接著探究分針轉過1小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小格?……再探究分針轉過1大格,經過了多長時間?2大格?……

  4、探究怎麼讀、寫時間。

  5、應用。似乎層次很清楚,可實際教學效果很不好。失敗的原因在哪兒?我認為:

  1、過分強調設計的層次,變成了把知識點集中,教完一個,再教下

  一個,無形中又回到了“滿堂灌”的誤區。

  2、急功近利,只重視了自己的設計是否清晰,只關心我是否能按設計完整地上完課,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3、以後我在教學中,要真正的重視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距,親身去體會學生的真實想法,讓教學真正為每個學生服務,讓課堂成為人性化的課堂。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9

  《認識時間》這個知識點貫穿著一二三三個年級的學習,但是認識時間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學期我教授的二年級,這兩個星期我們都在講認識時間這個知識,在一年級學生簡單認識了又粗又短走的慢的時針和又細又長走的快的分針,還知道了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還學習了怎樣讀整時以及整時之間的加減。那麼二年級我們更進一步觀察了中面,知道鐘面上有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一大格有5個小格,分針走一小格就是1分鐘,分針走一大個就是5分鐘,分針轉一圈走了60個小格也就是60分鐘,時針走了一大格走了一個小時,也就是1小時等於60分鐘;分針走半圈也就是走了30分鐘,即半個小時,也就是半時等於30分;也滲透了一刻就是15分鐘。還學習了怎樣讀幾時幾分以及過5分鐘,過一刻是幾時幾分等等。我們最後還學習了,利用我們學習的時間來判斷在哪個時間做這件事情,以及做這件事情用了多長時間等等。

  在學生的學習中我發現學生存在以下問題和難點:

  1、1時等於60分的形成過程不是太好理解,比如說:分針轉一圈轉了60個小格,也就是60分鐘,時針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個小時,即1時等於60分。分針走一大格走了5分鐘,分針走一小格 走了1分鐘這幾個知識點容易混。

  2、讀時間的時候容易易錯,有的孩子分不清時針和分針,把時讀成分,把分讀成時;有的孩子把分讀不準指向1就讀1分;有些孩子當到9時55分的時候時針讀不準確,不知道是該讀9時55分還是10時55分;有一部分孩子一年級學過的整時跟我們現在學的都弄混了把9時整讀成9時60分。

  3、判斷這件事情可能是在哪個時間做的,選出一個合理的時間。有一部分孩子不會讀題,導致讀出的資訊不完整,做題時也考慮的不全面。

  4、過5分,過10分,過一刻之後是幾時幾分這類問題也有一部分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等等

  應對措施:準備羅列出來哪個孩子,哪一部分掌握的不好,對症下藥。利用課餘時間單獨講解,集體提高。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把第七單元認識時間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好。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0

  《認識時間》一課的教學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是本學期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能夠用5分5分數的方法靈活認讀時間,由於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注意創造機會設計學生自己理解的環節,並藉助多媒體課件的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重要,一個好的課件往往能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掌握知識。所以,教學開始,我利用關於鬧鐘的謎語引出學生熟悉的鐘表,並出示鐘面,讓學生回憶一年級內容,並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回顧舊知的這一環節,內容過多,導致本節課有點拖堂。新授部分分為這幾個層次:首先,在螢幕上展示了一個鐘面,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鐘面上有12個數、指標和格子。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透過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了時和分。接著,又透過課件的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難點。但在這一環節中,我是考慮到學生對於“幾時過”這一知識點時,我設計了“幾時多一些”的知識讓學生去理解,但是這一部分中,由於本身自己沒有鑽研教材,語言上比較隨便,把這一部分講的有點含糊。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地掌握新知識,但有的知識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學生反覆機械地回答問題,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學中,我明白不能單靠教師的講授,而應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的少的現象。這節課中,設計了各種活動,讓學生看看、說說、做做。比如:我組織了撥鍾活動,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撥動鐘面。在教學1小時=60分時讓學生透過直觀的實物操作,對時分關係一目瞭然。透過實際的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進一步強化了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但是這一部分學生用學具的活動設計的有些少,學生的學具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

  但是,雖然我設計有撥鍾這一活動,但是撥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都是老師說學生撥,其實教師可以放手讓同學間相互合作:一個人說時間另一個人撥鍾,或者一個人撥鍾,另一個人說出鐘面上的時間,這樣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節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在課中教師應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效,這要求教師教學語言要簡潔精練,引導要清楚明瞭,但這點我做得不夠好,教學語言不夠精練,引導的不夠細,使得時間的有效性沒有把握住,導致課還沒完就匆匆結束了。

  總之,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做學習的主人。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1

  前天聽了我校荊睿老師的數學課,感受頗深,荊睿老師是我校今年新進的數學老師,他高高的個子,帥帥的,是一位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陽光男孩,荊老師的彙報課講的是《認識時間》,整節課,他不緊不慢,臉上始終面帶微笑,從其課堂上可以看出荊老師是一位性格溫和、親和力極強的老師。

  這節課的可取之處:

  1、藉助課件教學,能把抽象的時間教學變的直觀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概念。

  2、學生課前準備比較充分。學生準備的有自己動手製作的小鐘表,我看到有很多學生製作的小鐘表形式多樣,很漂亮,藉助於製作的學具,學生可以動手操作,積極性將會更大。

  當然由於荊老師教學經驗不足,存在問題,在所難免。

  特提出以下幾點,共同學習:

  1、數學課上師生互動特別重要,本節課師生互動很少,或者說學生不理解老師說話的意思,不知道該幹什麼,經常出現啟而不發、沒有響應的尷尬局面。

  2、數學教師的課堂語言除了邏輯性、嚴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說的太深奧、學生聽不懂,說的既準確又淺顯易懂是我們數學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3、教師提問學生時應適時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這將會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滿足感,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相信今後荊老師在師傅的帶領下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認識時間》這一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後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第一課時主要是使學生知道1時=60分,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重點是用5分5分的方法讀取時間和正確寫出幾時幾分,難點是學會正確讀取時間的方法,特別是快接近下一時刻的時間認讀。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了儘可能地聯絡生活實際,使用學具、課件演示等,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比較順利,從學生最後的掌握情況來看教學效果也是相當不錯。透過這次聽課讓我懂得了無論怎麼難的知識點,只要我們教師不著急讓孩子們自己慢慢地來說,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慢慢來理清,這樣所到達的效果遠遠超出教師直接教給孩子們。

  《認識時間》評課稿《認識時間》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鐘錶,會看幾時、半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幾時幾分的方法,知道1時=60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雖然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畢竟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較困難。特別是看幾分,很容易受時針看法的影響而將兩者混淆。程老師在教學中,很好地利用了課件,緊抓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實際觀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識。

  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知識,給學生以視覺刺激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教學時,程老師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鐘面,使時間這一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給學生以較強的視覺刺激,幫助他們建立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在認識幾分時,課件演示將分針走過的痕跡用較粗的紅線標出,讓學生清楚知道分針看小格,時針看大格,印象比較深刻。

  二、巧妙設計,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幾時多是學生認識的一個難點。如4時多,學生容易看成5時多。課伊始,陳老師就從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入手,出示時針指向數字9和10之間,問是幾時多。並總結如果時針在兩個數字之間,看小的。

  認識每個數字各代表幾分,是這節課的重難點,因為學生沒有學習乘法口訣,只能透過一個格一個格的數或5個5個的加,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程老師也注意到這一點,在教學中,除讓學生集體說說分針走到各個數字分別代表幾分外,還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記住幾個關鍵的數字,以便更快地讀出幾分。有的學生說記住6就是30分,有的說記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這一環節的教學,緊抓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巧記,加深了學生對這一難點的理解和掌握,為後面正確讀出幾時幾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程老師還注重引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辨析,從而使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如認識時、分時,出示課件觀察時針走動1大格是幾時,分針走動1大格是幾分,然後提問:“兩個1怎麼不一樣?”引發學生思考,進一步認識時針走過1大格是1時,分針走過1大格是5分。

  三、課堂語言淺顯易懂,學生易於接受

  程老師的課堂語言簡單明瞭,能用學生容易理解的語言去描述知識,讓學生易於接受。如:“外面的數字給分看的,裡面的數字給時看的,不過外面的數沒有標,要小朋友自己去記”“一看時針,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指向兩個數字之間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針,一個大格就是一個5分。”等,這些語言淺顯易懂,清楚明白,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就是給了他們一個明確的學習指向,讓學生清楚知道該怎麼看時間,將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學得明白紮實。

  四、建議

  學生上來板書時,書寫比較隨意,中間兩個小圓點沒有寫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開,兩個小圓點也寫成兩條小斜線。這裡應該要注意引導學生規範書寫。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2

  認識時間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過,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一年級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具鐘面,讓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學生比較輕鬆地瞭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讀、寫鐘面的時刻,採取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認這個鐘面的。時與分的關係難在1時=60分的推導,採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小鬧鐘,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麼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裡,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中發現有學生把5時55分認成6時5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回憶上課情形,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分析原因:

  一、沒有著重強調幾時多時針一定是要過幾,而不能指著幾。

  二、對於“分”這塊應該強調一一對應關係,如:2對應10,忽視這塊知識。

  三、把學生看的太高,講每一節課前,對學生實際接受情況。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3

  13:42:40認識時間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過,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一年級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裡的鐘錶,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鬆地瞭解到分針指著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讀、寫鐘面的時刻,採取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說一說自己是怎麼認這個鐘面的。時與分的關係難在1時=60分的推導,採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小鬧鐘,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麼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裡,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中發現有學生把5時55分認成6時5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於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下一節練習課時,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著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後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錶上的這一時刻。

  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分析原因:

  一、沒有對舊知及時的複習,沒有對舊的重點知識強化。

  二、對於“分”這塊應該強調一一對應關係,如:2對應10,忽視這塊知識。

  三、把學生看的太高,講每一節課前,對學生實際接受情況。

  四、不要把課設計的太滿,讓學生消化不了。

  認識時間同步習題

  一、填空

  1.鐘面上有( )大格,( )小格。

  2.時針走1大格是( )時;分針走1大格是( )分;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分針從12走一圈回到12是( )分,也就是( )。

  4.分針從2走到6,走了( )分;時針從2走到6,走了( )時。

  5.新聞聯播晚上( )時整開始,要播放30分,( )時( )分結束。

  考查目的:瞭解鐘面上的基本知識,知道時針和分針位置變化的關係,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時間上的變化。認讀時間,並結合鐘面進行簡單的推算。

  答案:1.12, 60 2.1, 5, 1 3.60, 1時 4.20,4 5.7,7時30分。

  解析:第1題注意指導學生區分大格和小格。

  第2題注意時針、分針的對比,區分走一大格表示的時間的不同。

  第3題分針繞鐘面一圈是1時,也就是60分。

  第4題正確區分時針和分針走4格所表示的時間。

  第5題需指導學生掌握,過30分針要走6大格,推算出分針的位置,進而讀出時間。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可用鐘面學具撥一撥。

  二、選擇

  1.一堂課的時間是( )。

  A.40小時 B.4分鐘 C.40分鐘

  2.現在是6時30分,過一刻後是( )。

  A.7時 B.6時45分 C.6時15分

  3.時針只在5和6之間,分針指著5,這時的時間是( )。

  A.5:25 B.6:25 C.5:30

  考查目的:認識時間單位,能將合理的時間單位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聯絡起來。進一步鞏固時間的認讀和書寫。認識“一刻”的含義,並會簡單的推算。能根據時針、分針位置的描述,說出具體時間。

  答案:1、C 2、A 3、B 4、B 5、A。

  解析:第1題主要是區分時和分,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可指導學生使用排除法解題。

  第2題讀鐘面上的時間,先看時針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鐘走過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講解時可利用鐘面撥一撥,關鍵是讓學生找準時針在鐘面上走過了哪個數。

  第3題注意4:05的書寫,提醒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要加0。

  第4題知道“一刻”表示15分,“過一刻”就是在30分的基礎上再加15分。

  第5題脫離了鐘面,僅根據對指標位置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具體時間,較抽象。對有困難的學生可利用鐘面輔助理解。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4

  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認識時間”是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今天齊老師的以猜謎的方式引出時鐘,再根據小紅一天的作息時間為主線進行教學。齊老師製作了一個非常適合低段學生的課件,,透過影象的閃爍及顏色效果,讓學生了解到12個數字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了5個小格。然後,再透過動態演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過程,讓學生清楚地認識時和分。接著,透過動畫演示和色彩的變化,時針走一大格,分針正好走一週的過程,讓學生得出1時等於60分,這樣會較好地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師注意傾聽學生談話,啟發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在認識35分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找到較簡便的方法,學生髮現了時針指向6是30分,那麼指到7就是35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教學時,齊老師充分給學生說的權利,幾乎每個時間出來後都請學生說說看是怎麼看出來的,讓每個學生都能自己說說時間是怎麼看出來的,加深他們的印象。學生的課堂上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特色,從小朋友出色的表達能力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上是很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

  課堂中我覺得較為遺憾的是在教學時,教師的課件上有很多時鐘的時針指向是不準確的,雖說一年級的學生看不出來也不懂, 但是數學的嚴謹性向我們提出了要求,應該更細緻一點。在教學9時55分,學生已經能夠判斷出分針指著11是55分了,是不是應該重點去解決時針的具體問題呢?

  這裡我也有一個思考,因為之前已經聽過一堂齊老師的課了,所以知道其實這一堂課很多練習是沒有完成的。之前的那堂課,齊老師留給學生說的時間並不多,也是因為學生很多表達上有困難老師就幫助說了,後來留下的練習時間是增大了,但基礎知識好想落實的不太到位。這一次,齊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表達,知識落實的紮實了點,但是練習鞏固就缺少了一些。這樣的一種情況,我們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怎麼樣處理好呢?是完成課的完整性還是課堂上根據學生的需要講到哪算哪裡呢?

《認識時間》教學反思15

  《認識時間》這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學習的,進一步認識分和幾時幾分,並能夠藉助鐘錶模型掌握幾時幾分的正確讀、寫法。在教學中,我用音樂匯入讓學生感受時間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然後讓學生嘗試讀出例題中的時間,老師質疑,像這樣的時間你會讀嗎?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在之後的學習中,一步一步的化解學生心中的疑問。透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對鐘面有更多的瞭解,認識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多少個小格?學生自己動手撥一撥,先一分一分的撥,在5分5分的撥,使學生充分地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老師提問5大格是幾分鐘,10大格是幾分鐘,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分和5的乘法口訣之間的關係。在學生認識了分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時和分之間的關係,知道1時=60分。多媒體課件演示分針轉一圈時針剛好走一大格的變化,學生用手中的學具撥一撥、動一動形象生動地感受分針和時針的變化。在認識幾時幾分時,先讓學生觀察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然後觀察分針走了幾小格就是幾分或者走了幾大格的時間就是幾個5。但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預想過高,學生在認讀7:56、4:45、9:55……這樣接近整時的時間時錯誤較多,不能靈活地運動時和分的知識認讀時間。老師在練習中對學生進行輔導,在認讀幾時幾分時,先看時針指向的區域在數字幾和幾之間就是幾時,在看分針指向數字幾,就用幾乘以5。在書寫時間時,掌握普通計時法和電子計時法,注意8時5分的電子計時法書寫格式,在分鐘少於10分時,就要在這兩個小圓點後面加上一個0,然後再寫分。學生在這部分的練習中錯誤也比較多,書寫時總是忘了寫0。

  透過教學,我發現在授課中,學生在撥一撥的活動,教師沒有及時對學生評價,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沒有照顧到學困生的學習,因為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比較抽象難以掌握,老師課堂中對學生的鬆懈,使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許多困難。在以後的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結構和教學內容,節省更多的時間啟發學困生的思維,為學生創設良好地學習環境,關注到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