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是怎樣移動的(大班)
一、活動目標
1、透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和探究的興趣。
2、使幼兒初步瞭解物體是怎樣移動的原理。
3、透過合作培養幼兒集體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什麼現象可以稱之為移動,並能舉出例子。
2、教具準備:一隻很重的箱子、繩子、圓形木棍、一些乒乓球、沒有水的`水槽、一些水、吸鐵石、釘子、紙、錄影帶等。
三、活動過程
1、引題,引起幼兒興趣,培養幼兒集體合作的樂趣。
(先在教師的一側放一隻重箱子)“小朋友們,老師早上碰到了一件怪事,你們想知道嗎?……那小朋友看看,今天我們的教室有什麼變化?(讓幼兒去尋找,發現那隻箱子)對,多了一隻箱子。老師本想把這隻箱子移開,因為它放在這裡不方便大家活動,可是就老師一個人,怎麼也移不動這隻箱子,你們誰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啟發幼兒用集體的力量來推動,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幼兒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啟發幼兒用繩子和木棍。)在幼兒操作時,教師要適宜的進行引導,對幼兒講解初淺的物體移動的原理。”
2、進一步啟發引導,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習慣。
(1)提供給幼兒一隻沒有水的水槽,一些乒乓球和一些水,啟發幼兒怎樣使水槽中的乒乓球移到槽面上來。
(2)提供給
幼兒吸鐵石、釘子和紙,啟發幼兒不用手直接接觸釘子怎樣使釘子從紙的一頭移到另一頭。
3、教師對剛剛的活動進行小節。
4、觀看錄影帶,內容為本班幼兒日常活動中移動物體時的過程,鞏固幼兒對物體是怎樣移動的認識。在此活動中,因為錄影中的主體是幼兒,因此幼兒肯定會出現出乎意料的情況,教師要注意適宜的引導。
5、提供給幼兒錄影中的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體驗觀看後在操作的不同體會,啟發引導幼兒注意日常生活。
四、活動建議:如果時間不夠,活動過程中的4和5可以作為活動延伸,另外還可以組織幼兒到戶外體驗,鞏固幼兒課內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