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猩猩玩倒立》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猩猩玩倒立》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猩猩玩倒立》活動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猩猩玩倒立》活動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猩猩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懸掛物位置、重量與倒立的關係。

  2、透過觀察、比較、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

  (1)大猩猩1個、小猩猩2個,底座3個,大長尾夾、小長尾夾若干個。

  (2)自粘紙圓片若干,猩猩圖示一張。

  (3)中號猩猩各一個,雪花片、磁鐵、回形針若干。

  2、學具:大猩猩、小猩猩每人一個,大長尾夾、小長尾夾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境匯入,引發幼兒幫助猩猩倒立的興趣

  1、出示猩猩,引起幼兒興趣。

  猩猩想要用它的頭倒立在這根吸管上,你覺得它能成功嗎?

  2、幼兒交流,尋找幫猩猩倒立的方法。

  你有什麼辦法能讓猩猩倒立在吸管上呢?

  二、透過實驗,發現猩猩穩穩倒立與懸掛物位置之間的關係

  1、幼兒自主嘗試用大夾子幫助猩猩倒立。

  2、交流、討論實驗結果。

  (1)夾子夾在猩猩的'哪些部位是可以倒立成功的呢?

  (2)哪些部位是不可以成功的?

  (3)小結:原來,夾子要夾在猩猩頭部以下的位置才能夠幫猩猩倒立成功。

  3、幼兒再次嘗試,夾子夾在哪個部位倒立得最穩。

  (1)夾子夾在哪個部位猩猩倒立得最穩呢?

  (2)小結:當猩猩倒立成功後,夾子越往下夾,猩猩倒立得越穩。

  三、透過實驗,發現猩猩倒立與懸掛物重量之間的關係

  1、將大夾子替換成小夾子,引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同樣的兩個夾子,為什麼這次不能成功?

  2、幼兒嘗試用小夾子幫助猩猩倒立。

  3、分享實驗結果。

  (1)夾到第幾個時,就能站穩了呢?

  (2)為什麼一個不行,兩個就可以了呢?

  (3)小結:當最穩的地方達到一定重量的時候,猩猩就能夠倒立成功了。

  四、再次探索,發現猩猩倒立成功與它本身重量的關係。

  1、出示大猩猩,繼續尋找幫助大猩猩倒立的方法。

  小猩猩夾兩個小夾子就能成功,為什麼這只不行呢?怎麼讓它成功呢?

  2、幼兒嘗試增加小夾子的數量,幫助大猩猩倒立。

  3、分享實驗結果。

  (1)為什麼小猩猩分別夾兩個小夾子可以成功,而大猩猩要夾四個呢?

  (2)小結:當猩猩的重量變化了,夾子的重量也要變化。這裡面的秘密真多呀,原來猩猩能不能倒立成功與它本身的重量、夾子的重量以及夾子的位置都有關係。

  五、延伸活動。

  【活動反思】

  手掌撐腰使得髖關節伸起來。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學生完成目標的人數比較多,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首先是課堂常規問題,由於肩肘倒立學生接觸的比較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有些同學迫不及待地想學會,導致不按教師的要求進行練習,有點混亂。

  第二個問題就是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多樣性,整節課下來,前面25分種學生的紀律是比較好的,非常樂於學習,到最後15分鐘左右學生開始自由散漫了,完全沒有把教師的話聽進去,我想這個大概是我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問題,因為20分鐘左右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這個時候應該安排一些比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第三個問題就是場地的設計,我把墊子放成兩排,教師站在兩排墊子的中間,那麼做示範的時候必須要朝兩個方向做,這樣學生才能看得清楚,但是我只朝了一個方向做,示範做得不夠到位。

  第四個問題就是教學目標的問題,這堂課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手掌撐腰使得髖關節伸起來,那麼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展開練習,手掌撐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小朋友做起來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第五個問題就是隊伍的調動,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搬實心球比快,要求分8組進行,在搬實心球的時候要求進行曲線跑,那麼肯定要進行隊伍的調動以及墊子的排放,由於缺少經驗,浪費了很多時間,原本進行一次練習,兩次小組比賽的,結果比賽了一次之後就沒有時間了。

  總之,希望自己在今後嚴格要求自己,取長補短,認真地去上好每一堂課,多聽其他老師的課,爭取將來有所作為。

  小百科:倒立,現今雜技藝術中稱之為頂功。一般所謂拿大頂,足部朝天,手臂(有時用頭部)在下,支撐全身的重量,成為倒立平衡,這一節目在漢代被稱為倒植,表演倒立技巧有多種表演姿態,最基本和最常見的是雙手據地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