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有關小班兒歌教案範文8篇

小班兒歌教案

有關小班兒歌教案範文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兒歌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兒歌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發揮想象大膽用手指頭變魔術,感受手指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兒歌內容,能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二、活動準備

  自制課件。

  三、活動過程

  ①以手指變魔術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教師握緊拳頭):“你們知道我手裡藏著什麼嗎?這裡頭藏著我的一家。(教師帶幼兒一起做手指遊戲)

  師:有幾個手指呀?一起數一數,12345。

  師:這5個手指,它們還會變魔術呢,你們想不想看看?

  (分析:組織幼兒做一做,說一說,數一數,有效激發了幼兒觀看手指頭變魔術的興趣。)

  ②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兒歌

  師:魔術表演開始,媽媽的手指伸出來,(教師伸出一個手指)想一想一個手指頭可以變什麼?(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

  師:會變出什麼呢?一起看看)

  師:一個手指頭變成什麼了呀?我們也來學唸咒語變魔術,五個手指全躺下,媽媽伸出來:(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師:二個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師: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師:三根手指頭又可以變成什麼?(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學說語句三根手指頭變成XX)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分析:第二環節分段學習兒歌,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我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結合多媒體課件,先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再讓幼兒觀察動畫說一說手指變成什麼,並動手學一學,念一念,讓幼兒在輕鬆、活潑的氛圍中輕鬆掌握這則手指遊戲。)

  師:四根手指頭又會變成什麼呢?(引導幼兒拓展思維想象)

  師: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

  師:四個手指頭變成什麼了呀?看它身上有很多顏色,四個手指頭變成花蝴蝶,咒語怎麼念?(引導幼兒仿編)

  師:咒語對不對,一起聽一聽。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小結前四段

  師:那五個手指頭會變成什麼呢?

  師: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引導幼兒仿編)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分析:經過前三句的練習下,幼兒對句型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所以後兩句請幼兒看畫面嘗試仿編。這樣先讓孩子自己探索動作,有助於幼兒理解和感受手指遊戲內容,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③完整欣賞學習兒歌《手指兒歌》

  師:手指頭伸出來,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兒歌《手指兒歌》……(帶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的念兒歌1-2遍)

  (分析:此環節讓幼兒對整首兒歌有個完整的感受,並以讓幼兒變魔術的方式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學念,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1。)

  ④延伸:

  1個手指頭還可以變成什麼?

  2個手指頭還可以變成什麼?你們也可以把它們遍成兒歌。

  (分析:最後引導幼兒創編手指兒歌及動作,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活動興趣,還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自己的發現,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

  四、案例反思

  兒歌是幼兒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它以短小活潑、語言單純簡明、韻律響亮而被幼兒接受。《手指兒歌》這首兒歌充分讓幼兒體驗了手指頭變魔術的趣味性,並有效提高幼兒的觀察、想象、表述、表現能力。

  小班幼兒意志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活動一開始,我就以手指頭變魔術的方式匯入,帶領幼兒做一做,說一說,數一數,激發幼兒觀看手指頭變魔術的興趣。

  第二環節,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兒歌,體驗手變魔術的樂趣。這一環節中,教師藉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引導幼兒猜猜、說說,使幼兒對老師變出的小動物新奇不已。為了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引導他們自己動手邊做動作,邊學習兒歌,使本來外在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學習動機。這樣,孩子們體驗到了共同遊戲的快樂。

  第三環節完整欣賞學習兒歌《手指兒歌》,讓幼兒對整首兒歌有個完整的感受,並以讓幼兒變魔術的方式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完整學念,較好的完成了預定目標1。

  最後環節,仿編部分,我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己探索手還可以變出什麼。在探索的過程中,讓孩子們透過自己動手來發現問題,不僅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能讓孩子們牢牢記住自己的發現,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更直接的表演經驗,滿足孩子的表現慾望。

小班兒歌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會有表情 地朗誦兒歌,感受詩歌中描寫的意境。

  2、瞭解月亮從初一到十五的變化。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透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六張月亮圓缺不同的圖片。

  2、課前請幼兒對月亮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課題。有時落在山腰,又是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想把鐮刀。(謎底;月亮)

  二、談話活動;“你知道的月亮”。

  1、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結合自己的觀察記錄,說一說自己以前見過的月亮是麼樣子的。

  教師;

  (1)你在哪裡見過月亮?

  (2)你見到的月亮是什麼樣的?

  (3)將月亮進行分類,按月量的變化進行排序。

  三、欣賞兒歌《看月亮》。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

  2、談話:兒歌裡的月亮是什麼樣的?你從哪裡聽出來的?

  把你的發現和感受跟周圍的同伴說一說。

  四、學習兒歌《看月亮》。

  1、幼兒看圖片有表情的朗誦兒歌。

  2、請幼兒閉上眼睛再次欣賞兒歌,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

  4、鼓勵幼兒和同伴之間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兒歌中的內容。

  兒歌:

  初一一根線,

  初二看得見,

  初三初四像眉毛,

  十五十六圓又圓。

  活動反思:

  幼兒有好動的特點,如果兩手空空地上課,一定會索然無味。因此我結合本課的特點,自制了月相圖,能活動的板條,漂亮的課題,圓圓的月亮形的字卡,小猴撈月亮的掛圖。每一次在黑板上展示這些教具都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為了讓幼兒體會月亮每天都在變的特點,我還設計了可以變化的小月亮,讓每一個幼兒都動手來變一變,加深對兒歌的理解,也帶動了幼兒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小班兒歌教案 篇3

小班兒歌32首

  1、《幸福的家》(小班)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拍手雙手開啟呈花狀)

  有爸爸有媽媽。(左手掌和右手掌分別對扇兩下)

  我們相親又相愛,(五個手指頭依次對碰)

  快快樂樂笑哈哈。(拇指與食指對繞,最後雙手抓撓)

  2、《毛毛蟲》(小班)

  這是一個大木桶,(左手掌彎曲成桶狀)

  桶上有個蓋,(右手平蓋在左手上)

  蓋上有個孔,(食指與中指稍分開)

  讓我看看是什麼,(用眼睛看右手孔)

  原來躲著毛毛蟲。(左手食指穿過孔,做蠕動狀)

  3、《烏 龜》(小班)

  烏龜烏龜爬爬,(右手合攏放左手手心上爬)

  一早出門採花,(換左手)

  烏龜烏龜走走,(右手合攏放左手手背爬到胳膊上)

  傍晚還在門口。(換左手)

  4、《小雨傘》(小班)

  小雨傘,真淘氣,(左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在左手心呈傘狀)

  愛和雨滴做遊戲。(左手手心向下右手食指頂在左手心呈傘狀)

  轉一轉,滴一滴,(左右手食指相對饒圈,食指向前點3下)

  滾一滾,淅瀝瀝,(左右手握拳相對饒圈,五指下垂依次前後抖動)

  滾滾轉轉真有趣。(左右手握拳相對饒圈,左右手食指相對饒圈,)

  5、《豆乖乖》(小班)

  小豆角,真可愛,(手掌相對動一動大拇指)

  裡面住個小乖乖,(手掌合攏把兩個拇指藏在裡面)

  小朋友們把門開,(手掌平開啟,手心向上)

  豆乖乖呀快出來。(雙手分開,四指相握,大拇指動一動)

  6、《糖葫蘆》(小班)

  冰糖葫蘆酸又甜,(伸出食指晃動)

  小小山楂圓又圓,(食指和大拇指捏成圓形,左右手各出示1次)

  媽媽寶寶一起串,(左手捏成圓形,右手伸出食指穿進圓中)

  串起糖葫蘆過大年。(雙手拍手)

  7、《洗 手》(小班)

  捲起兩隻小袖口,(左右手交替做挽袖狀)

  輕輕擰開水龍頭,(左手叉腰,右手劃半圓)

  我把小手伸出去,(手心向上伸出胸前)

  洗洗我的一雙手.(雙手做洗手的動作)

  先和肥皂握握手,(左手壓右手1下,右手壓左手1下)

  手心手背都搓夠,(手心對手心,手背對手背)

  搓完用水衝一衝,(雙手放在胸前)

  甩甩水珠落池中.(左右手向下扇動4次)

  摘下毛巾擦乾淨,(雙手做擦手的動作)

  一點沒溼衣袖口,(雙手左右擺動)

  伸出手兒比一比,(手心手背各向上1次)

  看誰洗的最乾淨(拍手1次,雙手晃動)

  8、《五隻猴子》(小班)

  有一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一隻手指晃動)

  又有一隻猴子跑來,現在有幾隻?1,2(左手兩隻手指,右手進行點數)

  有兩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兩隻手指晃動)

  又有一隻猴子跑來,現在有幾隻?1,2,3(左手三隻手指,右手進行點數) 有三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三隻手指晃動)

  又有一隻猴子跑來,現在有幾隻?1,2,3,4(左手四隻手指,右手進行點數) 有四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四隻手指晃動)

  又有一隻猴子跑來,現在有幾隻?1,2,3,4,5(左手五隻手指,右手進行點數) 有五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五隻手指晃動)

  一不小心掉下一隻,(五隻手指收回一隻)

  現在剩幾隻?1,2,3,4(右手進行點數)

  有四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四隻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隻,(四隻手指收回一隻)

  現在剩幾隻?1,2,3(右手進行點數)

  有三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三隻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隻,(三隻手指收回一隻)

  現在剩幾隻?1,2(右手進行點數)

  有兩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兩隻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隻,(兩隻手指收回一隻)

  現在剩幾隻?1(右手進行點數)

  有一隻猴子爬到樹上吃香蕉,(伸出左手一隻手指)

  一不小心掉下一隻,(一隻手指收回一隻)

  現在剩幾隻?剩下沒半隻(雙手手腕花,手心朝上)

  9大拇哥 (小班)

  大拇哥,二拇弟,(左右手相對,伸出大拇指、食指)

  中三娘,四小弟,(伸出中指、無名指)

  小妞妞,來看戲,(伸出小拇指,彎曲四次)

  手心手背心肝寶貝。(雙手伸出手心手背;手心相靠、手背相靠)

  10小松樹 (小班)

  小松樹,(雙手大拇指小拇指指尖相碰,其餘三指分開指尖向上)

  點點頭,(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尖一次碰在一起)

  雨來洗洗臉,(食指中指無名指分開一次做繞指轉動)

  風來梳梳頭,(五指做交叉立起)

  太陽公公一出來,(雙手握拳,拳心相對)

  伸手又抬頭。(五指依次開啟,手腕相碰,手指立起)

  11茶壺茶碗 (小班)

  小茶壺,小茶碗(左手握空拳,右手握拳豎起拇指)

  呼――呼――(右手拇指向左拳心做到水狀)

  小筷子,小飯碗,(右手伸出兩個手指,左手比做小碗)

  夾――夾――(右手做夾的動作)

  小臉盆,小搓板,(雙手手心向上

  托起,在右手手背翻向上)

  搓――搓――(右手手掌接著搓左手的手心)

  小畫筆,小畫板,(右手食指伸出,左手手心開啟)

  刷――刷――。(食指在手心來回畫)

  12、看著容易做著難(小班)

  瓜子這麼尖,(雙手五指合攏在體前)

  荷葉這麼寬,(雙手平開啟,手心向上)

  餃子這麼長,(雙手平開啟的基礎上,大拇指向外,四肢合攏)

  看著容易做著難。(右手食指伸出,其餘四指握拳,食指指向四指併攏拇指伸出手心向上的左手,在輪流交換指向)

  13、包水餃 (小班)

  羊媽媽,包水餃,(雙手指尖向下,大拇指和其餘四指從中間向兩邊捏4下)

  中間凸起兩邊翹,(雙手握緊,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

  有的像小船,(上邊動作手心向裡,小拇指指尖相對,左右橫向晃動)

  有的像元寶。(手心向外翻)

  14、土豆(小班)

  土豆,土豆,絲兒,絲兒,(雙手握拳前後伸縮兩次,雙手大拇指食指做shou槍狀食指相對前後伸縮兩次)

  土豆,土豆,皮兒,皮兒,(雙手握拳前後伸縮兩次,雙手五指併攏中心向前推兩次) 土豆,絲兒,土豆,皮兒,(雙手握拳前後伸縮一次,雙手大拇指食指做shou槍狀食指相對前後伸縮一次,雙手握拳前後伸縮一次,雙手五指併攏中心向前推一次)

小班兒歌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發孩子仔細觀察,練習講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2、練習說兒歌時吐字清楚,口齒流利。

  3、建立初步的安全意識,知道外出時不離開成人。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小鴨找媽媽》的flash、DVD機、電視

  活動過程:

  一、觀看flash(集體觀看,教師注意幼兒的觀看姿勢)

  互動問題:1、畫面上有什麼?

  2、它們怎麼了?小鴨子為什麼哭?

  3、其它的鴨子是怎樣做的?

  教育要求:1、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能描述出鴨媽媽帶小鴨子們去玩,小鴨子光顧著玩了,跑丟了,鴨媽媽找不到小鴨子了,急得到處找,到處喊,最後也沒有找到他們。

  2、 給幼兒思考的時間,尊重孩子的差異。由於自身的個體差異,幼兒觀看畫面、理解畫面的能力也不同,這時教師不要著急,要給能力差的幼兒思考的餘地和時間。

  二、討論講述(分組討論)

  互動問題:1、小鴨子為什麼會跑丟?

  2、鴨媽媽是怎麼找小鴨子的?

  3、小鴨子究竟去哪了呢?

  教育要求:1、對於孩子們的討論教師要仔細傾聽,並給予充分的肯定。

  2、 教師在巡視每組討論時,可以參與到其中一組,使幼兒更好的組織語言,學習用適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建議。

  三、學說兒歌(集體活動與個別活動)

  互動問題::1、教師透過flash滲透兒歌內容。

  2、教師帶動作朗誦兒歌,幼兒仔細傾聽。

  3、幼兒逐句學說兒歌並帶動作表演。

  教育要求:1、教師在說兒歌時速度要放慢並帶有動作,使幼兒輕鬆記憶兒歌內容。

  2、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四、總結(集體討論)

  互動問題:1、我們外出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才對?

  2、如果找不到媽媽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教育要求:1、教師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請幼兒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談。

  2、教師要滲透給幼兒相關的安全意識和安全小知識。

  活動建議:

  可以將兒歌改編成小故事,請幼兒來表演。○可以請幼兒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可以將此活動延伸,對幼兒進行簡單的安全知識滲透。

  附兒歌:小鴨找媽媽

  一隻鴨,兩隻鴨,

  三隻小鴨找媽媽,

  四天前,五隻小鴨跑丟了,

  媽媽急得嘎嘎嘎,

  到處喊,到處找,

  究竟小鴨去哪了?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特別喜歡朗朗上口的兒歌,藉助生動形象的圖片,他們能很快理解兒歌內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們願意朗誦兒歌內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學會朗誦兒歌。

小班兒歌教案 篇5

  教材簡析: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在各個方面都純在依賴心理,幼兒小的時候吃飯是需要大人喂的,隨著幼兒慢慢地長大,會自己吃飯了,但是幼兒自己吃飯也會出現很多相應的問題,如不會拿勺子、把飯弄得到處都是。

  目標預設:

  1、教育幼兒在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

  2、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

  難點:讓幼兒用正確的吃飯方法,餵動物寶寶。

  設計理念:

  小班幼兒入園一個多月後,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不用別人喂。可在家中,幼兒的表現怎麼樣呢?經調查發現:全班只有一名幼 兒在家中是自己動手吃飯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從轉變家長的觀念入手,舉辦了有關的講座;另一方面從孩子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動,讓幼兒 在看、聽、說、練等實踐活動中得到薰陶。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有的幼兒讓人頭疼。於是我就設計的一課《我會自己吃飯》.主要教育幼兒不僅在幼兒園會自己吃飯,在家也會自己吃飯。還要培養幼兒樂意自己吃飯的習慣。從孩子身邊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所以我設計了健康活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活動

  1、幼兒集體朗誦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2、小朋友真能幹,都學會了自己吃飯。小黃狗和小黑狗會不會自己吃飯呢?

  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放火車的音樂,幼兒自由律動。)

  二、看情景表演:《小黃狗和小黑狗》

  1、狗媽媽家有哪兩個寶寶?

  2、你喜歡哪隻小狗,為什麼喜歡它?

  3、你們喜歡小黑狗嗎?告訴小黑狗,怎麼做你們就喜歡它了?

  教師小結;小黃狗真能幹,在家裡吃飯不要媽媽喂,會自己吃飯,我們送它一朵小紅花。

  三、看實況錄影(1)

  1、小朋友看到自己了嗎?你是怎樣吃飯的呢?

  2、你還看到了誰?他是怎麼吃飯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和小黃狗一樣能幹,在幼兒園不要老師喂,會自己吃飯。

  你們在家裡是自己吃飯還是別人喂呢?請在家裡自己吃飯的小朋友舉手。

  四、看實況錄影(2)

  1、她是誰呀?

  2、這位小朋友在家裡吃飯時是怎樣做的呢?

  3、請這位小朋友來告訴大家,在家裡自己動手吃飯心裡感到怎麼樣?

  教師小結:這位小朋友真棒!在幼兒園、在家裡都是自己吃飯,老師要獎給她一朵大紅花。老師這裡還有許多神奇的紅花,如果你們也像一樣,在家裡也能自己吃飯,紅花就會與你交朋友。我們來比一比,誰的紅花朋友最多。

  活動延伸:

  1、共進午餐。

  請家長來園和孩子一起就餐,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就餐的情況。使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很能幹,在家中要放手讓孩子多鍛鍊。

  2、比一比給家長髮放記錄卡,教師每週收發一次進行評價。對孩子來說起到了很好的鼓勵和督促作用。

  附兒歌:《自己吃飯味道好》

  吃飯啦,坐坐好,手拿匙,碗扶牢。

  自己吃飯味道好,一口一口全吃掉。

  活動反思透過這個活動,幼兒的吃飯情況有明顯的好轉。像文文小朋友,剛開始他總是不願自己動手的,後來,我讓吃得快的小朋友去幫助她,喂他吃 飯,這樣一來,他會覺得讓別人喂很難為情。第二天,在就餐前他對我說:"老師,今天我不要別人喂,我會自己吃。"聽到他說這話,我真為他的懂事而高興,我 趕緊對他 說:"路夏真乖,等你吃完了老師給你一個五角星。"果然,這一次他吃得很好。為了兌現我對他的承諾,把五角星貼在了他的額頭上。從此,文文改變了吃飯的壞 習慣,每次自己動手,再也不要老師和阿姨喂她了。並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班兒歌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小兔、小鴨、小貓、小象的基本特徵。

  2.能跟念兒歌,樂意一起參加遊戲活動。

  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四種小動物圖片、大書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請了許多動物朋友來我們小一班做客。,看看誰來啦?

  出示圖片:小兔

  1.師與小兔打招呼:小兔小兔早上好。

  2.引導幼兒按照老師的節奏與其它小動物打招呼(小鴨、小貓、小象),

  3.打招呼:

  小兔小兔早上好

  小鴨小鴨早上好

  小貓小貓早上好

  小象小象早上好

  (二)理解兒歌內容

  1.討論捉迷藏的玩法:你們玩過捉迷藏的遊戲嗎?是怎麼玩的?

  2.幼兒閉眼,教師將小動物的圖片插入背景圖片。(遊戲情境創設)

  3.幼兒找小動物,引導幼兒學說完整句

  師:你是怎麼找到的`?小兔小兔哪裡長?——小兔小兔耳朵長。

  你是怎麼找到的?小鴨小鴨哪裡長?——小鴨小鴨鼻子長.......

  1.這些小動物都有很長很長的地方可以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嗎?(請個別小朋友示範,邊示範邊念)

  (三)學念兒歌

  1.出示大書:教師翻書念兒歌(1遍)

  小動物捉迷藏,大家都來找一找:

  小兔小兔耳朵長。

  小鴨小鴨嘴巴長。

  小貓小貓尾巴長。

  小象小象鼻子長。

  2.師提問引出前兩句圖片卡,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前兩句,並學念。

  師:剛才唸的這些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呀?

  矇住眼睛說明在玩什麼遊戲?

  男孩女孩代表什麼?(大家)

  用什麼找?眼睛代表什麼?(找一找)

  1.教師翻書,幼兒學念(2——3遍)

  (四)遊戲:捉迷藏

  1.在每一個孩子的座位底下藏一個小動物角色。

  2.師:老師現在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捉迷藏啦,請小朋友看看你是什麼小動物?要藏好哦。師閉上眼睛問:小兔小兔哪裡長?拿小兔卡片的幼兒回答:小兔小兔耳朵長。

  3.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玩做迷藏遊戲。找的小朋友問,拿卡片的小朋友答。

  4.遊戲結束,和小動物再見,按照兒歌裡的節奏和小動物們再見。

  小兔小兔再見了,小鴨小鴨再見了,小貓小貓再見了,小象小象再見了。

小班兒歌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初步學習用輕快活潑和優美連貫的兩種方式歌唱。

  2、嘗試運用圖片自由組合“找朋友”,創編歌詞。

  3、體驗與教師及同伴歌聲交流與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四幅背景圖:天空、樹林、草地、池塘。

  2、各種動、植物,太陽、白雲圖片等。

  【活動過程】

  1、隨樂入場,創設交朋友的遊戲情境學唱歌曲。

  (1)隨樂入場。(音樂從歡快、活潑到優美、舒緩)

  (2)教師原地示範歌唱。

  (3)教師歌唱並逐個與幼兒交朋友。

  (4)全體幼兒用歡快活潑的聲音邊唱邊玩遊戲。

  2、創設找朋友的圖片情境,幼兒學習創編歌詞。

  (1)分別介紹四幅背景圖。

  我的朋友們坐到我的身邊,看看這都是什麼地方?

  (2)出示圖片太陽,請幼兒為太陽找朋友並歌唱。

  這是我的新朋友太陽,它也要找好朋友,它會找誰呢?(教師邊貼邊唱)。

  (3)幼兒在教師的提問引導下,繼續創編出另外三組好朋友。教師將幼兒所選擇的圖片貼在底圖上,並請幼兒歌唱出來。

  (4)根據創編的歌詞完整歌唱。

  3、教師創設天黑了的語言情境,共同探索用優美的聲音歌唱。

  (1)教師用語言創設天黑的情境。

  (2)幼兒嘗試完整歌唱一遍。

  (3)幼兒與教師共同探索怎樣可以讓聲音變得優美連貫。

  (4)幼兒再次用優美連貫的聲音歌唱。

  4、幼兒與老師們一起玩交朋友的遊戲。

  教師創設天黑了的語言情境,共同探索用優美的聲音歌唱。

小班兒歌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吃過餐點,我帶著孩子們在幼兒園散步。突然間有孩子指著地上自己的影子叫起來:“我變成小兔了。”大家好奇地圍過去問道:“你怎麼變的呀?”有的認為是太陽公公幫他變的;有的則認為是他自己變的;有的甚至疑惑他會不會真的變成小兔了。看到孩子們對影子這麼感興趣,我想:何不抓住孩子們生成的話題,順應他們的活動,將疑團拋給他們,引導他們一起來探索影子的奧秘。

  活動目標:

  1、會邊念兒歌邊做手指動作。

  2、能大聲的朗誦兒歌,感受手指遊戲的樂趣。

  3、讓幼兒知道什麼是手影。

  活動準備:

  1、圖片,手影DV。

  2、《手指兒歌》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一樣東西人人有,一隻左來一隻右,吃飯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呀?

  幼:手。

  二、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有幾個手指頭?左手有幾個?右手有幾個?一共有幾個?

  三、引導幼兒說說手可以做什麼。

  幼兒討論。

  目的是讓幼兒說出手可以變魔術。

  四、讓幼兒知道手指頭會變魔術,引起幼兒學兒歌的興趣——觀看手影DV,讓幼兒感知手指頭變魔術的樂趣。

  五、教師朗誦兒歌,一邊朗誦,一邊出示圖片。

  提問:

  1個手指頭呀,1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2個手指頭呀,2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3個手指頭呀,3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4個手指頭呀,4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5個手指頭呀,5個手指頭呀,變呀變呀,變成了什麼?

  引導幼兒用兒歌的內容回答,並用動作表示。

  六、幼兒學念兒歌:鼓勵幼兒大聲的朗誦,並能較正確地做手指動作。

  提問:

  小動物是怎麼變出來的?幾個手指頭變的?

  引導幼兒在朗誦最後一句時,做大老虎嚇人的動作,體驗兒歌的樂趣。

  七、讓幼兒在螢幕上表演手指魔術,體驗手指在螢幕上留下各種影子的樂趣。

  延伸:鼓勵幼兒討論手還可以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