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梨子提琴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語言梨子提琴教案及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情節,體驗故事情感。
2.認識樂器小提琴,感受故事的溫馨、柔美的情境。
3.嘗試用舒緩、輕柔的語言及肢體動作表現柔緩、祥和的意境。
4.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梨子、小提琴、綵帶(幼兒每人一條)、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出示梨子(果盤、刀)。
——你們看這是什麼水果?(梨子)
——你們想知道梨子的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嗎?
——那我們來切看看。看,它的樣子像什麼?(教師將梨子縱剖面,及時給於孩子們肯定的回答)
——有隻小松鼠它也撿到半個梨子,它把半個梨子當成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觀看故事課件,分段觀察理解故事內容。
——欣賞第一段,提問:小松鼠把半個梨子當作什麼?
——提問:森林裡有了小提琴之後會變得怎麼樣了呢?我們繼續來看一看(欣賞第二段)。
——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後,小狐狸怎麼做啊?它對小雞說了什麼?小獅子對小兔子說了什麼?小動物們聽到琴聲,都跑到哪裡去了啊?拉呀,拉呀,天上誰也來聽了啊?森林裡發生了什麼事?(教師完整地說:“拉呀,拉呀,星星來聽,月亮也來聽,森林裡又美好又安靜” )。
——正當大家都聽得很高興的時候,突然,小提琴上掉下來一粒東西。你們猜猜掉下來什麼東西啊?(幼兒自由猜)
——到底是什麼東西啊?我們一起來看看。(繼續欣賞第三、四段)。
——欣賞後提問:小提琴上掉下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音符嗎?(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引導:種子在泥土裡很快長成了什麼?(長成大樹)。大樹上結出了許多許多的······梨子,這些梨子被小動物做成了什麼?
——森林裡有了這麼多的小提琴,會變得怎樣呢?(越來越快樂,到處是音樂)
3.配樂完整地欣賞故事。
(1)聽小提琴曲
——噓,聽什麼聲音響了?(小提琴手慢慢拉著小提琴出場)
(2)小提琴手出場介紹,認識小提琴的演奏方法和音色特點。
——這麼好聽的音樂是什麼樂器發出的?(小提琴)
——簡單介紹小提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提琴長什麼樣子?(這是小提琴的弓,用來拉的,教師做動作;這上一小提琴的弦,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小提琴上一共有幾根弦。 四根)。
——聽了小提琴演奏的音樂你們心裡有什麼感覺啊?
——小提琴演奏的音樂是怎麼樣的啊?(快快的還是慢慢的啊?是慢慢的,很悠揚的,很緩慢的)
(3)教師配上音樂完整地將故事講一遍。
——現在許老師跟小提琴合作,小朋友們跟著好聽的音樂再把故事聽一遍。
——我的故事配上好聽的音樂是不是更好聽了啊?
(4)教師帶領幼兒用夢幻般的朗誦:“拉呀,拉呀······星星也來聽,月亮也來聽,森林裡又美好又安靜。”
——我要來學拉小提琴。我把中指變成琴弓來拉呀拉。(教師邊拉邊念“拉呀,拉呀······星星也來聽,月亮也來聽,森林裡又美麗又安靜。” )語氣抒情。
——你們和許老師一起拉拉小提琴吧。我們一起邊拉邊說
——我的故事配上音樂是不是更好聽了呢?
4.遷移提問 :如果你有一把小提琴,你想把音樂送給誰?
——請幾個幼兒詳細回答你想把音樂送給誰?為什麼?再請幾個幼兒簡單回答想把音樂送給誰。
——如果沒有小朋友舉手回答,教師可先示範:我要把小提琴送給***,因為***。
5.聽音樂律動。幼兒手拿絲巾,教師引導其聽著音樂做柔美的動作。
——你們今天表現這麼好,老師也帶來了禮物送給你們。(助教分發絲巾,伴有音樂)。
——我們一起聽著小提琴演奏出來的好聽的音樂,拿著漂亮的.絲巾來跳舞吧!(教師及時表揚幼兒自己窗邊出來的動作,教師也及時自己示範:我有一個漂亮的動作,你們看)
——請小朋友們跟我一樣,我們一起來拉拉小提琴,把音樂送給這些老師們吧。(音樂起)
活動反思:
設計分析:
這是一堂選自《建構式幼兒園課程》中的一堂以語言為主的整合課程。《梨子小提琴》是趙冰波先生的一篇優秀的美文,我們的課堂設計沒按原來語言課的基本程式,而是加進了音樂律動的環節,讓幼兒在課堂上能夠與教師充分的互動起來。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是感受舒緩、溫馨、柔美的意境,整個課堂氣氛上下來覺得很輕鬆,比較活潑,與孩子們的互動較好!原本為了活躍課堂氣氛以及加深幼兒對小提琴演奏的印象,我們設計了課堂中真人表演的環節,但由於表演者受傷而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