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關於《亡羊補牢》教案(通用5篇)

《亡羊補牢》教案

關於《亡羊補牢》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亡羊補牢》教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亡羊補牢》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讀課文中的4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窟窿”“叼”等字。

  2、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亡羊補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補牢”“勸告”等詞語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初步體會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說說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說說寓言故事有什麼特點。

  (二)揭題解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亡羊補牢》。

  2、你知道每個字的意思了嗎?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導理解題意。

  二、初讀感知

  1、自學課文:讀準字音,想想課文哪些句子寫“亡羊”,哪些句子寫“補牢”?

  2、交流:課文講那個牧羊人丟了幾次羊?

  找出第一次發現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指導:讀準多音字“圈”,範寫“窿”提示第11筆,“叼”的最後一筆是什麼?

  找出第二次發現又丟羊和丟羊原因的句子。板書:發現

  再次書寫“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補牢”的句子。板書:趕快沒丟過

  4、講故事大意:用上“發現……發現……趕快沒丟過……”

  三、體會寓意

  (一)、抓“勸”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丟了羊,鄰居曾經怎樣勸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勸”和“說”的意思有什麼不同?(“勸”指發現別人的問題,讓別人改正)

  3、練讀對話。如果說第一次丟羊是個意外,那麼第二次是什麼原因?

  4、看圖說話,看到牧羊人使勁地修補羊圈,這回街坊們在說什麼?

  (如果……幸虧……)

  5、小結:牧羊人不聽勸告,繼續丟羊,聽了勸告,不再丟羊。可見,做錯了事聽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是多麼重要。

  (二)、抓“勸”展開,理解寓意

  1、教師用白話講《戰國策》莊辛勸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補牢》的故事最早來源於古時候的一個“勸告”故事。戰國的時候,有個叫莊辛的大臣發現楚王整天不理朝政,東遊西蕩的。莊辛很擔心,對楚王說: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楚國必將滅亡。楚王不聽,結果5個月以後,秦國兵打進來了,楚王嚇得沒了辦法,連忙請莊辛出主意,莊辛說了很多話,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理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的意思

  聽了故事,你說楚王丟羊了嗎?那麼莊辛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亡羊”其實指?——有了錯誤“補牢”呢?——及時補救未為遲也——還不算遲。

  楚王聽了莊辛的話,立即改正了錯誤,終於是使楚國免遭了這次災難。

  (三)、順“勸”迴歸,學講故事

  1、一個小小故事的改變了楚王,改變了楚國的命運,可見這個故事多麼有意義,你們願意把它講下來嗎?

  2、你想把這個故事講給誰聽,為什麼?(講給有缺點必須改正的人聽,講給自己聽,多想想自己的缺點,爭取改正。)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講故事

  教學設想與反思: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學習寓言的一個目標之一就是透過對故事內容的學習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從而給學生一些做人的啟示。因此,教學中必須考慮寓言的特點以及學習寓言的方法。由於寓言的題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因此本課教學從解題入手梳理課文,從而避免了在內容上打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習字、讀文,拓展運用,這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課教學,以“勸”為切入口,透過學生自身的學習,深切的感悟,將學習文字與追本溯源,學習語言與生活運用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故事所告訴我們道理,並自覺地將它運用到生活中,最終根植於自己的心靈世界。

  35分鐘來來去匆匆,還應留出時間讓學生又動筆寫字的事件。

  《亡羊補牢》教案2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然後,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朗讀,體會寓言的寓意。

  2.訓練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學過寓言嗎?(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這兩個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是我們二年級下學期學過的兩則寓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動畫片吧。(播放動畫片)大家剛剛看了有趣的動畫片,這個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亡羊補牢]齊讀課題--《亡羊補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師:相信同學們都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麼在字詞學習上,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學生彙報自己預習所得,交流字的讀音,寫法。)

  老師這裡也有幾個詞語,相信大家肯定會讀,誰願意來讀給其他同學聽。

  寓言羊圈勸告街坊窟窿結結實實叼走後悔

  (一位同學讀,別的同學聽,讀對,出示正確的拼音,讀錯,糾正。最後齊讀詞語。)

  2.整體感知

  老師相信這些詞語同學們肯定都會讀了,那這些詞語回到了課文,你還認識它們嗎?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思考一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請五位同學讀課文,適時糾正讀音。重點解決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讀輕聲③叼的最後一筆。

  3.語言訓練:

  師: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亡羊補牢》講了一件什麼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後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提示,第一次丟羊---第二次丟羊---最後---

  表揚能用簡潔語言概括的同學,對說得比較詳細的同學要加以引導)

  [師適機板書:第一次不補第二次修補]

  三、讀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們已經知道養羊人一共丟了兩次羊,那讓我們回到課文去仔細讀讀文章,尋找他丟羊的原因。

  請大家默讀1-3自然段。說說第一次丟羊後,養羊人的表現。(出示課文1-3自然段,同學默讀)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你讀出了什麼?(養羊人毫不在乎)

  養羊人有那麼多人,只丟了一隻羊,他當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卻著急了。他勸告他說---

  (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你能來當一當這個好心的鄰居嗎,來勸一勸這個養羊人。

  (請幾個同學讀,指導朗讀。分角色讀對話,注意語氣。)

  2.養羊人的滿不在乎,以致後來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學習課文4.5自然段,去那裡尋找答案。

  女生齊讀4.5兩段,說說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狼又鑽進去,又丟了一隻羊)

  3.為什麼狼有第二次機會鑽進羊圈?

  (養羊人不聽勸告,不修補羊圈,狼才會再次進來。)最後。他後悔了,聽了鄰居的勸告,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4.養羊人還會丟第三次羊嗎?

  不會,他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討論:現在補牢遲嗎?

  [不遲,因為他的羊以後再也沒丟過。]

  5.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故事我們學完了,那誰可以解釋一下亡羊補牢的意思。羊丟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損失後想辦法補救免得以後再受損失。亡,丟;牢,羊圈。

  透過養羊人這個故事,你們知道了一個什麼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並不算晚。)

  四、給予提綱,講述故事

  1.這麼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講給別人聽呢?老師給大家一些幫助,自己先練習下。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2.請幾位同學講述故事。

  五、佈置作業

  1.課外閱讀《同步閱讀》中的《古代寓言兩則》。

  2.抄寫課文兩遍,並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不遲

  知

  第一次不補錯

  就

  第二次修補改

  《亡羊補牢》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掌握2個多音字。

  2、透過多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寓言蘊含的道理。

  3、懂得應該聽取他人的勸告,及時改正錯誤的行為。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語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義

  教法學法:談話法、啟發法、小組合作學習

  教具學具:課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課前幸福回憶2分鐘。(學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憶2分鐘由我來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話題為“幸福的課堂”。開學以來,在語文課上你感覺什麼是最幸福的?(學生回答),大家說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課堂上,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幫助。

  師:帶著美好的心情,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語文學習,好嗎?

  二、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學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盜鈴、自相矛盾……)

  2、看來同學們都是喜歡讀書的孩子!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麼叫寓言嗎?寓言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蘊含一定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故事是人虛構的……)

  3、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再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後齊讀。)

  二、質疑課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這個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亡、牢)

  2、指名解疑,並說說是用什麼方法理解的。

  生: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透過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這個字的,我是透過聯絡課文的內容理解的……

  3、請你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生:羊丟失了把羊圈修補好。)

  三、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說的真清楚,課前的預習很全面!首先,請大家聽課文的朗讀,邊聽邊注意生字詞的讀音。(課件播放)

  2、下面,請你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檢查字詞:(開火車讀)

  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後悔、勸告

  多音字:圈近義詞:街坊-鄰居

  4、強調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頭,所以和洞有關。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橫。

  “街坊”:你家有街坊嗎?街坊就是鄰居的意思。

  5、指導寫字。

  四、精讀課文,小組學習。

  字詞掌握的不錯,把字詞帶入故事中,每組選一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5名學生讀課文)

  同學們概括的真清楚,講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讀課文,依據自學提示的內容,展開小組討論。

  出示自學提示:(課件)

  1、齊讀1-4自然段,思考: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麼丟?(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2、羊丟了之後,街坊和養羊人他們分別是如何表現的:

  (1)街坊是怎麼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街坊真誠的勸告,可養羊人什麼表現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指名分角色朗讀。)

  3、養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養羊人丟了一隻羊,為什麼還會丟第二隻?(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變換(一、二)

  4、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句式變換(三)

  5、討論交流。

  6、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五、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麼後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汙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故事我們已經讀懂了,那麼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再把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並認真改正,還不算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

  3、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後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後遇到寓言故事時,就可以按“理解題意—瞭解內容—聯絡實際—體會寓意”這樣的方法學習。

  板書設計:

  寓言兩則:亡羊補牢

  第一次丟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丟羊後悔——修羊圈

  結果再也沒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教案4

  這次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9課《寓言兩則》之一的《亡羊補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二、說教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三、說教學設計:

  一、題目切入,引發期待:

  (設計理念:以題目切入,緊扣題眼“亡”“牢”,既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又使學生意識到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會發生變化。)

  二、學習字詞,瞭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生字詞:認讀,集體糾正。重點指導:多音字:圈

  (設計理念:字詞疏通為課文的理解掃清了障礙。)

  三、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朗讀課文,掌握故事主要內容。

  2.指導重點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1)養羊人和街坊的對話。(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出示句子: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2)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的想法。(轉換句式)

  出示投影: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設計意圖:透過對重點句式的指導,使學生明白了反問句、雙重否定句這些特殊句式在表達中的'獨特作用;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鋪墊。)

  四、創設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創設的情境裡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進入角色。在“修”與“不修”的後果對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試用“亡羊補牢”的道理處理問題,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亡羊補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次板書。

  在整個板書內容的設計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規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由故事的起因、經過到結果,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力求透過板書讓孩子們能根據板書的內容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亡羊補牢》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力目標: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會用從此造句。

  3、德育目標:

  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由生字窟窿的教學匯入新課

  1、(課件及各種物件)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看,它們上面都有什麼?

  2、出示生字詞窟窿,指導讀準字音:

  這兩個字都是穴字頭。注意:窿字在書寫時,這裡的一小橫可不能忘記。

  3、匯入:

  當出現了窟窿的時候,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一起大家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二、學習課文

  (課件:出現一個羊圈,上面有一個窟窿)話外音:現在,一個養羊人的羊圈上出現了一個窟窿,夜裡,狼從窟窿裡叼走了一隻羊。

  (板書:少了一隻羊)養羊人是怎麼做的?

  1、請同學們自己閱讀這個故事,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並劃出你不懂的地方。

  2、分節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學生質疑。(誰提出的問題最有思考性?)

  4、根據學生的問題,討論解疑:

  ⑴詞語(亡羊補牢暫時不考慮解釋)

  ⑵街坊(提示:指名一個學生問你家住在哪裡?誰家和他住在同一條街上(或小區)?,街坊就是_____________。)

  ⑶後悔出示課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後悔什麼?為什麼會後悔?

  回答後,給課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會對他說些什麼?你是養羊人,聽了街坊們的勸告後,會怎麼想?(如果像你一樣就好了,可惜這個養羊人__________)(板書:不聽勸)

  (課件:有個窟窿的羊圈前,養羊人與一個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對讀對話。

  ⑷誰知夜裡,狼又從這個窟窿裡叼走了一隻羊。(課件演示)(板書:又少一隻羊)

  現在,你有沒有理解後悔的意思呢?(板書:後悔)

  不該不接受早知道,當初就____________________,不該不,兩個不說明他真的很後悔。

  羊連丟了兩隻,你是養羊人,心裡也會_____________,試試看,將養羊人心裡的話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引讀)轉念一想,__________。

  於是,他是怎麼做的?__________。

  結果怎樣?__________。

  結合理解從此:

  此表示此時、此地,從此就是從____________開始。

  他怎麼補的?補得怎麼樣?(課件: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的)(板書:堵上窟窿;羊再也沒有丟失)再朗讀這段話,注意突出這些詞。

  ⑸結合板書理解亡羊補牢。

  5、齊讀課文。

  6、(課件:養羊人站在修補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著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結結實實的,羊兒一隻也沒有少,養羊人此時會想些什麼?

  三、總結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給課文配音。

  2、齊讀全文。

  3、(課件:再次出現剛上課時出現的那些物件)剛剛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大家看了這些畫面,它們上面出現了窟窿,該怎麼辦?

  如果,這些窟窿就像是我們同學身上的缺點,又該怎麼辦呢?

  四、拓展練習

  技能訓練:

  小辯論:《我喜歡養羊人》或《我不喜歡養羊人》

  先提出自己的觀點(喜歡或不喜歡),並說清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