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慶祝六一教案範文(精選7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慶祝六一教案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1
活動目標:
喜歡參加佈置活動,並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操作材料,感受“六一”節的氣氛。
活動準備:
一組貼上材料:寬1、5釐米、長15釐米的各色紙條若干,漿糊一小盒,抹布3—4塊。
一組撕貼材料:剪好的即時貼花形、圖形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若干,白紙若干。
一組撕貼材料:剪好的即時貼花形、圖形若干,繪好輪廓線的氣球等物體的白紙若干。
幼兒知道要過節了,已經參觀過其他班級的環境佈置,並且已有了貼上、印畫、撕貼等體驗。
活動過程
1、過六一兒童節了,讓我們也來打扮我們的活動室吧!孩子們,我們可以在活動室的門上、玩具櫃上貼上自己喜歡的東西,鼓勵幼兒選一種最喜歡的去做一做。
2、幼兒選擇材料進行操作活動,教師提醒幼兒用完一種材料後再去嘗試用另一種材料。教師和幼兒一起用作品裝飾活動室。
3、佈置活動室可延伸至一週完成,不斷地將幼兒在日常活動中完成的作品予以完善,並適時地進行裝飾。
活動後,還可以帶幼兒再次觀察哥哥姐姐是如何佈置活動室的,當幼兒提出嘗試的要求時教師可提供新的操作材料。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2
活動目標
學習兒歌,培養幼兒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
讓幼兒知道六一是小朋友的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準備幾件漂亮衣服,佈置好教室。
油畫棒、畫有衣服的圖畫紙。
活動過程
1、 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想一想,你們穿上花衣,都想幹些什麼?”啟發幼兒說出去公園,去幼兒園,去表演節目、去串門等等,培養幼兒的想象和思維能力。
2、 幼兒知道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的節日,這天小朋友們特別開心快樂,天上的雲也是彩色的,真美麗,摘下一片做花衣,那麼我們穿上花衣去幹什麼呢?我要跳舞慶六一,引出兒歌——慶“六一”。
3、 教師朗讀兒歌,幼兒認真傾聽。
4、 幼兒反覆跟讀兒歌,請幼兒到前面大膽背兒歌。
5、 幼兒給衣服塗色,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活動延伸
請爸爸媽媽帶寶寶去遊樂園去玩,體驗六一的快樂。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六一”是兒童節,感受“六一”兒童節的快樂氣氛。
2、嘗試與同伴合作集體組畫,表現出小朋友慶祝兒童節的情節。
3、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畫動態人的經驗。
2、長卷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過“六一”節快樂的事情,說說小朋友都是怎麼度過“六一”兒童節的?都做了哪些開心的事。
2、觀察瞭解動態的人物有哪些不同的造型及繪畫技巧。
(1)先請一名幼兒做拿起球跳舞的動作,大家討論觀察:胳膊應該是怎麼樣的?跳舞時胳膊和腿應該是怎麼樣的?
(2)再請幼兒做其他各種動態的造型動作,同伴欣賞觀察身體、四肢等造型的不同。
3、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講解長卷作畫的組合及佈局:今天我們在什麼地方繪畫,和平時使用的材料有什麼不同?
提醒幼兒在做長卷畫時候,要提前想好在某處畫,畫多大。
(2)幼兒作畫,教師提醒幼兒散開,不要擠在一起對於繪畫動態人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以做出動作,讓幼兒觀察著畫。
(3)幼兒根據自己的繪畫內容適當添畫背景,如房子、花壇、大樹等。
4、展示和欣賞作品。
教師和幼兒一起將長卷在活動室展出,可以分別請幼兒向大家介紹作品,說說自己畫的內容。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著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4
活動目標:
1、嘗試透過繪畫形式大膽地表現“六一”活動中的愉快氣氛。
2、學習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並能合理選色和佈局。
3、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4、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養幼兒初步的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有參與六一活動的經驗,畫紙、油畫棒等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經驗喚醒。
提問:六月一日到了,你想怎麼過這個節日?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活動?為什麼?
請幼兒思考回答,教師可給予一些提示。
教師:我們今天就把快樂的六一畫下來吧。
二、交流畫法。
1、討論:怎樣把“六一”活動中,興的事畫下來?並要讓人一看就明白自己最喜歡的是什麼活動。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事要畫大,並畫在紙的中間;選用亮點的色彩、豔麗的色彩來裝飾畫面。
2、個別嘗試: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老師在邊上指導。
3、其他幼兒評價,並暢談如果我來畫我會這樣畫。
三、幼兒創作。
重點指導先想好畫什麼高興的事情,再畫出高興的氣氛。難點指導透過構圖佈局和色彩來表現獲得的快樂氣氛。老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構圖。
四、作品展示評價。
1、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相互介紹、欣賞他人的作品。自由結伴欣賞、交流。
2、幼兒評價。介紹自己喜歡的作品,並講講理由,多給幼兒交流評價的機會。
3、幼兒參與將自己的作品佈置於環境中。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5
一、活動目的:
1、在看圖講述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嘗試創編兒歌。
2、能正確發出:“摘”、“啥”。
3、進一步激發參與六一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每個幼兒一片“彩雲”。
三、活動過程:
一)根據圖片內容講述。
老師帶來了三幅畫,你看看圖片上說了什麼?
出示圖片一,提問:你認為圖片上什麼最美麗?為什麼?
出示圖片二,提問: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雲做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幫助幼兒發準:“摘”。
出示圖片三,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麼知道她穿上花衣慶“六一”的?糾正“啥”的發音。
二)學習兒歌。
1)老師完整朗誦一遍兒歌,邊朗誦邊指著圖片。
2)幼兒學習兒歌。
3)分組和個別幼兒朗誦。
三)創編兒歌。
1)給每個幼兒一片彩雲,引導幼兒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雲,你最想做什麼?把你想的方法編進兒歌裡。
2)先請個別幼兒示範。
3)每個幼兒一片彩雲自己練習創編兒歌。引導編號的誘餌,先把自己的兒歌編給好朋友聽。
4)請幼兒大聲地朗誦自己編的兒歌,給大家聽,引導大家相互學習。
5)同伴間相互朗誦自己創編的兒歌。
四、延伸活動:
回家之後,請爸爸媽媽把你朗誦的兒歌記下來,以後我們再請你教給大家。
五、活動反思:
由於有相應的圖片內容,加上老師的問題比較有針對性,所以,幼兒能比較自然、而又主動地理解兒歌的內容,並在此基礎上學習兒歌。活動中,給每個幼兒一片彩雲,更激發起了幼兒創編兒歌的興趣,從他們創編的情況看,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原來的兒歌,更是結合了自己的想象和願望,創編了一首首好聽的兒歌。整個過程幼兒興趣高、學的主動、認真。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6
遊戲目標:
1、嘗試在遊戲中滲透有關慶“六一”的情節內容。
2、樂意與同伴有禮貌地交往,體驗交往與分享“慶‘六一’”遊戲的快樂。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懂得遵守遊戲規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遊戲準備:
1、劃分好各角色區,提供相應的遊戲材料。
2、豐富幼兒有關慶“六一”的生活經驗。
3、幼兒已按意願選擇好遊戲角色。
遊戲過程:
(一)談話,引出遊戲主題。
1、師:前幾天天我們一起過了一個什麼節日?是怎樣過的?我們快樂街上也要為寶寶和小朋友們過“六一”節。
(二)提出遊戲要求。
1、師:娃娃家怎麼為寶寶過“六一”節呢?客人可以買什麼禮物送給寶寶?送的時候對寶寶說些什麼話?超市、幼兒園等部門又可以怎樣來為小朋友過節日?誰來介紹一下。
2、師:過“六一”節大家都會很開心,除了說祝福的話和送禮物,還要有禮貌,等遊戲結束後,大家一起來說說你們的開心事,好嗎?
(三)幼兒遊戲,老師指導。
教師巡迴指導幫助,並以顧客的身份去買禮物送禮、坐客等,幫助幼兒發展遊戲情節。
(四)遊戲評價。
1、師:大家玩的開心嗎?請你把開心事講給大家聽一聽!(請個別幼兒交流、教師幫助幼兒總結開心的原因)。
2、師:有沒有遇到困難呢?是怎樣解決的?
3、教師小結:今天我也很開心,我們快樂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禮貌,還為寶寶和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過了“六一”節,現在老師也祝福大家:節日快樂,天天開心。
(五)收拾、整理遊戲材料。
本次遊戲目標明確:能圍繞“快樂六一”這個主題來開展,小舞臺、理髮店、娃娃家、禮品店、自助餐廳等能圍繞主題來發展遊戲的情節,並滲透到每一個角色中去;遊戲準備較充分:活動材料較豐富,特別是小舞臺環境的創設和禮品店材料的提供為整個遊戲增加了節日的氣氛,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遊戲環境;幼兒能按意願選擇角色,主動熱情地與同伴交往,並相互贈送節日禮物,幼兒的興趣很好,能積極地參與到遊戲中去,大多數幼兒的角色意識較強,能很好的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遊戲中教師能以角色的身份參與遊戲指導幼兒豐富遊戲情節。
教學反思:
1、談話前沒有將小舞臺遊戲規則之一:六一期間免費觀看錶演交待清楚。
2、個別幼兒的禮貌用語和規則意識有待於加強。
3、最後的講評活動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幼兒圍繞如何“慶六一”講述。
中班慶祝六一教案7
一、活動目的:
1、學習在一定範圍內大膽地進行作畫,並正確使用剪刀,剪出細長條,製作簡單的平面燈籠。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初步體驗製作裝飾品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班級內架好相應的線,懸掛燈籠用。
2)各種色彩的正方形和圓形紙若干。
3)記號筆、雙面膠每人一份。
4)各種形狀的小燈籠實物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有幾個小朋友帶來了小燈籠打扮教室,你們看看,這些燈籠夠了嗎?不夠我們該怎麼辦?
二)講解示範:
1)提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燈籠?
2)告訴幼兒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正方形和圓形的彩紙。
3)請個別幼兒在紙上大膽作畫。畫前先請他說說準備畫什麼樣的燈籠,老師提醒幼兒要把圖案畫大,以便讓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什麼燈籠。
4)老師示範剪流蘇。
先將一個小正方形紙折一個細長條,開啟後,用剪刀從下往上剪流蘇。直至剪到剛才的折線處。
5)將剪下的流蘇和幼兒討論後,貼在剛才畫好的燈籠的下方中間處。
三)幼兒操作:
重點:老師提醒幼兒要將圖案畫在紙的中間,並且畫大。
難點:流蘇儘量剪細。
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四)展示作品:
幼兒將自己做的燈籠懸掛在事先準備好的線上。然後相互介紹,和欣賞。
四、活動反思:
活動中,請孩子在示範時,老師重點強調了燈籠的圖案要畫大,讓人一看就明白是什麼燈籠。因此,孩子的作品都顯得很大膽,每個幼兒都畫出了自己喜愛的燈籠圖案。還有,活動中,老師讓孩子自己懸掛燈籠,這更激發起了孩子的興趣和自豪感、成功感,他們的情趣又一次被激發了起來,好多孩子禁不住拍起了小手,拉著同伴來看自己的燈籠。離園時,還有好多孩子拉著自己家長的手,請他們來看自己的燈籠,不停地介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