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語言水娃娃漫遊記教案

中班語言水娃娃漫遊記教案

中班語言水娃娃漫遊記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語言水娃娃漫遊記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水娃娃漫遊記》,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狀態。

  2、會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水娃娃漫遊時變化的順序。

  活動準備:

  1、冰塊、紙杯、筆、紙。

  2、材料操作包《水娃娃漫遊記》人手一份。

  3、童易軟體--天氣與自然想象一--小水滴旅行記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水娃娃漫遊記》

  1、教師介紹故事名稱(見P.60)。談論:什麼是漫遊?

  2、安靜地聽教師朗誦故事(見操作材料包"水娃娃漫遊"),邊聽邊想:水娃娃去哪裡漫遊了,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3、教師輕聲重複故事以提示幼兒,注意不打擾已有想法的幼兒。

  二、介紹、談論

  1、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水娃娃去哪裡漫遊了。

  2、比較各自採用的不同的記錄方式。

  3、將一些片段的記錄按照水娃娃漫遊的順序加以排列。

  4、談論:水娃娃的漫遊經過哪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變成哪幾種模樣?水娃娃為什麼會不斷地改變自己的模樣?

  三、水的小遊戲

  1、瀑布(幾個紙杯倒放摞高,把水從頂部倒下,形成"瀑布")。

  2、噴泉(在盛滿水的紙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從洞裡溢位,形成"噴泉")。

  3、玩冰塊。

  4、說說自己在遊戲中的有趣發現。

  活動延伸:

  將以上游戲內容放在區域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玩,讓他們在玩中不斷獲得新的發現。

  反思:

  活動中梳理水娃娃漫遊的過程是重點和難點,活動一開始我採用了自主閱讀的方式讓幼兒先看前5頁,然後翻到想和同伴交流的那一頁。在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能夠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對於水娃娃如何進行三態變化的還很模糊,這時王家蓉正好想說第一頁,就這樣我順勢就將水娃娃漫遊的.過程和幼兒一起梳理了。後面自主閱讀的環節我用了老師指導的方式在幼兒看書的過程中和幼兒做一個簡單的互動這樣就能節約時間體現活動的重難點。在最後幼兒操作的環節老師提供的材料可以再多樣化一點,能夠充分調動幼兒的想象力。大多數孩子能夠簡單的將水娃娃漫遊的過程用圖示表達,這也正好驗證了前半部分幼兒是否能夠理解故事內容。在個別化學習中讓幼兒再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水娃娃漫遊記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