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中班數學教案:《做紙牌》

中班數學教案:《做紙牌》

中班數學教案:《做紙牌》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數學教案:《做紙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數學教案:《做紙牌》1

  教學目標:

  1、理解8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感知等量物體不同空間的排列形式。

  教學準備:

  範作、白卡片(許多)、鉛筆、水筆、蠟筆等。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8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感知等量物體不同空間的排列形式。教學方法與手段探索操作法;實物材料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出活動要求。

  1、出示範作“紙牌”。

  師: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

  2、提出活動內容。

  師:這是我做的紙牌,今天我們來開個紙牌加工廠,請小朋友自己來做紙牌。

  3、引導幼兒瞭解做紙牌的方法。

  (1)每人做4張同一數字的紙牌。

  (2)先在紙牌的一角寫上同一個數字,然後再在中間點出相應的點數。

  (3)4張卡的點子排列要不一樣。

  (4)4張卡片上的點子用不同的顏色來製作。(紅、黃、藍、綠)

  4、老師進行示範製作。

  觀看紙牌。

  以快樂心情接受任務。

  學習製作紙牌的方法。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對做紙牌的興趣,在老師的範作以及示範下,瞭解如何製作紙牌的方法,為後面的製作活動作好鋪墊。二、引導幼兒做紙牌。

  1、提出要求。

  師:每人做4張牌,做好後願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

  2、指導幼兒製作紙牌。

  提醒幼兒每張卡上點子的排列要不一樣,要注意用4種不同的顏色製作。

  3、檢查幼兒做的紙牌。

  老師做質量檢驗員,檢查幼兒有沒有按紙牌上的數來點相應數量的點子。

  聽清製作紙牌時的要求。

  製作紙牌,每人都能按要求正確做一個數字的紙牌(4張)。

  有做錯的進行糾正、重做。透過做紙牌,來引導幼兒學會等量物體不同空間的排列形式,理解8以內的實際意義,感知等量物體不同空間的排列形式。三、組織幼兒玩紙牌。

  1、請幼兒自由結伴,把紙牌合起來,然後再分一分,合作玩紙牌排數序、紙牌配對、紙牌比大小等遊戲。

  2、老師帶幼兒玩一次紙牌,幫助他們理解簡單牌遊戲的規則。

  3、組織幼兒繼續玩紙牌,關注幼兒在遊戲中對數的概念的'掌握情況,表揚能分享材料、合作遊戲的幼兒。

  先完成的一起自由結伴玩牌。

  看老師跟小夥伴是怎樣玩紙牌的。

  再次自由結伴玩紙牌。透過玩牌,複習鞏固比較數量的大小,排序、配對,讓幼兒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中班數學教案:《做紙牌》2

  活動目標

  1、理解8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感知等量物體不同的空間排列形式。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3~8畫有圖案的大撲克牌,沒有數字。撲克牌大小的卡片,數量多於班級人數的4倍以上,每張卡片上事先寫好4~8的數字。人手一個小印章。

  活動過程

  一、結合紙牌,理解8以內的實際意義,引發興趣。

  1、教師出示紙牌8,提問:這是什麼?(紙牌)紙牌上有什麼?(數字和圖案)你能發現什麼秘密?(數字和圖案的數量是相等的。)

  2、教師繼續出示8以內的紙牌,引導幼兒看圖的數量來說紙牌上的數字,幫助幼兒理解8以內的實際意義。

  提問: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每張紙牌上有幾個圖案,應該寫上數字幾?

  幼兒心裡默數,數完以後舉手回答問題,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給每張紙牌填上相對應的數字,並且引導幼兒念一念。

  3、教師小結:紙牌可真有意思,每一張紙牌上都有數字和圖案,並且數字和圖案的數量是相等的。

  二、學習根據8以內的數字,按不同的空間排列形式畫出相應的點子。

  1、匯入活動,產生興趣。教師出示卡片,告訴幼兒:今天我們來開一個紙牌加工廠,請小朋友來做紙牌。

  2、學習根據數字按不同排列形式畫出相應的點子。

  a、教師出示4張同一個數的卡片(5),提問:看一看,這4張卡片,你能發現什麼秘密?(都是數字5的卡片,圖案和數字的數量相等,每一張卡片上圖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樣)

  教師小結:紙牌加工廠給每個小朋友4張相同數字的紙牌,要小朋友在紙牌上畫出與數字相等數量的圖案,而且每張紙牌上圖案的排列方式都不一樣哦。

  b、教師請2名幼兒上前示範製作紙牌,清楚操作要求。

  教師先請一能力中等的幼兒上前示範做紙牌,其他幼兒觀看是否做對,如正確,請該幼兒講述其操作過程,教師提問:“你是怎麼做的?”如做錯,請其他幼兒幫助改正。教師再請一能力較強的幼兒上前示範做紙牌,並請其講述操作過程,教師提問:“你是怎麼做的?”

  三、清楚要求,做紙牌。

  1、教師強調要求:每人4張卡片,根據數字畫出相應數量的圖案,每張卡片上圖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樣。

  2、幼兒每人完成4張紙牌加工的作業,願意多做的可再做一些。教師檢查幼兒有沒有按紙牌上的數來畫相應的圖案,提醒幼兒每張卡紙牌上圖案的排列方式要不一樣。教師做質量檢查員,回收幼兒做的紙牌並鼓勵做的不符合要求的幼兒重新做一張。

  四、會用多種方法玩紙牌,體驗紙牌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之情。

  1、提出要求:請幼兒2到3人一組自由結伴,在做好的紙牌中每個數挑兩張湊成一副牌,合作玩紙牌排數序、紙牌配對、紙牌比大小等遊戲。

  2、教師可帶領不會玩得幼兒玩一次,幫助他們理解各種紙牌遊戲的規則。

  3、關注幼兒在遊戲中對數的概念的掌握情況,表揚能分享材料、合作遊戲的幼兒。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做紙牌》貼近幼兒生活,是一個趣味性強、操作性強並且受到幼兒喜歡的活動。因此班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能理解8以內的實際意義,也感知了等量物體不同的空間排列形式。

  透過活動的開展,我覺得此活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仍需調整一些地方。我先說說值得肯定的地方吧。透過3到8大撲克牌的出示,數一數、說一說,有效的幫助了幼兒理解8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透過畫有與數字相等數量圖案紙牌的出示,交流、小結,幫助幼兒瞭解操作要求,並在個別幼兒的示範操作中,清楚操作要求。製作紙牌時,大部分幼兒都能根據數字蓋出相應數量的印章,體驗到了成功製作紙牌的樂趣。活動中各個環節清楚,要求明確,操作性強。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蓋出來的印章顏色太淡,不方便展示交流,最好還是用勾線筆畫點子比較好;請個別幼兒操作示範時,最好先請一能力較強的幼兒,再請能力中等的幼兒示範操作,更有利幼兒清楚操作要求。

  同時,對此活動,我也存在一些疑惑:怎樣讓幼兒更好的感知等量物體不同的空間排列形式。活動中,我似乎講的不夠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