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恐龍滅絕》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恐龍滅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恐龍的滅絕》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們而言,他們不知道文章寫得有多精彩,更不知道文章的邏輯有多嚴密,吸引他們的,僅僅是隱藏在“恐龍”二字背後的無窮秘密。想要上好這一課,就必須是一個成功的說書者,或魔術師,簡而言之就是要會設疑,利用一個個的疑惑引導他們去探索,去找尋其中的秘密。
課文詳細講解了恐龍滅絕的兩種原因,這也是我這節課的'重點。讀了第二自然段後,學生髮現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寒冷,接下來,我讓學生圍繞“龐大的恐龍為什麼也耐不住嚴寒”這個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用句型“因為……恐龍沒有……沒有……所以……”練習說話,這樣第一種猜測就可以完整地呈現了。在引導學生透過閱讀理解恐龍滅絕的說法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讀懂這種說法中的邏輯關係和這種說法是如何表達的。比如“小行星撞上地球”與“恐龍漸漸滅絕”之間並不是一種很簡單的因果關係,這中間還有因“小行星撞上地球”引起的地球上氣候物種的一系列變化,最後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因此,引導學生認真研讀課文,理解“小行星撞上地球”與“恐龍漸漸滅絕”之間的內在聯絡,既是理解課文言語內容的訓練,也是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中對學生的言語能力有提高作用的內容,紮紮實實地落實,切實提高學生水平。
綜合課內外的資訊,引導學生就恐龍滅絕的原因展開交流。恐龍的滅絕是小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在學習本課前教師佈置學生就這個話題蒐集了資料。在學習了課文如何表達恐龍滅絕的原因之後,應引導學生綜合課內外的資訊,以符合自己的觀點為標準對資訊進行處理,再以把意思表達清楚為標準進行口語表達訓練。這樣就充分發掘了課內外的語文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