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熱門】草原教案4篇

草原教案

【熱門】草原教案4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草原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原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劃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牧的情景。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可供學生觀察,想像,以加深課文內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圖、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時: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認識新偏旁(二)重點、難點、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後,知道了什麼?

  (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裡春天的早晨怎麼樣呢?

  (板:草原的早晨)領讀:

  師:我國的內蒙古及兩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早的樹木,適應放牧牛羊。

  3、說能說說記住“原”學的辦法。

  (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蹦跳著向前奔)

  另一幅圖上畫了些什麼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①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②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①指讀一節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這些詞中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交流

  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

  ②指名讀第二小節

  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麼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麼意思?

  (3)指名讀第三小節

  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4)複習鞏固生字詞

  ①認讀

  ②結合認讀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業

  1、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想想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2、寫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廠”字頭 ( )

  3、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另寫生字

  二、教學重點、難點:

  背誦課文,另寫生字

  三、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工 遠處 飄動

  (2)聽寫,說出“處”“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事:

  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 新綠鋪滿草原)

  時間 早晨 黎明

  ②口頭填空:

  鞭聲打破 寧靜。 草原醒來了。

  (3)自由討論並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麼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過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著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了。一樣)

  指導: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麼?(板書:羊兒牧民)

  ②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湧出了圈門, 奔向 草原牧民們 ,追趕那 。

  ③交流:一隻只:羊兒多

  蹦跳著:羊兒歡快

  無邊:草原大

  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④這一段寫羊兒多,牧民歡樂,感情朗讀。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話,誰會誰讀

  ②寫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③作者為什麼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羊、雲都是白色的,並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

  三、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 )草原

  ( )羊群觀點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3、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的:

  學寫新字詞

  完成有關練習

  二、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寫好生字

  三、教學難點:

  認真書寫

  四、教學過程:

  1、複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

  草原 打破 新綠 無邊 牧民 遠處 飄動

  五、部誦指導: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來了。

  ② 羊兒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追趕那 。

  ③ 羊兒像 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

  無 打 處 民 動 牧原新

  指名認讀

  3、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髮言、歸納:

  打:左高右低

  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

  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

  新:左右兩邊上面齊平,右邊“斤”的豎拍長。

  無:獨體字

  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平捺

  與“外”相區別

  七、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難寫的多寫幾遍。

  板書:

  5、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隻只 湧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

  教後小記: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運用錄影展現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課上並沒有立即就讓學生看錄影,一面是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透過讀書,讓學生有所觸動,有所感受,進行質疑,這時,錄相的加入讓學生的疑問與影象相聯絡,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示的聯絡,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會和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草原教案 篇2

  草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3.讀懂課文,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寫的生動情景。

  2.具體體會課文中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子。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新詞,質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層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新課

  1.談話:我國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有寬廣無邊的,景色優美,牛羊成群。這篇課文記敘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

  2.觀看《》電視教材,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和意境。

  3.學生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注意生字的音形義。

  2.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是怎樣的景象。

  3.畫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和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三、檢查自學,質疑問難

  1.讀生字組詞,並讀讀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組詞:

  駿( ) 俊( ) 竣( ) 限( ) 馳(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締( ) 荼( ) 藐( ) 懷( ) 膠( )

  2.理解詞語。

  3.質疑問難,現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四、理清課文的線索

  1.自由讀課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時,看到景象是怎樣的?

  2.理清課文線索

  默讀思考:本文是按作者進入以後的經歷事情的順序來敘述的。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寫了幾個意思?

  3.交流、整理:

  (1)美景

  (2)歡迎遠客

  (3)親切相見

  (4)熱情款待

  (5)聯歡話別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和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4.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讀課文,說說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麼意思。

  二、學習第一段

  1.聽師範讀,邊聽邊在腦海中勾勒畫面。

  2.自由讀、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哪一句話可以概括這一特點?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再讀這一段,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3.“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概括了的特點,那麼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呢?看圖,默讀這一段,畫出有關語句,小組交流細細體會。

  教師適時點撥。

  4.朗讀第一段,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的心情。畫出有關詞句,集中交流。

  5.再讀第一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具體描述的。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初入和走了許久後景色有什麼不同?畫出有關語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讀句子,說說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什麼?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來。

  分組討論,教師點撥。

  4.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

  2.指導朗讀第三段。

  五、學習第四段

  1.自由讀,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把你體會最深的一點講給同學們聽。

  2.請學生朗讀,同學們邊聽邊想象畫面。

  六、學習第五段

  1.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的感想。

  2.反覆朗讀“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說說你的理解。

  七、總結

  總結全文:本文透過寫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看到的美麗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表現了民族團結的精神。

  八、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教案點評:

  課文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訪問記。文章記敘了作者到內蒙古訪問時所看到的優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漢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情厚誼。在初讀的基礎上,理清課文的線索。然後藉助錄音、錄影、圖片,結合對課文重點詞句的品味,逐段領略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學的重點放在:1、讓學說透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裡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2、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遼闊美麗,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並感受內蒙古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

  重點: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團結互助。

  難點:透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草原的風光、資料;收集其他表現民族團結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師準備:有關草原的歌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放騰格爾以草原為主題的歌曲,將學生引入草原高遠遼闊的境界。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課文,一塊兒登上安徽黃山,欣賞黃山奇石;走進北國,感受小興安嶺的美麗;來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飛向寶島,見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它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壯觀、神奇的畫卷。

  今天我們將跟隨老舍先生去領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那裡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

  關於草原,你瞭解多少,能將你收集的資料與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交流資料)

  課下,有些同學告訴老師說:我以讀過好多遍課文了,還用再讀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學生讀書──提問題。(根據所提問題來決定回答方式)。

  三、精讀課文

  1.讀完課文,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去參觀這美麗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學習夥伴,自由組成參觀團,參觀完了再彙報,聽好參觀任務:

  你們發現了哪些景物?

  2.你們覺得哪些景物美?為什麼?

  3.你想怎樣彙報你的參觀結果?

  教師引導:要完成參觀任務,先怎麼辦?

  (自己讀,自己劃,有了意見、想法再和同學交流。)

  當完成參觀任務後,你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向所有的參觀隊員彙報你們的所得?

  (可以朗讀,展示圖片、畫畫,編成詩歌、兒歌的方法。)

  明白任務後,請同學們帶

  著自己的任務進入到你最喜歡的草原參觀吧。

  1.學生邊讀邊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談體會,彙報感受到的美。

  可重點引導以下幾處地方:

  “羊群……大花”寫出了草原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變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流入雲際”,一個“流”字將草原那具有鮮活生命力,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而“流入雲際”則寫出了草原無邊無際的壯觀之美,這種境界給人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自己讀──指名讀。

  “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一個“吹”字則寫出了速度之快、動作之輕盈飄逸。

  “群馬疾馳,襟飄帶舞……”遠望去,就像一條彩虹在向我們飛。

  “歡呼聲、車聲、馬蹄聲”則又使靜靜的草原在我們的心中動起來了。

  此時此刻,我們參觀者有怎樣的心情?高興、歡快。你能將這份喜悅讀出來嗎?

  四、佈置作業

  陳巴爾旗草原美,同學們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們蒙漢一家的情誼。課下請同學們透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民族團結互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匯入

  透過上一節課的參觀,我們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氣,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綠的小丘,有迂迴明如玻璃的小河,那裡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裡的人。

  二、你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蒙漢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總是熱乎乎地握著,握住不散“、”大家的語言不同,心可是一樣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麼,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會“握手再握手”,才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於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你能將這段文章滿含深情地讀出來嗎?

  三、課外延伸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民族團結互助的事情又何止這些呢?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彙報收集的資料。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草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能聽辨音樂中的特定音效,做出各種動作。

  2、 感受原野風的律動特點,引發幼兒跳模仿舞蹈及創編舞蹈動作的興趣。

  3、 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模仿舞蹈及創編舞蹈動作。

  2、幼兒當聽到“呦嘿”時換動作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彩色紗巾人手一條

  3.音樂《草原上的舞會》《口哨與小狗》

  活動過程

  一、 情景音樂入場

  師:今天我們要去爬山,寶貝們高興嗎?

  幼:高興

  師:今天的天氣可真好!山上有好多鮮花真香啊,還有許多蝴蝶在飛舞可真漂亮。還有什麼呢?還有許多小鳥在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這裡有一片草地我們快坐下來休息一下。

  二、 透過遊戲學習“呦呼”聲音

  1、透過遊戲方式感應音效聲,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師:這麼好的天氣我們在這裡舉辦一場草原舞會,誰想參加?

  幼:我

  師:寶貝們都想參加,在舞會開始前,我有禮物送給參加舞會的寶貝們,看誰能第一個得到禮物。看,禮物就藏在這個神奇的寶盒裡,這個寶盒不是誰都能開啟的,要說出寶盒的咒語才能開啟寶盒取出裡面的禮物。你們想知道咒語是什麼嗎?

  幼:想

  師:咒語就是“呦呼”

  幼:“呦呼”

  師:咒語都學會了,我現在就要用我的口哨來發禮物了。我對誰吹口哨誰就可以說咒語,說對咒語的寶貝就可以取禮物了。看誰第一個得到了禮物。

  ——師吹口哨,幼兒取禮物

  師:得到禮物的小朋友請把禮物放到腿上,看看別的小朋友得到了什麼禮物。

  三、 熟悉音樂、感應音效

  1、 聽聲音感應音效

  師:寶貝們都得到了禮物,禮物是什麼呀?

  幼:紗巾

  師:是許多漂亮的紗巾,這些紗巾可真漂亮,拿著它就像偏偏起舞,舞會現在開始

  2、 肢體動作感應音效

  師:寶貝們真聰明,音樂裡一響起口哨聲,我們就把紗巾舉起來。大聲喊“呦呼”看誰的舞蹈最美麗。

  四、 原野的呼喚

  1、裝扮舞會服裝

  師:寶貝們的舞蹈跳的可真棒,就是服裝不夠華麗漂亮。寶貝們有什麼好辦法能讓我們的服裝變得更美麗?

  師:好,我們就用這些漂亮的紗巾裝扮一下自己,開始吧!

  3、 集體舞蹈

  師:大家都裝扮好了,我來看看可真漂亮。現在我們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跟著音樂跳起舞來。

  五、 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在《草原上的舞會》這一節音樂律動遊戲中,我主要是以聽哨子的聲音來感應特定節奏,同時也是以哨子音來貫穿整個活動的環節。這個音樂是很歡快的,孩子特別的喜歡這個音樂。在活動的過程中,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完成了目標的要求,也知道了原野風格的音樂是怎麼樣的。

  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好的也有不足之處。好的是,孩子的整個課堂氣氛都很活躍,都和我一起互動起來,孩子們一直都處於那種興奮地狀態,上課也很認真,常規也比之前好多了。環節的連線還是可以的。然而自我反思不足的地方是在裝扮活動的這個環節,在這環節孩子玩的非常的開心,在裝扮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是拿紗巾 “愛不釋手”的裝扮,在裝扮好紗巾參加舞會時孩子的注意力仍然在紗巾上,以至最後的舞會環節部分過於凌亂沒能完成我的要求,所以感覺這環節不是很好。在下次活動時,我應該要注意下孩子的發展情況和孩子的興趣,想想如何在這個環節中正確引導孩子參與遊戲的興趣,對於這種過於引起孩子情緒的活動我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探索過才進行遊戲,不過這個環節還是可以放在課前完成。這樣子的話孩子在遊戲時就不會太關注於紗巾,而是遊戲的整個過程了。

  不過,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還是讓我比較滿意的,因為孩子在活動時都比以往活躍很多。基本以上的整個活動流程基本上能達到我預設的活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