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有啥不一樣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有啥不一樣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小學的環境設施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2、在交流與比較中感受小學與幼兒園的差異。
3、激發幼兒當一名小學生的願望。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前期參觀過小學、反應與小學生活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說說小學是什麼樣子的。
1、幼兒交流討論,說說小學校舍與幼兒園校舍有哪些不一樣。
“上次我們去小學參觀了,誰來說一說,小學和幼兒園有什麼不一樣?”
2、說一說,小學的教室和幼兒園的教室有什麼不一樣。
“小學的廁所在教室裡嗎?”
“我們幼兒園老師有辦公室嗎?”
3、引導幼兒說說,小學教室和幼兒園教室還有那些不一樣。
二、看圖片,再次回憶小學環境和幼兒園環境的不同。
1、討論交流,小學上課和幼兒園上課有哪些不一樣。
“小學的桌椅和我們幼兒園擺放的一樣嗎?”
“小學每個教室都有兩塊黑板,分別是幹什麼的呢?”
2、觀看小學一年級的課表,瞭解小學課程。
“小學的課程和我們一樣嗎?”“都有哪些課程呢?”
根據幼兒的疑問左適當回答。
3、學一學小學上課時師生的禮貌用語。
三、解答幼兒疑問,說說願望。
1、大家的疑問。
“上小學後,我們的'座位怎麼辦?”
“為什麼上課要先舉手再發言?”
“什麼是作業?什麼時候做作業?”
“還有什麼不瞭解的地方呢?”
2、幼兒的願望。
“就快要上小學了,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選擇有利於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內容,如“要畢業了”、“做個小學生”、“學校什麼樣”、“小學生的生活”等,讓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越來越能幹了,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了;知道小學與幼兒園的不同,小學生要會自己管理自己、照顧自己,要遵守紀律,用心學習等等,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和自身發展需要出發,以幼兒參觀小學掀開活動的帷幕,到對小學的好奇、想要上小學,都體現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情感發展。我組織孩子參觀了小學,觀摩了小學的環境、操場、音樂室等場景,消除了幼兒對小學的陌生感。透過對小學生活、學習、交往的瞭解,逐漸萌發了孩子們“我想上小學”的興奮心理。
透過本次活動的開展,給了我們不少啟示。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是教學活動的生長點。作為教師,我們要滿足孩子的興趣與需求。教學活動是孩子積累經驗,學習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對於孩子表現出的願望想法給予積極回應,並將活動的目標與孩子的需求相結合,採取多種有效措施,豐富孩子的經驗,使活動深入開展。相信孩子,將孩子作為主體,老師要真正成為孩子活動的觀察者、傾聽者、提問者、合作者,併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一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