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數學公開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圖形摺疊、分割、拼擺,感知圖形的變化。

  2、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及圓形的認識,發展空間知覺和動手動腦的能力。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若干張,事先張貼於活動室內供幼兒觀賞。

  2、圖形操作卡片(各種幾何圖形)。

  3、可供折、剪、貼、拼的各種彩紙以及剪刀、固體膠、操作紙等。

  4、一塊大展板,分為三個區域,用於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活動過程

  1、匯入: 師:今天圖形寶寶們來到了我們班,可是他們很調皮,和小朋友們玩躲貓貓的遊戲,他們躲在一幅幅畫裡,請你們來把它們找出來吧!

  2、找圖形。 教師出示由幾何圖形組成的畫,請幼兒欣賞。提問:你能找出這幅畫裡藏著哪些圖形寶寶嗎?(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梯形)

  3、借形想象,拓展幼兒想象空間。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都將它們找出來了,我們請圖形寶寶們出來吧!(請幼兒以呼喚的方式請出各種圖形,教師一一出示。)

  2)師:圖形寶寶們被你們找出來後,還不甘心,還要考考小朋友們,它們想請你們一起來想想,圖形除了剛才我們看到的形象外,還可以變成什麼東西? 教師請幼兒先相互討論,然後再舉手告訴大家。

  4、區域活動。

  1)遊戲區域1:圖形變變變 提供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梯形紙若干,鼓勵幼兒大膽操作,透過折、剪、拼、貼的方法探索圖形的變化,並用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學會介紹自己的操作成果。

  2)遊戲區域2:找圖形 提供圖案畫1--4幅,幼兒找出其中圖形的名稱、數量,並做記錄,在操作卡上用圓點表示各種圖形的數量。

  3)遊戲區域3:圖形添畫 提供畫有幾何圖形的畫紙,鼓勵幼兒想象並添畫,變成某種物體形象。教師先向幼兒介紹各個遊戲區域的活動要求,然後請幼兒自選區域活動,操作的結果展示在指定的展板區域內。活動中,對於能力強的幼兒鼓勵其選擇多個區域活動。

  5、展示幼兒操作結果。 教師請幼兒共同欣賞、點評幼兒操作結果。點評後,請"找圖形"活動區記錄得不正確的幼兒加以糾正自己的操作結果。

  中班數學活動:《圖形變變變》 活動目標:

  1、 複習鞏固各種圖形的特徵。

  2、 透過動手操作,發展幼兒空間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認識五種(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圖形,瞭解其特徵。

  活動難點:能正確區分各種圖形,知道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

  2、物質準備:奇妙盒子、多媒體課件、操作用的五種圖形若干。

  3、各種圖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幼兒做手指遊戲:變變變,穩定情緒。

  2、遊戲:奇妙盒子裡找圖形娃娃今天,教師帶來了一個奇妙的小盒子(出示盒子),大家想不想知道盒子裡有什麼?

  (1)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兒歌:奇妙盒子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看看裡面有什麼?)這是什麼啊?你怎麼知道它是長方形娃娃呢?它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呢?平時我們見過那些東西是長方形的呢?

  (2)奇妙盒子東西多,我請一位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摸出來的是什麼?

  這是什麼圖形啊?看看它是什麼顏色的呢?我們一起用兒歌說出正方形的特徵好不好?開動小腦筋想想我們見過哪些正方形物品呢?

  (3)奇妙盒子東西多,我請第二位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摸出來的是什麼?

  這是什麼圖形啊?為什麼說它是三角形娃娃呢?它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呢?那我們見過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呀?

  (4)奇妙盒子東西多,我再請第三位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摸出來的是什麼?

  它是什麼圖形呢?你怎麼知道它是梯形呢?它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我們想想看,哪些東西是梯形呢?

  (5)奇妙盒子東西真多,想不想知道盒子裡還有什麼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瞧!這是什麼圖形啊?你怎麼知道它是圓形呢?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上來表演,我們一起用兒歌說出常見的圓形物品,好不好 ?

  (小結:奇妙盒子裡藏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圓形。我們學習了這麼多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能正確區分它們,還不夠,我們還要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3、教師用拼圖及摺疊的方式,演示圖形的變化。

  (1)老師拿了兩張什麼圖形?(正方形)我把它們相拼在一起,組成了什麼圖形?(長方形)

  (2)一個正方形,老師用摺疊的方法還可以把它變成其他的多種圖形。看看它變成什麼圖形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這就說明圖形是可以變的。

  4、播放多媒體,欣賞動畫拼圖,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

  (1)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圖形娃娃們的精彩表演,看它們相拼在一起變成了什麼圖形?

  (2)小朋友們說長方形和圓形拆開後還能變回小汽車嗎?我們接著看圖形娃娃究竟變回小汽車沒?

  瞧,它們分開後,又變回了小汽車,圖形娃娃真厲害!

  5、數數、分類活動: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也準備了一份禮物。看看它是什麼 ?(機器人)你們喜歡它嗎?

  (1)先來看看機器人是由哪幾種圖形拼成的?(幼兒說,教師逐一貼出相應的圖形。)

  (2) 一共有幾種圖形呢?那我們就要找出它的數字朋友6貼在圖形的下面。

  (3)數一數每種圖形各有幾個?請幼兒找出相應的數字貼在圖形上。

  (小結:小朋友今天表現可真棒!當圖形娃娃們在一起遊戲時,是可以相拼成許多不同的圖形。)

  6、幼兒操作,自由拼圖。

  現在,大家想不想和圖形娃娃們一起做遊戲,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呀?那小椅子輕輕轉向桌子,我們比比看,誰的小手最靈巧,拼出的圖形最漂亮!

  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為活動是基本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展。

  主要體現在:活動中,師生互動方面較好,能為幼兒提供觀察、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還透過演示圖形的變化及課件欣賞,我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知道各種圖形拼在一起就能變出新的圖形,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十以內的數量,並能匹配相應數量的物體。

  2、能按照物體的數量多少進行排序,並理解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

  3、積極參與排序遊戲,對數量的排序感興趣並掌握方法。

  活動準備

  1、一片荷葉、兩朵荷花、三隻蝦、四隻螃蟹、五條小青魚、六條小鯉魚、七隻河蚌、八塊小石頭、九個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

  2、1~10的數字卡片一套。

  3、小青蛙彩圖一張,小旗一面。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青蛙圖片,故事引入:

  師:這是誰呀?(小青蛙)小青蛙住在一個美麗的池塘裡,今天啊我們的小青蛙要和好朋友們一起到河對岸玩。他有許多許多好朋友,都有誰呢?我們一一看。

  二、出示影象卡片,感知十以內數量:

  1、師按順序逐一出示十張卡片,請幼兒說一說這是什麼,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

  2、看著卡片上物體的數量來拍手數數:“一片荷葉我拍手一下,兩朵荷花我拍手兩下……”集體來拍手數數,直至說完十張卡片。

  三、學習十以內數字的排序:

  1、師:小青蛙的朋友們到齊了,現在他們要一起過河了,請小朋友來給小青蛙的朋友排排隊,數量最少的朋友排在最前面,數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後面。看,小青蛙拿著小旗子迫不及待地要出發了呢!(出示小旗子圖片,放在小青蛙下方)

  2、師將卡片順序打亂,請一名幼兒給卡片排序,其他幼兒檢查。

  3、再請一名幼兒在卡片的下方貼上相應的數字。

  4、師:有了小朋友們的幫忙,小青蛙的朋友們已經整整齊齊地排好隊了,我們從小青蛙開始來給好朋友們點點名,看看有沒有掉隊的。(一片荷葉……十根水草)

  5、師:你們看看小青蛙的朋友們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排隊的?(數量從少到多)

  四、知道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關係:

  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他們是按照數量多少來排隊的,也就是說從一排到十。那每一個數字和它前後的數字有什麼關係呢?

  師用指一個數字,例如“3”:3的後面是幾?4和三誰大?4比三多多少?3比4少多少?(以此形式來舉例其他的相鄰數字,可指定幼兒回答)

  五、幼兒參與排序操作:

  師:小青蛙和朋友們過了河,看到了河對岸美麗的風景,我們也一起去看一看吧,但是小朋友們要排好隊小青蛙才願意帶你們去哦。

  師將1~10的卡片隨機貼在十名幼兒的身上,讓幼兒根據數字進行排隊。(師當小青蛙,拿旗子)

  活動建議:

  可將1~10的數字卡片投放到區域,供幼兒排序操作。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3

  【情況分析】

  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設計了《漫遊魔術王國》的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透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透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透過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望。

  【活動方法】

  以遊戲法為主,結合操作法和講解演示法。

  【活動重點、難點】

  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準備】

  1、三種幾何圖形若干。

  2、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畫。

  3、魔術箱、魔法棒。

  4、小鴨、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手指遊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裡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

  (教師做示範):“捏攏,放開;捏攏,放開;小手背起來。”

  (二)中間部分: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1、遊戲:摸一摸“魔術箱”(編輯:)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魔術王國裡有一隻奇妙的箱子,你們看,就是這隻魔術箱?(出示魔術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麼秘密嗎?好了,我們來看看這隻魔術箱會給小朋友們變出什麼有趣的東西。

  (1)教師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麼?”

  摸出一本長方形的書,問:“這是什麼?(書)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為什麼說書是正方形的?

  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啟發幼兒說出)

  (2)再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

  當幼兒摸到後,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遊戲反覆進行。

  (3)教師總結:魔術箱裡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麼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老師總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

  2、遊戲:誰的本領大

  (1)教師用魔法棒“變”出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組成的圖片,請幼兒找出其中的圖形寶寶。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裡還有好多有趣的東西,你們看,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會變出好多的東西。變!變!變!咦!魔法棒變出什麼了?(邊說邊出示其中的一幅圖畫)原來是一幅漂亮的圖畫。現在,小朋友們來找一找,這幅圖由哪些圖形組成,比比哪個小朋友的本領大。

  (2)教師用魔法棒依次“變”出另外的幾幅圖畫,請幼兒分別找出各種圖形。

  3、遊戲:小動物找家

  師:“魔法棒的本領可真大,它還會邊出小動物呢!變!變!變!(“變”出三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你們看都是誰啊?”

  幼:……

  師:“咦!這三個小動物好像再哭,我們來問問他們怎麼了。”

  “小狗、小鴨子、小蜜蜂,你們怎麼啦?”

  (教師模擬小動物的聲音)“我們找不到家,見不到媽媽了!”

  “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動物找家吧!你們願不願意啊?”

  幼:……(編輯:)

  師:“你們看,這些都是小動物的房子,現在我們來幫小動物找找家。”(把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發給幼兒)

  師:“小動物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正方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做得真好,都幫小鴨子找到家了。小狗說,它們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們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說,它們的房子是圓形的,小朋友們看看圓形的‘房子’在哪裡?”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也幫小蜜蜂找到家了”。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幫小動物們找到家了,小狗、小鴨子、小蜜蜂可高興了,唱著歌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把三種小動物分別“送到”相應的“房子”裡)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魔術王國認識了好多的圖形寶寶,小朋友們說說它們是誰啊?”(依次出示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讓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魔術王國裡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我們也唱著歌回家吧!”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4

  一、活動背景分析:

  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裡,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對於"蔬菜"一詞我班的幼兒其實都耳熟能詳了,知道蔬菜有營養,要多吃蔬菜,而他們最熟悉的蔬菜則是青菜,其他種類的蔬菜則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發現幼兒不愛吃蔬菜的現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蔬菜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特徵的理解,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季節性、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同時我班幼兒在數數的技能上還停留在火車式排序數數法,數一圈物體的方法瞭解不多。因此在選材上我又將數學與科學兩大領域相整合,整個活動的展開以不斷地設疑、質疑和最後的留疑為主導,讓幼兒在重複犯錯、重複性的尋找答案,注重啟發幼兒的方法,給予幼兒思考的餘地,讓幼兒自己探索想出辦法解決。

  二、活動目標:

  1、對生活中常見的蔬菜感興趣,樂意按提供的線索積極思索。

  2、觀察發現圖片上的線索,初步瞭解蔬菜的不同特徵。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過程:

  一:數客人師:今天南瓜爺爺的家裡來了好多的客人(將實物圖片的背面圍繞南瓜爺爺排成一個圈),請你數一數一共有幾位?

  師:你數完啦,幾位呢(10個)你呢?(11)你呢(12)一圈客人數下來,有好幾種答案。平時我們數東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車,一個一個數,今天這麼多的客人排成了一個圓,有什麼辦法把一圈的東西數清楚呢?

  師:你是怎麼數的告訴大家,你從哪開始數的?

  幼:從那個正方形的東西開始數的。

  師:數一圈的東西是從容易記的圖形開始數。

  師:我們從正方形開始數:1、2、3、4、5……9、10、11……有沒有人發現問題,再數下去數字越來越大啦,有沒有人發現問題,你發現問題啦?什麼問題?

  幼:數多了。

  師:那數到哪裡應該停下來呢,幼:方形前面那個。

  師:哦。數過的東西不能再數啦。我們再數一遍看到底是多少,先找個一個東西把它記牢了,就選像鴨子的東西吧,記住數過的不能再數了。1、2、3、4、5、6、7,現在知道了南瓜爺爺家裡一共來了7位客人。

  師:南瓜爺爺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給他們編上號。(教師逐一在每個東西旁邊都編上1—7的數字)二:找鄰居1、瞭解"鄰居"的概念師:剛才楊老師告訴你們要學會看圖上面的提示。看!門上貼著一張紙也。把這張紙放大了給你們看!

  師:(出示部分字卡找 鄰居)什麼是鄰居?(房子挨在一起,住在旁邊的朋友)我們班鄰居是誰?南瓜爺爺找誰做鄰居呢?

  師:(出示完整字卡找蔬菜鄰居)南瓜爺爺找誰啊?什麼是蔬菜啊?剛才看到的7樣菜裡邊有蔬菜嗎?一會請你拿出椅子底下的板,依次念一念,找一支黑色的筆,把你覺得是蔬菜的東西勾出來,勾在上面一行。(幼兒拿出操作板,在上面一行用黑筆勾了起來。教師只是依次看過來,並不提出自己的意見。)師:(等孩子們操作完以後)好,把筆送回去,有的人都找對啦,有的人還差一點點,到底什麼是蔬菜啊?

  2、什麼是蔬菜?

  師:楊老師看了厚厚的一本書,書上說,蔬菜是種出來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師:找一隻紅色的筆,在第二行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在第二行勾出來。(師:好啦。把紅筆送回去,看黑板,我這裡的蔬菜和你們的一摸一樣,師:我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個?你找對了嗎?

  師:4樣蔬菜用數字幾表示啊?(出示數字圖片4)片段(三).給鄰居分配房子師:(在南瓜爺爺旁邊出示三間房子)南瓜爺爺家附近有幾間房子?那要找幾個鄰居啊?

  師:3間房子4樣蔬菜該怎麼住啊?

  幼:挨在一起住,擠一擠!

  師:那誰和誰擠一起比較好呢?

  幼:紅蘿蔔和青菜,(為什麼他倆擠一起)它們一樣長。(好主意!)幼:南瓜爺爺和黃瓜,因為它很孤單!

  師:老師放一個,土豆和黃瓜,你覺得我是怎麼想的?

  我這樣放是有原因的。蔬菜的分發有很多,除顏色、形狀、高矮,還有很多,我們回去好好想一想。

  活動反思:

  這個教材是結合班級主題“秋天的蔬菜”而選擇開展的,內容及創意是來之名師的教學課例,在此基礎上,課題組老師也給了很多建議和意見。

  活動開始我讓幼兒猜猜從影子裡看出它會是誰,透過這個環節來了解幼兒對的以往經驗瞭解有多少。從而使幼兒對教師所提供的影子有了一個深入的思考。由於本班幼兒經常在區角玩找影子的遊戲,所以幼兒很快就從影子中找出各種實物。在數南瓜爺爺家來了幾個客人這個環節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圍合的數數方法。讓幼兒學會了圍成圈的東西也可以數的。並從中得出個結論:數圓圈時,要先找一個有特徵的開始數,數過的就不能再數了!無形中又讓孩子學會了一個新知識。在南瓜爺爺想找蔬菜鄰居這個環節,幼兒對教師提供的物體來選擇蔬菜時,在瞭解了物體的形狀、大小後,幼兒對於豆腐乾是不是蔬菜的討論成了一個難點。最後老師透過提供一些蔬菜生長環境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最後得出一個概念:蔬菜是種在地裡的可以用來做成菜的植物,所以幼兒按照教師提供的線索得出了結論豆腐乾不是蔬菜。在多次的選擇中,大部分幼兒能真正理解了蔬菜的概念。但還有一部分幼兒由於對蔬菜認識不夠透徹,還沒有清晰的辨認豆乾和雞蛋不是蔬菜。

  在這個活動中,我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兩次操作?主要目的是讓幼兒分別在概念出現的前後,瞭解幼兒對蔬菜的瞭解程度,尊重幼兒已有的經驗。第一次操作表現出來的是幼兒的經驗,第二次操作表現出來的就是知識了,由經驗上升為知識。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我先讓幼兒猜想:南瓜爺爺家旁邊只有三間房子,可是蔬菜有四種,它們要怎麼住?幼兒在認真觀察和思維的基礎上,將蔬菜按顏色、形狀、大小、種類進行了分家。最後我把馬鈴薯和青瓜放在一起請幼兒說說為什麼把土豆和黃瓜放一起住?(因為它們都要削皮)這種思維訓練方式打破了原先的經驗性的分類方法。讓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分類,從而得到經驗的啟發。這種分類方法打破了原先我們所認為的按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的方式。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5

  活動目標

  積極參加分類活動,能按事物的種類和數量等特徵進行分類,發展思維能力。(重點)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瞭解畫面內容。出示影片照片畫面,引導幼兒說一說:“畫面中有什麼?風車、皮球和娃娃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每種玩具的數量是多少?”為幼兒進行分類活動做準備。

  2、每人一捆圖片玩一玩“分一分”的遊戲,引導幼兒嘗試按事物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將卡片分開,想一想可以怎樣分?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嘗試按照文具、水果和玩具的概念進行分類,或從功能上進行分類,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3、觀察幼兒操作情況,可引導幼兒數一數每張卡片上實物的數量,在按照數量將每組卡片繼續分,如:將水果按照數量分成7個和8個兩組等。

  4、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怎樣把卡片分開,為什麼這樣分。對不正確分類方法的幼兒,可請幼兒演示分卡的過程,教師幫助其概括出分類的標準,與大家共同分享。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6

  【活動目標】

  1、猜測、證實橘子的數量,積累估算的初步經驗與不同的數數方法。

  2、喜歡觀察生活中熟悉事物,並樂意發表自己的觀點。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橘子若干,塑膠筐,筆,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比較討論大小橘子的數量。

  1、觀察比較橘子的大小不同。

  小朋友你們喜歡吃水果嗎?那麼你們喜歡吃什麼水果呢?(幼兒講述)哦,說得真好,是嗎,我也喜歡吃xx水果。今天呀老師也帶來一種水果,我們一起看看是什麼水果(橘子)是幾個?它們有什麼不同呢?(一個大一個)呀,不用問你們都知道了。

  2、利用兩筐大小不同的橘子比較

  老師不止帶來了兩個橘子,還帶來了兩筐橘子。看看這兩個筐一樣嗎?看看筐裡的橘子有什麼不同?你們覺得是大橘子裝得多,還是小橘子裝得多,(幼兒講述)那麼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一起來數一數,好不好?

  3、數數,驗證大小橘子的數量。

  我們先數什麼大的,你們來數(老師一邊拿,幼兒一邊數)會不會數錯呢?我們再來數一遍,好不好,現在我們換一種方法數,兩個兩個數,開始數,記住是8個。

  現在換小橘子來數,我來請小朋友上來數,然後再請小朋友接著往下數,最後再默數,什麼叫默數呀,小橘子一共有幾個。

  4、討論: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筐,裝的橘子數量卻不一樣。

  現在小朋友知道了,是大橘子多還是小橘子多,為什麼同樣大小的筐子,小橘子裝得多,大橘子裝得少?(幼兒講述)因為小橘子個兒小佔的空間少,所以可以裝得多。

  二、猜測記錄大小橘子的瓤數。

  1、猜測大小橘子皮裡的瓤是一樣多嗎?可能各有多少片?

  又要考考大家了,你們說這橘子皮剝開,裡面是什麼?你們真聰明,那麼這瓤長得是什麼樣的呢?(一片一片的像月亮等),我還想問問大家,這大小橘子的瓤誰多?是嗎?那大橘子的會有幾片,小橘子會有幾片?

  2、記錄猜測結果。

  這樣我們猜一猜。然後老師把你們猜的記下來。我們先猜什麼橘子,大的還是小的,在猜之前,老師先偷偷地撕一片,看看一片瓤的大小究竟有多大,這樣我們就可以準確估算整個橘子有多少片瓤了,看好了,老師開始剝了,剝開一點點。好,現在請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幾片瓤,(然後觀察小橘子)。

  三、驗證大小橘子裡的瓤數。

  那麼大小橘子究竟有幾片瓤,你們想不想剝開來數一數,剝的皮放在簍子裡,剝好後,想一想你是用什麼方法數的,有幾片瓤。現在就開始吧每個人選一個橘子。

  四、交流數的方法和結果。

  1、小朋友都數好了嗎?現在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說說、數數,你的橘子有幾片瓤,是大的還是小的,我們來驗證一下。真的是12片,快點把它記下來,是大的還是小的?

  2、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先把橘子扳成兩半,還有圍著數,數不來怎麼辦,找個點數。

  小結;現在我們來看看記錄表上記錄的數字是大橘子多還是小橘子多,看得出來嗎,哦沒有規律。原來橘子瓤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絡。

  五、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水果也有瓤。老師這兒有一個釉子,它是大大的,你們想一想它可能有幾片瓤呢,好,下課後我們剝開數數。

  【反思】

  在活動中給予了每個孩子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在操作中體驗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同時也讓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悅感,在剝一剝數一數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很認真投入。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7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圖形的形狀特徵進行活動,鞏固對形狀的認識。

  2、能說出自己的分類理由

  3、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過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等圖形。

  物質準備:每人一個分類盒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按圖形的特徵分類》《科學·圖形組合》。

  活動過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複習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師:這是一個漆面的口袋、裡面藏著許多東西,請大家猜猜藏的是什麼。"屈,老師。教,案,網"教師一遍念"奇妙口袋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邊請個別幼兒分別摸出正方形、角形、圓形、長方形、梯形、橢圓形的圖形讓大家辨認並說出名稱。

  2、引導幼兒操作,學習給圖形分類。

  師:請小朋友拿出分類盒,把一樣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操作完畢後,請幼兒將所以圖形按形狀分別放在相應的籃子裡,並互相檢查分類是否錯誤。

  3、完成操作材料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按圖形的特徵分類》《圖形組合》,看看上面的圖案分別由哪些圖形組成,數一數每種圖形的數量有幾,並分類作記錄。

  活動反思:

  《按圖形的特徵分類》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顏色特徵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幫圖形寶寶排隊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在組織形式上,我採用集體活動、遊戲活動、小組操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透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8

  教學期望(目標):

  1、在編排汽車座位號活動中,鞏固5以內的相鄰數,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透過創設情景為水果設計花衣服,發展幼兒對應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教學準備:

  幼兒每人一套水果寶寶,一輛平面小汽車,貼花紙,音樂等。

  教學設計即目標達成過程:

  一、 匯入,激發興趣。

  1、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開著小汽車去旅行吧!

  (聽著音樂,幼兒和教師開著小汽車在活動室裡看風景。)

  2、瞧,停車場到了,讓我們一起停下車休息一會兒。

  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我們的汽車上有幾個座位呀,一起來數一數。

  (幼兒指著自己的汽車數一數)

  二、為編排汽車座位號,新增五以內的相鄰數

  1、座位的上面有什麼?數字在這裡代表什麼意思呢?(數字寶寶,座位號)

  2、剛才我們開著小汽車來的時候,工人叔叔告訴我他們在排座位號的時侯不小心排漏了幾個?怎麼辦?(幼兒自主探索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小結評價幼兒自主探索的結果。

  (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小結:小朋友真愛動腦筋,都學會用找鄰居的方法來貼座位號。

  三、為水果設計衣服,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1、秋天到了,許多水果都成熟了,水果寶寶也想穿上花衣服坐上我們的汽車去旅行。瞧,這是......,數一數水果身上有幾朵花,她應該坐到哪個座位號下去?(出示帶花朵的水果)

  2、幼兒自主探索,給穿花衣服的水果寶寶找到正確的座位。)(教師提示幼兒;水果寶寶身上花的朵數要和座位號是一樣。)

  3、看一看汽車上還有沒有空座位?我們還可以再邀請一些水果寶寶來坐滿座位。這是幾號座位?應該請穿幾朵花的水果寶寶來座。(幼兒自主探索,為水果寶寶設計花衣服並且找到正確的座位。)

  4、小結評價幼兒自主探索的結果。(先幼兒相互交流,再部分幼兒上前發表自己操作結果,集體驗證。)

  四、遊戲《帶著水果寶寶去旅行》。

  1、我們檢查一下,水果寶寶都找到正確的座位了嗎?(幼兒相互交流)

  2、聽著音樂,開汽車去旅行。

  教學反思

  1、開展本活動之前應該有一個情感鋪墊,調動起孩子們對水果的喜愛之情。

  2、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再多些。

  3、應該讓孩子們塗顏色數數,把美術知識更多地溶入數學課堂,對提高孩子的興趣更有利。

  4、做個“找朋友”遊戲會更好。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9

  趣味禮品店(按數取物和點數)

  活動目標:

  認知:能用多種方法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量。

  技能:學會按7以內指定的數(重點為5、6、7)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情感:愉快地參與操作活動。

  人格:會安靜聆聽同伴的說話。

  養成: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

  籃子、玩具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練習,點數。

  1、師:“歡迎大家來到趣味禮品店,我是經理,今天請小朋友來製作

  各種各樣有趣的禮品。先請你們告訴我今天班上一共來了多少位男孩,多少位女孩。”(請部分幼兒輪流手口一致地點數,數完以後說出總數)

  二、玩“趣味禮品店”的,練習按數取物。

  1、帶領幼兒觀察並介紹各組的操作材料。

  師:“這組負責扎花,請你們看清卡片上的點卡,再開始印花;這組

  負責裝小玩具;請你們看清禮物袋上的數卡,再把相同數量的小玩具放進禮物袋裡;這組負責穿珠,請你們看清穿彩色繩子上的數卡再穿上珠子。”

  2、交代規則,幼兒分組操作。

  師:“請小朋友在製作禮品時,儘量每組都玩到。做好的.禮品放到前面的展示臺上。”

  三、禮品分類。

  出示分別標有5、6、7數字的3個籃子。教師:“我這有標有5、6、7數字的三個籃子,我想請小朋友幫個忙,幫我把展示臺上的禮品放在籃子裡。請小朋友想一想:什麼樣的禮品才能放在標有數字5的籃子裡?什麼樣的禮品才能放在標有數字6的籃子裡?什麼樣的禮品才能放在標有數字7的籃子裡?"(禮品上的點卡或數卡要和籃子裡的數字一樣多)

  幼兒將禮品放在籃子裡。掛好後請3位幼兒做小經理,驗收禮品放得是否正確。

  ④討論:展示臺上為什麼有一些禮品沒有放在籃子裡?(禮品上的.點卡或數卡和籃子裡的數字不一樣多)

  活動反思:

  只有一兩個幼兒還是不能按7以內指定的數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其他幼兒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透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透過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活動方法:以遊戲法為主,結合操作法和講解演示法。

  活動重點、難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分。

  活動準備:

  三種幾何圖形若干、幾何圖形拼組成的圖畫、魔術箱、小鴨、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帶幼兒做手指遊戲,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魔術王國去,那裡啊,會變出好多好多有趣的東西,好了,我們先來做個小遊戲,看哪個小朋友表現得最好。”(教師做示範):“捏攏,放開;捏攏,放開;小手背起來。”

  (二)、中間部分: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幾何圖形。

  1、遊戲:摸一摸“魔術箱”。

  師:“小朋友們,魔術王國到了,魔術王國裡有一隻奇妙的箱子,你們看,就是這隻魔術箱?(出示魔術箱)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麼秘密嗎?好了,我們來看看這隻魔術箱會給小朋友們變出什麼有趣的東西。”

  (1)、教師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讓我先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麼?”摸出一本長方形的書,問:“這是什麼?(書)它們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為什麼說書是正方形的?”

  問: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啟發幼兒說出)

  (2)、再念兒歌:“魔術箱子東西多,請某某小朋友來摸一摸。”當幼兒摸到後,要求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物品?遊戲反覆進行。

  (3)、教師總結:魔術箱裡的東西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邊說邊指相應的物品)

  (4)、你怎麼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

  (5)、教師總結:圓形: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條

  邊,三個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方方正正本領好。

  2、遊戲:小動物找家。

  師:“魔法棒的本領可真大,它還會邊出小動物呢!變!變!變!(變出三種小動物)小朋友們,你們看都是誰啊?”幼:??

  師:“咦!這三個小動物好像在哭,我們來問問他們怎麼了。”

  “小狗、小鴨子、小蜜蜂,你們怎麼啦?”

  (教師模擬小動物的聲音)“我們找不到家,見不到媽媽了!”

  “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小動物找家吧!你們願不願意啊?”幼:??師:“你們看,這些都是小動物的房子,現在我們來幫小動物找找家。”(把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發給幼兒)

  師:“小動物說它們的房子都是有形狀的,小鴨子說,它們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們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正方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做得真好,都幫小鴨子找到家了。小狗說,它們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們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嗎?”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師:“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說,它們的房子是圓形的,小朋友們看看圓形的房子在哪裡?”讓幼兒把三角形的卡片舉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也幫小蜜蜂找到家了”。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幫小動物們找到家了,小狗、小鴨子、小蜜蜂可高興了,唱著歌快快樂樂地回家去了。”(把三種小動物分別送到相應的房子裡)

  (三)、結束部分:讓幼兒鞏固對三種幾何圖形的認識。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在魔術王國認識了好多的圖形寶寶,小朋友們說說它們是誰啊?”(依次出示三種幾何圖形的卡片,讓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魔術王國裡還有好多好多奇妙的東西,下次老師再帶你們去,好不好?我們也唱著歌回家吧!”

  活動延伸:

  1、讓幼兒把小動物的房子分類放到區域角中。

  2、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圖形。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1

  一、設計意圖:

  進入中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及對周圍環境的熟悉,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也日益增強;而送外賣是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生活情境,多數孩子在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為了豐富幼兒的交往能力,將送外賣和認識門牌號碼相結合,設計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已幫助海綿寶寶送外賣為主線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讓孩子在幫助海綿寶寶解決問題的同時,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準確認讀門牌號碼、解讀門牌號碼的意義;從而促進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難題。

  二、活動目標:

  1.在理解5以內序數的基礎上,根據門牌號碼找到相對應的房間。

  2.理解門牌號碼中橫向與縱向的序數關係,掌握橫向、縱向數字與房間的對應關係。

  3.體驗同伴合作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樂趣,學會相互幫助。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能正確解讀門牌號碼,理解門牌號碼的實際意義。

  2.活動難點:根據食物圖片上的門牌號碼送食物到指定房間。

  四、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對橫向或縱向的序數有了一定的瞭解,知道樓房縱向的排列順序。

  2.在家長的引導下部分幼兒已認識了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有一定的經驗積累。

  (二)物質材料準備:

  1.教師操作:多媒體課件、門牌號碼

  2.幼兒操作:(1)兩種房子,(一種是五層樓高的樓房,一種是有五層四個房間的樓房),門牌號碼、記號筆、雙面膠。

  五、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教師:海綿寶寶是蟹堡王餐廳裡大名鼎鼎的廚師,它做的蟹黃堡有很多人訂購,現在餐廳里人手不夠啊可把海綿寶寶急壞了。

  2、設定情境:海綿寶寶給老師打電話請求幫忙。

  教師:喂,你好!哦是海綿寶寶啊!有什麼事嗎?請小朋友們幫忙送外賣啊?我問下小朋友願不願意啊,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嗎?好的,那你趕快把訂單送過來吧.

  3、教師接過訂單並講解訂單內容。

  教師:每個訂單上都有一個表示房間號碼的數字,根據數字找到正確的房間將蟹黃堡送給小動物們。

  (二)遊戲:大家一起送外賣。

  1、教師出示5個房間的平房,引導幼兒"送外賣"。

  (1)師:我手裡的訂單呢是海綿寶寶讓我們送給森林小屋的小動物們,我們先去看看森林小屋裡有哪些小動物啊!

  (2)師:第一個房間住著誰啊?哪個是第一個房間啊?是這間嗎?(不是)師:這是第一個房間啊1、2、3、4、5(重複點數),哪裡不對?

  師:為什麼是這邊?這邊是哪一邊?你是怎麼知道的?(要跟著剪頭的方向數)師:跟著箭頭的方向怎麼數?(跟著箭頭方向從左到右一個一個的數)

  (3)那我們看第一個房間住著誰啊?第二個呢?

  2、開始派送,鞏固幼兒對橫向序數的瞭解。

  (1)師:好啦!小動物的家我們已經找到了,那我們來送外賣吧!給小兔家送1個漢堡,小兔家在第幾間房啊?(第五間房)

  (2)這份訂單是給第三個房間小狗家送1個漢堡。

  (3)接下來這份是給第一個房間小貓家送1個漢堡。

  (4)最後一個訂單是給第二個房間小熊家送兩個漢堡。

  3、教師:小朋友們太能幹了,一會兒就把海綿寶寶的訂單給送完了。

  (三)海綿寶寶電話通知小朋友給青青草原送訂單。

  1、情境對話:

  (1)師:是海綿寶寶啊我們剛派送完呢,還有啊?去哪裡派送啊?去青青草原啊,好的,我們馬上去。

  (2)教師:海綿寶寶現在又要我們去青青草原送外賣,我們可千萬不能送錯地方啊,要不然我們就會被灰太狼給抓去了。

  2、播放課件出示5層樓每層只有一間房間的房子。

  (1)理解縱向數字與房間的對應關係。

  師:這棟樓房每層樓只有一間房,外賣又怎麼送,我們還是先看看這棟樓裡都住著誰吧?千萬不能送到狼堡裡去了。(引導幼兒思考並發現平放於樓房的不同之處)

  (2)請一個小朋友快速完成海綿寶寶的任務師:請給第三層送一個外賣,第四層送一個外賣,第二層送三個外賣。

  3、教師:哦,原來數樓房要從下往上數,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第一層樓,第二層樓,第三層樓(鞏固幼兒由下往上數的知識經驗)

  (四)情境設定-海綿寶寶的大難題

  1、播放課件,出示5層4間的樓房。

  師:剛才海綿寶寶又給接到一個訂單,讓我們幫他把這份外賣送到這棟又高又大樓房的這個房間去

  2、出示門牌號碼,引導幼兒解讀門牌號碼。

  (1)師:沒錯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找呢?這是第四個房間,這也是第四個房間,為什麼不是這個呢?(指著2-4,設疑,鞏固正確門牌號碼的含義,因為前面是3)

  (2)師:哇,你的思維非常清晰,原來找房間,要先找到幾層樓,再找第幾層樓上的幾個房間(再次解讀門牌號碼)

  (3)師:304表示第三層樓的第四個房間,我們先由下往上找到第三層樓,再找在第三層樓上從左往右數找到第四個房間,這樣就不會送錯外賣了。

  3、請兩個幼兒繼續幫助送外賣要求:大聲解讀門牌號碼,再找與其相對應的房間。

  4、發現問題,解讀門牌號碼

  (1)出示門牌號碼,將幼兒分成男女兩組,解讀門牌號碼(鞏固已有經驗,複習解讀門牌號碼)

  (2)指導個別幼兒解讀

  5、遊戲:你說我找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口述門牌號碼,幼兒根據說出的門牌號碼找到相對應的房間。(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發展的過程)

  (五)操作活動:外賣高手(海綿寶寶現場來讓小朋友送外賣)

  1、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三個操作單(海綿寶寶發訂單)教師:這裡還有很多的外賣訂單,下面我把小朋友分成四組,我看哪組能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客人手中

  2、教師講解三種操作業的方法。

  師:有的外賣需要用連線的方法完成,有的外賣需要貼上,還有一種超級外賣則需要書寫門牌號碼,方便海綿寶寶下送次外賣。

  3、三組作品。

  六、活動結束:海綿寶寶的謝禮。

  師:今天小朋友們真是太厲害了,幫海綿寶寶送了那麼多外賣,海綿寶寶非常感謝你們,現在他要請你們去蟹堡王餐廳去吃漢堡,你們想不想去啊?走!吃漢堡咯!(海綿寶寶音樂響起幼兒隨海綿寶寶會活動室)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按數取物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學習10以內的按數取物。

  3、能大膽運用記錄卡進行操作活動,有自我表現慾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以熟悉十以內的點數活動,並會寫1—10的數字。

  2、物質準備:

  ①“怪蟲史萊克”掛圖、卡紙自制的觸角、斑點、尾巴。

  ②橡皮泥製作的怪蟲史萊克、墊板、記錄卡、棉籤、黃豆、牙籤。

  ③髮卡、夾子、即時貼、包裝繩、記錄卡、筆。

  活動過程

  一、兒歌《數數》,吸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隻手,十個手指頭。

  二、出示掛圖“怪蟲史萊克”,引導幼兒進行按數取物。

  三、幼兒探索操作活動,嘗試進行按數取物。

  1、出示橡皮泥製作的怪蟲史萊克及寫好數字的記錄卡。(每幼兒一份)

  2、根據記錄卡上的數字,幼兒相對應地將棉籤(觸角)、黃豆(斑點)、牙籤(尾巴),新增到“怪蟲史萊克”身上。

  3、操作完成後,幼兒互相檢查。

  四、:請2—3名幼兒展示自己操作成果,並根據記錄卡說一說。

  五、操作活動:自我裝扮。

  1、出示自我裝扮材料及記錄卡。

  2、幼兒在記錄卡上填寫需要裝扮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有目的地進行自我裝扮,鞏固學習10以內的按物取數。

  3、裝扮完後,請幼兒拿著自己的記錄卡,互相檢查。

  六、聽著音樂,舞會開始了:幼兒跳著舞離開活動室。(活動結束)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3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學習一一對應

  活動目標: 讓幼兒學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獲得對應經驗。

  活動準備: 1.實物:碗、勺、梳子、鏡子、毛巾、臉盆等。

  2.動物和相應的食物卡片多種,填空練習的卡片若干。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活動過程: 1.遊戲《找朋友》

  (1)教師出示實物,啟發幼兒說出各種實物名稱後,再討論哪兩種實物可以做朋友,為什麼?(發現實物之間的關係)請幼兒動手把它們一對一對地配好。

  (2)啟發幼兒在室內找有關聯的物品,比一比誰找得又對又快。如:黑板與黑板擦,掃帚與簸箕等。

  2.遊戲《喂小動物吃食》教師出示動物卡片,並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後引導幼兒討論:每種動物最喜歡吃什麼?讓幼兒找到相應的食物卡片-一對應地擺在下方。

  3.分組活動幼兒分成四組活動。第一、二組:對應擺放實物卡片。如教師先從一個袋中取出花、帽、傘、手電筒等卡片擺成一行,再請幼兒從另一個袋中取出有關聯的卡片(蝴蝶、圍巾、雨鞋、電池)一一對應擺放。第三、四組:填空格。如空格上一排畫有雞、碗、書、籃球筐等,小朋友在下方空格內填畫相應的東西(蛋、筷子、筆、球)。

  4.教師或家長指導幼兒利用幼兒用書第4頁的內容進行補充練習。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透過“圖形分家”的操作活動,繼續讓幼兒學習按圖形片的顏色或形狀或大小等特徵進行多次分類的方法。

  2、發展幼兒觀察比較、積極思維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重點與難點:

  用語言進行多維的命名。

  活動準備:

  教師:大轉盤一個,圖形操作材料一套。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次嘗試遊戲“圖形寶寶分家”

  1、觀察分類材料:看看盤子裡有些什麼?(有許多圖形寶寶)師: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來玩一個“分家家”的遊戲。

  2、交代遊戲名稱與規則:師:圖形的家在哪裡?(處示盤子)分成幾家?(兩家)師:分的時候有要求,把相同的寶寶放一家,等一會兒把老師給你的圖形寶寶分完,分好了取個名字記在心裡,待會兒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給圖形寶寶分家”。

  4、討論:你們是怎麼分的?(請幾位幼兒走上來,師幫其操作結果貼出來)和他一樣的有沒有?小結:分家家,可以根據圖形的顏色來分成兩家,可以根據形狀分成兩家,還可以根據大小分成兩家。你們還想再試一次嗎?

  (二)再次嘗試:

  1、要求:等一會兒分家家的時候要求不一樣了,再取兩個好聽的名字,要和現在的名字不一樣。

  2、幼兒操作提示: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要分的不一樣。

  3、討論:第一次怎麼分的,第二次怎麼分的?(請1-2名幼兒)請幼兒和旁邊的幼兒相互講講自己分的結果。

  (三)提高嘗試:遊戲“大轉盤”師:老師這裡還有很多好看的圖形。(師分盤子)請你們用小眼睛看,誰的小眼睛亮?看看這些圖形一樣嗎?(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形狀、顏色、大小)

  1、師:老師要和你們玩大轉盤的遊戲,我們要和電視裡的叔叔阿姨一樣看標記拿獎品,轉盤上的針指向哪個圖形,就請你拿一個和它一樣的。我們先來試試:“快樂大轉盤,大家一起玩。”看看,請你拿什麼樣的圖形呀?(幼兒集體進行3-4次)

  2、進行比賽:看誰拿得又快又對?

  3、增加難度:看看這個轉盤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大小)哪些大,哪些小?拿好了舉在手裡

  4、比賽:四個人一個隊,小羊、小兔、小猴、小熊,哪一個隊的小朋友都拿得又快又對,老師送你一朵小紅花。(還要幫隊裡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檢查一下,有沒有拿錯的)反覆嘗試4-5遍。

  活動結束:

  師:今天我們玩了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和大轉盤的遊戲,你們還想玩嗎?(告訴幼兒以後再玩)。評析:活動過程中,教師思路清晰,很有條理,這對於一位新教師是難能可貴的。第一個遊戲建議教師在材料的提供上應給幼兒再多幾份,讓孩子能保留操作痕跡,同時便於幼兒比較後找出新的分類方法,也便於教師幫助幼兒總結歸納幾種不同的方法。第二個遊戲“快樂大轉盤”,在幼兒對圖形一個特徵有明顯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及時取出另一圖形來比較,並提問“取這個行不行”?幫助幼兒發現圖形的二維特徵,這個手段用得好,透過自己思維獲得發現比直接引導孩子觀察第二種特徵更易於被幼兒接受。不過,建議第二個轉盤設計中作改進,因為出現了“大小”這一第三維特徵,所以設計時應有意識地將有大小區別的同形狀的圖形放在一起,便於幼兒觀察、比較、獲得發現。此外,活動中,可在材料及提問方面多注重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要求,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中班數學公開教案15

  【設計意圖】

  對於中班孩子而言,他們的數數能力由小班的手口一致點數逐漸發展到目數、目測數群、接著數;而從數數的種類上又可以分為有序排列的數、封閉式數數和散點狀的數數。對於我們班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目測數群的能力,能夠目測5以內的數群。因此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為娃娃數衣服上的秘密時,我所預設的元素都是5以內的。同時,為了給於孩子們一定的挑戰,我在數的種類上安排了孩子們數一些並不是規整排列的衣服上的元素(如散點狀排列的紐扣、蝴蝶結等);在數數方法上,我透過加一件衣服,讓孩子們嘗試用接著數的方法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往下數,從而得到總數。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樂意從自己的衣服上發現數字秘密,體會生活中有很多數字。

  2、嘗試用多種方法進行數數,體驗數數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衣服上的數字”的含義,發現衣服上蘊含多種數字而且會改變

  難點:綜合運用多種數數方法,正確數數,不漏數也不多數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對於各種數數方法有一定的經驗,比如正確點數、目測數群數數、接著數等。

  環境準備:

  1、觀察幼兒服裝,事先讓幼兒穿著有紐扣的衣服來園,便於隨後的數數活動

  2、釘有紐扣的馬甲,每件馬甲上紐扣的數量、位置、大小均不同,便於孩子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數數(附圖)

  3、活動配套PPT

  【活動過程】

  一、說說娃娃衣服上的秘密:

  (一)活動匯入

  重點提問:

  天氣越來越冷了,老師為娃娃準備了一件衣服。

  這件衣服不單漂亮,裡面還藏著很多的數字秘密呢!

  (二)配合PPT演示衣服上的數字秘密是什麼

  重點提問:衣服裡藏著數字1的秘密,1表示它有一個帽子;藏著數字2的秘密,2表示它有2個袖子。你能繼續發現數字3、4、5的秘密嗎?

  【設計意圖:孩子們在一開始的時候會將數字秘密和現實的數字聯絡起來,會覺得衣服上是沒有數字的。而這個問題透過PPT的演示,幫助孩子們瞭解老師所說的數字秘密是指衣服上那些有一定數量的物體,是要透過數數才能夠發現的。從而引導孩子仔細觀察衣服,數出3朵小花、4個口袋、5粒紐扣,並透過ppt進行驗證】

  小結:“原來娃娃衣服上真的藏著這些數字秘密。”

  二、找找自己衣服上的秘密

  (一)引導幼兒尋找自己衣服上的數字秘密

  重點提問:

  1、娃娃衣服上的秘密被你們發現了。那麼你自己的衣服上是不是也有這些數字秘密呢?

  【設計意圖: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衣服】

  2、請你找個空地方自己去數數看。數的時候一定要看仔細,不能多數也不能漏數。看不清楚的可以照照鏡子,也可以請一個好朋友幫你一起數一數。

  【設計意圖:這是孩子們自行操作前的一個要求。其中有數數的要求,也有在操作過程中的方法推介。讓孩子們知道如果自己數的時候有困難,可以去求助同伴也可以藉助其他東西。在孩子操作的過程中老師也要著重觀察孩子數了哪些地方,是否數正確】

  (二)分享交流自己衣服上的數字秘密

  重點提問:

  1、你找到了哪些數字秘密?你的衣服上有1嗎?

  有找到比3多的嗎?

  2、你是怎樣數出來的?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交流的過程。孩子們很樂意地告訴老師他們發現自己的衣服上原來也有數字秘密——5粒紐扣、4個口袋、3個娃娃……老師在介紹的時候可以不斷擴充孩子們的關注面,不斷引導他們關注衣服的各個方面。另外在介紹過程中可以多補充些數學元素,其中包括問問孩子們“誰的秘密比數字*還要多?”——數字多少;“你用什麼辦法數出來的?”——數數的方法,並幫助孩子們歸納整理,數量少的可以用目測的方法,排列無規則的可以按照順序一個一個數等等】

  小結:“原來每個人的衣服上都會藏著數字秘密。”

  三、變變衣服上的數字秘密

  (一)透過PPT演示,為娃娃原先的外套加上一件馬甲

  重點提問:

  娃娃穿上了這兩件衣服,身上的數字秘密就變掉了。現在娃娃的身上有了數字6和7的秘密,你們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用接著數的方法發現6個口袋和7粒紐扣,從而明白原來加了一件衣服,身上的數字秘密就會變掉,也為接下去的活動做了鋪墊】

  (二)請孩子穿上老師提供的馬甲之後去數一數,看看衣服上的數字秘密有沒有變化

  重點提問:

  老師為你們每一位孩子都準備了一件小馬甲,這些馬甲有的前面有紐扣後面也有紐扣;有的前面有口袋,後面也有口袋。一定要看清楚。請你們每人選一件馬甲,找個空地方去數一數。看不清楚的話可以找好朋友幫忙,也可以照照鏡子。

  【設計意圖:在孩子自行操作之前對孩子有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警,提醒他們仔細觀察,數仔細。與此同時,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老師也需要觀察孩子的情況,注意孩子用哪種方法數,是否數全了,在數數過程中是不是運用了鏡子、同伴來幫助自己數得更正確】

  (三)幼兒數數,教師觀察

  (四)分享交流數數結果

  重點提問:

  1、你衣服的數字秘密變掉了嗎?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設計意圖:老師進一步的強調,讓孩子們發現加了一件馬甲之後,自己原先的那些數字秘密發生了變化,而且都變大了】

  2、你的身上有7嗎?有10嗎?有沒有比10大的數字?

  【設計意圖:繼續進行數字大小概念的強化,使得活動“數”味更濃。於此同時,在驗證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數數的方法,引導孩子們先目測一部分再接著數,並發現原來用接著數的方法能夠使得數數變得更快】

  小結:“原來加上一件小馬甲,衣服上的數字秘密都會變大。”

  四、看看生活中更多的秘密

  (一)回顧活動聯絡平時生活

  重點提問:

  1、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上面,原來藏著那麼多的數字秘密。還記得自己今天衣服上有多少粒紐扣嗎?

  2、知道了紐扣的數量,我們平時穿衣服扣紐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呢?

  【設計意圖:引發孩子將今天的活動內容和平時的生活聯絡起來,在平時扣紐扣的過程中用用今天的發現,一邊扣一邊數,讓自己的紐扣不再扣錯】

  小結:“如果我們知道了自己的紐扣數量,平時每一次扣紐扣的時候只要一邊扣一邊數就不會扣錯了。”

  (二)關注身邊,引發思考

  重點提問: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除了衣服上你們還能發現身邊其他地方的數字秘密嗎?

  【設計意圖:引導孩子從對自己的衣服的關注逐漸轉移到身邊的事物,激發孩子繼續尋找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