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科學優質課蔬菜從哪裡來教案

中班科學優質課蔬菜從哪裡來教案

中班科學優質課蔬菜從哪裡來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優質課蔬菜從哪裡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思路: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想認識各種各樣的蔬菜並不難。因為在超市中隨時都可以買到一年四季的新鮮蔬菜。但是,如果你問孩子“蔬菜是從哪裡來的?”恐怕孩子們很難給你正確答案,就更不用說認識蔬菜植株,瞭解它們的生長方式了。針對孩子們這一經驗的不足,我設計了《蔬菜從哪裡來》這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對蔬菜進行簡單非分類。

  3、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記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蔬菜圖片若干、疏菜整株與部分的課件、蔬菜分類統計表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蔬菜從哪裡來?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吃的蔬菜是從哪裡來的?”

  ——幼兒討論:(從超市買來的,從菜市場買來的,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從地裡種出來的)

  分析與反思:從這一環節幼兒的表現來看,幼兒對於“蔬菜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只是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有一些模糊的認識,即便是能說出“從地裡長出來的”也只是從大人那裡聽說,很少有人親眼見過蔬菜的生長,這為下一環節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探知興趣。

  二、蔬菜是怎樣長出來的?

  ——教師出示常見的具有代表性的幾種蔬菜如:西紅柿、白菜、土豆、藕請小朋友辨別一下是哪種蔬菜,並找出我們吃的部分。

  ——教師出示蔬菜的整體餘區域性的'課件,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長方式。(有的長在土裡;有的長在水裡;有的吃地上的莖葉;有的吃底下的莖)

  分析與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圖片,孩子們發出陣陣驚歎:“原來西紅柿是長在樹上的”“土豆原來長在土裡,土豆樹還開白色的花呢”“原來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隨著孩子們的陣陣驚歎聲,他們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發出來,學習興趣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圖片呈現”的方式總感覺遙遠不真實,如果活動當時能帶孩子參過一下菜園,相信孩子們的印象會更深刻,理解也會更透徹。

  三、蔬菜分類。

  ——出示多種整株蔬菜,請幼兒根據我們吃的部分進行分類。大體分為(葉菜類、瓜果類、根莖類)

  ——幼兒分組討論確定記錄的方法,完成常見蔬菜分類統計表。

  種類

  蔬菜名稱

  菜葉類

  瓜果類

  根莖類

  分析與反思:在幼兒分組完成蔬菜種類統計表這個環節,我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發揮自主性的空間,每組幼兒可以共同討論並確定本組的記錄方法(有的繪畫、有的用符號代表)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並且培養了他們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動反思:

  由於所學的內容是幼兒透過實踐思考後自主認識的,所以幼兒能較快理解並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幼兒的感知認識,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所以我們每一位老師在一日工作中,一定要改變觀念,努力貫徹《剛要》的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