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實用的中班教案3篇

中班教案

實用的中班教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綠茶的特徵,樂於運用語言進行表述。

  2、能仔細觀察、記錄綠茶在泡水前後的變化。

  3、初步嘗試泡茶、知道泡茶要注意用水量和安全。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1、能大膽地用語言、身體動作表述自己的想法。

  2、自己嘗試泡茶。

  活動準備:

  4個綠茶罐裝好適量的綠茶、小勺4個、透明杯子每人1個、保溫杯16個、集體記錄單1張、錄影《認識綠茶》、音樂、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出示裝好綠茶的綠茶罐,激發幼兒探究興趣。

  請幼兒從聽、聞、摸等多種感官來猜想罐子裡裝的是什麼。

  (以遊戲猜猜的情景引出綠茶,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意識。)

  2、引導幼兒觀察干綠茶的特徵

  引導幼兒從綠茶的顏色、形狀、硬度、味道等方面進行觀察。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原有記錄總結過程:(觀察、記錄)

  從視覺、觸覺、味覺等來感知幹綠茶的特徵,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對幹綠茶的理解,並對幹綠茶特徵進行總節並記錄。

  3、引導幼兒觀察泡水後綠茶的變化幼兒自己泡茶,知道泡茶用開水、杯子、並注意安全等。

  觀察綠茶在杯中的變化,互相交流。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形象記錄。

  看了那麼多的綠茶,老師想到了一個故事,故事的題目是《綠茶的聚會》。故事後提問:

  1、故事中哪些東西是跟綠茶有關的?

  2、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跟綠茶有關?

  猜想與驗證過程。(猜想、實驗、記錄)

  1、集體進行猜想。提醒並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嘗試,尊重事實。

  2、幼兒猜想、驗證後,師進行集體記錄,此時注意觀察幼兒猜想與驗證是否一致,會用自己的身體和語言展現自己實驗前後綠茶的變化。

  3、自己嘗試泡茶、知道泡茶的水量。

  4、帶著問題觀看錄影,逐步感知綠茶的生產過程。綠茶是生長在什麼地方的?是所有的綠茶都能摘嗎?綠茶是怎麼變乾的?等一系列這都是孩子的問題,在此環節中幼兒觀看了茶的現場錄影,也感受到茶農的艱辛。

  5、聽音樂做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律動中結束活動。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工具,知道它們的用途。

  2、懂得團結力量的道理。

  3、知道使用工具的安全方法。

  活動準備;

  1、小錘子、小鉗子、訂書機、螺絲刀等實物小工具。

  2、幼兒用書第1冊34---35頁。

  活動過程:

  1、向幼兒瞭解他們所認識的工具並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小工具。

  2、出示小錘子、小鉗子、訂書機、螺絲刀等小工具,引導幼兒瞭解它們各自的用途。

  3、設計問題,引導幼兒討論說出解決的辦法。

  問題:

  (1)、腳踏車的螺絲鬆了,想上緊螺絲,使用哪種工具好?

  (2)、想卸下螺絲釘,開啟蓋維修機器,使用哪種工具好?

  (3)、桌子上的釘子鬆動了,用什麼工具能把它訂好?

  (4)、書本上的頁碼開了,用什麼工具能把它訂好,使他不開頁?

  4、分組實驗操作,感受工具的方便,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5、欣賞故事《小工具比本領》。

  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小工具為什麼吵架?它們各自是怎麼說的?大鬍子爺爺對它們說了什麼?引導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

  課後小結:透過學習及分組實踐操作,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及使用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活動反思:

  (1)、透過學習幼兒認識了許多的常見工具,知道它們的造型及用途,但是幼兒對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不是很熟悉,動手操作機會少使用率低

  2、在分組實踐操作中,幼兒動手能力差,儘量讓幼兒都有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使之得到鍛鍊。

中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5以內物體按數量進行正逆排序是中班上學期數學教學內容,也是在幼兒已經掌握了5以內數的形成的基礎上進行的,此類活動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對中班幼兒接下來的10以內數的形成的學習很有幫助。本活動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用給小動物排隊這一遊戲形成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在操作中學習這一內容。

  二、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排序的樂趣。

  2、能用清楚的語言表述排序的結果。

  3、感知5以內數量的數序關係,並能由少到多,由多到少進行正逆排序。

  三、活動重點與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按物體數量的正逆排序,正排序是由少到多一個比一個多,逆排序是由多到少一個比一個少。

  2、難點:在理解正逆排序的基礎上能夠接著排,或填空排。

  四、活動準備:

  動物卡四套;幼兒用作業紙人手一張、膠棒若干

  五、活動過程

  1、以遊戲口吻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劉老師給大家請來了很多動物朋友,你們看,它們排隊進來了!

  2、幼兒觀察範例,找規律。

  (1)出示小動物排隊範例(正排序),請幼兒數數卡片上的動物,找出最多的和最少的。

  (2)引導幼兒討論:

  ——小動物是按什麼方法排隊的?(由少到多,一種比一種多)

  (3) 出示小動物排隊範例(逆排序),討論:

  ——這次小動物按什麼方法排隊的?(由多到少,一個比一個少)

  3、幼兒學習按規律排序。

  (1)教師出示一隊錯誤排列(正排序)的=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並糾正,集體檢查。

  (2)再次出示一隊錯誤排列(逆排序)的動物圖片,請個別幼兒糾正,並集體檢查。

  4、幼兒分組操作。

  (1)教師出示範例1,請幼兒說說規律,接著往下排。

  (2)教師出示範例2,請幼兒排出空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