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有趣的中國象形字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有趣的中國象形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材料準備:
1、象形字和現代漢字小卡片
2、動畫片《三十六個字》
3、象形字圖畫大卡
4、土豆、胡蘿蔔切段,豆腐乾
5、木刻刀、餐巾紙、印泥
適宜年齡:
中班
設計思路:
象形文字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文字。它是以模擬事物的形狀而發明的,和幼兒的圖畫很像。就是畫字的一個過程。在讓幼兒看動畫片《三十六個字》的基礎上,給幼兒在區角遊戲中認認象形字、象形字和現代漢字配配對,寫寫畫畫象形字,用木刻刀刻刻象形字,用印泥印印象形字等循序漸進的遊戲層次,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字藝術的博大精深,從而萌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
遊戲目標:
1、簡單瞭解中國古代象形字,並能和現在的字進行配對。
2、學習用在土豆、蘿蔔上刻章的方法來表現象形字或現代的字。
3、感受象形字的`有趣生動。
遊戲過程:
遊戲一:象形字、漢字找家
把象形字的卡片和漢字的卡片分別放進分別標有“象形字”和“現代漢字”的表格裡進行分類。
遊戲二:象形字、漢字對對碰
在分類的基礎上把象形字和漢字進行配對,一樣的字放在一起配對,觀察古代的象形字和現在的漢字的不同。
遊戲三:寫寫畫畫象形字
在認識象形字和漢字的基礎上,自己學著寫寫畫畫象形字,寫好的字可以展示在表格裡,也可以直接畫在相應字的圖片上。還可以把自己新認識的字寫寫畫畫出來給大家一起分享。
遊戲四:雕刻象形字
觀看雕刻的影片,學習在土豆、胡蘿蔔或豆腐乾上用木刻刀刻象形字。先用記號筆在土豆、胡蘿蔔、豆腐乾上寫下要刻的字,然後再用木刻刀雕刻。刻好以後用印泥印在相應的象形字的大圖片上。
遊戲反思:
在遊戲中,孩子們對於動畫片《三十六個字》十分喜歡。因為它就是把象形字動了起來,就象真的事物在動,但同時又是一個個的字,很形象生動。考慮到是中班年齡,於是就在動畫片中尋找了6個最基本的字:日、木、雨、田、山、夫。先讓孩子們來找找現在的這些字配配對。自己畫畫,自己刻刻。而且因為雕刻的話,是應該刻反的字,這對於中班孩子是比較難的。所以,我選擇的這六個字是正反都一樣的,孩子們雕刻起來較方便。
在孩子們不滿足於這六個字以後,他們會在動畫片裡繼續尋找其他的象形字來寫寫畫畫刻刻,或者求助爸爸媽媽、書籍來尋找新的字來寫寫畫畫刻刻。然後在雕刻的部分,有的孩子就發現刻出來的字,印好後是反的字。他們就會自己總結經驗,想想怎麼樣這個字刻出來後印出來是正的。比如他們就會把字寫下來反過來看看。有的紙較厚,他們就貼在玻璃上看。然後把反的字寫出來刻在土豆上,這樣印出來的字就是正的了。
另外,孩子們雕刻的都是陰刻,是把字鏤掉的。這樣刻比較方便。但是我在雕刻區展示了一張老師刻好的印出來的是把邊緣都鏤空,留出字的印章。就是陽刻的。讓孩子們觀察這是怎麼刻出來的?孩子們在看看刻刻中,自然就瞭解了雕刻中的陰刻和陽刻。自己也會來嘗試看看這個較難的雕刻方法。
這個區角遊戲都是一環扣一環,層層遞進的。孩子們可以一直很有興趣地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