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

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

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遊戲中的要求數出10以內的數,嘗試找出相應的數字。

  2、透過遊戲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數字卡片、糖果若干、1——10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森林幼兒園裡過新年啦,大象老師想給小朋友們送一份新年禮物,但是想要拿到禮物要經過考驗,小兔很想拿到禮物,她決定接受老師的考驗,你們願意幫幫她嗎?

  二、複習數字

  大象老師給小兔出了第一個難題,認識數字。快幫小兔看看,你們認識這些數字嗎?(出示數字卡片)按照數字卡片上的數字來學一學小動物的聲音。

  三、數出10以內的數

  你們真棒,幫助小動物過了第一個考驗。接著,大象老師又要小兔聽聲音數糖果了,你們行嗎?

  老師敲鼓,聽到幾聲鼓聲,就數出幾顆糖。

  1、大家一起數

  2、個別小朋友上臺數。看看她數的對不對,那麼她數的數應該是用哪個數字卡片表示呢?(找找對應的數字卡片)

  四、幼兒操作

  你們真能幹,又幫小兔過了一關,接下來大象老師又給小兔出了個難題。這個難題可難了,要請小朋友先練一練再來幫助小兔。請你把數出來的糖果用數字表示。

  數字接龍游戲。小兔數出的糖果在上面,它的好朋友數字寶寶在下面,你把他們接在一起。(幼兒操作)

  你們都會幫糖果寶寶找好朋友了,那就來幫幫小兔吧?看看大象老師出的題。(出示題卡,師生一起操作)

  五、總結

  哇,完成啦,終於幫助小兔過關了,大象老師給了小兔一份大禮物,小兔開心極了。小兔說,謝謝小朋友的幫忙,我們一起分享我的禮物吧!(分享糖果)

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2

  設計意圖:

  按照皮亞傑學派的觀點,對數的認識屬於兒童邏輯—數理經驗,這類經驗來源於動作,而非物體本身,具體來說幼兒對於書概念的認識來源於計數活動。

  我們經常看到在平時幼兒能熟練地唱數,他們會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兒歌,但會唱數並不等於他們已經理解數量,如數到“5”,報出的總數常常會是“6”,其實這是幼兒不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是集合的總數,不理解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幼兒學習某些概念是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領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師教會的。所以我依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題,設計了“聽聲音數糖”的活動。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我採用的默數的方法,同時透過反覆練習讓孩子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在活動中更添加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多一”或“少一”,並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進行開展。這也是此活動中的一個創新點。

  活動目標:

  1、透過遊戲提高幼兒對數的實際意義的認識,知道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

  2、透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瞭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的參與遊戲活動。

  重點:讓幼兒在遊戲中反覆感知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並能在遊戲中嘗試著瞭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難點:對於孩子來說,第二個遊戲是有難度的,因為要把默數的結果記在心裡然後再去站闆闆是有一個過程的,老師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孩子錯了,如果遇到有錯誤可以當場驗證,幫助孩子理解站闆闆的意思。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闆闆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子一隻(是鐵罐);糖果若干。

  經驗準備:

  在此次活動前孩子們要知道什麼是默數,並有過練習作為基礎。

  活動過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遊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我們要比比看哪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須用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裡放了幾顆糖,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才能大聲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的是幾顆糖,並要及時驗證)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後才能大聲站起來回答

  【此遊戲主要是讓孩子熟悉遊戲玩法和規則,學習默數,並在遊戲中透過檢驗,反覆感知和理解最後一個數詞是代表一個集合的總數】

  玩法二: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的闆闆,上面有數字哦,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

  (老師一邊放闆闆,一邊讓孩子認認闆闆上的數字)

  “這次遊戲和剛才的不一樣了,小朋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老師往糖罐裡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闆闆。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3、踩闆闆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就可以了。

  【默數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數數方法,但因為其具有“神秘性”,所以幼兒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聽完數字後不能馬上報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後才能去踩相應數字的闆闆,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又讓他們沉浸在遊戲情節中。】

  玩法三:

  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更加有難度的遊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裡扔了幾顆糖,聽完後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要跑道比這個數字多一的闆闆上,站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她哦。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一”的遊戲。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細聽聲音。

  2、老師說“開始”,小朋友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第一則玩法讓孩子熟悉了規則和玩法,第二則玩法讓孩子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種玩法中讓孩子嘗試體驗“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個活動貫穿著“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孩子反覆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活動反思:

  這則數遊戲活動我非常喜歡,其一是遊戲中教師所需準備的教具少,便於操作;其二是規則簡單,便於教師交代清楚,同時也能讓幼兒理解,在遊戲中遵守規則;其三是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幼兒在遊戲中練習了默數、手口一致點數、嘗試著理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等。整個活動貫穿著“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幼兒反覆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一定要交代清楚遊戲規則,遊戲後要有驗證環節,因為驗證就是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也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這一數概念。

數糖果小班數學教案3

  【活動設計】

  在“小超市”遊戲中,我發現幼兒能熟練地唱數,但若要求他們進行一一對應地默數,就會遇到問題。如默數到“5”,報出的總數卻是“6”。其實這是幼兒不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是集合的總數,不理解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幼兒學習某些概念是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教師教會的。所以我依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題,設計了“聽聲音數糖果”活動。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採用了默數的方法,同時透過反覆練習讓幼兒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在活動中還添加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多1”或“少1”,並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開展。這也是此活動的一個創新點。

  【活動目標】

  1、能透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著瞭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參加活動。

  【活動準備】

  1、供幼兒踩的闆闆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一隻(是鐵罐):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遊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比一比哪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裡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後才能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了幾顆糖果,並要及時驗證)

  規則:

  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

  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教師請到後才能站起來大聲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闆闆,上面有數字,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教師一邊放闆闆,一邊讓幼兒認認闆闆上的數字)

  2、“這次遊戲的玩法和剛才的不一樣。小朋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裡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闆闆。”

  規則:

  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踩闆闆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闆闆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來我們再玩一個更有難度的遊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裡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比這個數字多1的闆闆。踩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他,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2、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1”的遊戲。(“多1”或“少1”的環節教師可以依據幼兒的遊戲水平及時調整)

  規則:

  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

  教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能積極投入,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遊戲中的規則簡單,幼兒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遊戲具有趣味性,默數是中班上學期不常用的一種數數方法,所以幼兒很喜歡。聽完聲音後不能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聽到命令後才能報出答案或去踩相應的闆闆,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了遊戲規則,又讓他們沉浸在遊戲情節中。

  對於教師來說,我也非常喜歡這則活動。其一這個活動教具少,便於操作。其二是規則簡單,便於教師交待清楚。其三是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幼兒在活動中練習了默數、手口一致點數、嘗試理解“多1”或“少1”的數概念等。整個活動貫穿了“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幼兒反覆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教師一定要交代清楚遊戲規則,遊戲後要有驗證環節,因為驗證就是手口一致點數的過程,也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和體驗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這一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