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上學期科學教案《有趣的溶解》含課件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上學期科學教案《有趣的溶解》含課件,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糖和鹽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裡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裡不能溶解。
3、培養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1、杯子若干、筷子若干。
2、實驗材料:白糖、小米、鹽、沙子、紅糖、石子、溫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東西”匯入。
故事PPT內容:有一隻小鴨子非常懂事,老是幫媽媽幹活。有一天,鴨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和一袋米,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和小米,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裝糖和裝米的袋子弄破了,糖和米都撒到了河裡,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裡去撈,可是她在河裡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但是小鴨子找到了米。小朋友們,你們想一想為什麼白糖找不到了,米還能找到?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一)教師示範實驗
1、觀察糖和米在水裡的溶解現象。
老師做實驗,小朋友們觀察。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裡,讓幼兒看看杯子裡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教師拿出一杯清水讓一位幼兒嚐嚐溫水的味道?(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裡倒入溫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裡,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
(2)讓幼兒嚐嚐杯子裡的水有什麼變化?(變甜了)
(3)教師小結:白糖在水裡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說白糖在水裡溶解了。
(4)教師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米,讓幼兒觀察米放進水裡怎麼樣了?(還能看見、不溶解)
(二)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出示(鹽、紅糖、小石子、沙子圖片)這些東西會不會溶解呢?
(1)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老師將小朋友分成四個組,每個組的實驗材料都是不一樣的。每組小朋友都有一個裝有實驗材料的杯子、一根筷子。等老師幫忙倒入水後,幼兒用筷子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裡溶解了還是沒有溶解。操作時要注意小心攪拌,一隻手抓住杯子,一隻手進行攪拌。
1)介紹活動材料,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2)讓幼兒做小實驗,觀察結果如何。
3)請做實驗的幼兒說一說你水裡放的是什麼?溶解了沒有?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在溶解的材料圖片下面劃對勾,沒有溶解的材料圖片下面劃錯誤)
3、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裡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裡溶解。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可以溶解,也有許多東西不可以溶解,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