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燈籠教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美術燈籠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美術燈籠教案1
幼兒行為基礎
在平時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摺紙的興趣也比較大,能認真摺紙,但是對於看圖示摺紙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動手能力較弱的孩子他們的靈活度不夠,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提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繼續學習看圖示摺紙,先折“雙三角”再折出燈籠。
2、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張彩色方形紙;顏色有紅、黃、綠等。
2、操作卡片《燈籠》摺紙圖示1份,半成品1份,未吹氣成品1份,裝飾好的燈籠一隻。
3、彩色長紙條、剪刀、漿糊、棉籤、顏料。
活動流程
匯入活動—幼兒學習摺疊方法—幼兒操作—評價活動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國慶節時,小朋友們在大街上看到掛在店門口那圓圓胖胖的是什麼?
2、引導幼兒學習燈籠的摺疊方法。
(1)出示摺紙圖示,明確圖上各符號所代表的意思。
(2)幼兒按操作卡片圖1、圖2、圖3摺好:圖1把正方形紙對角折成三角形;圖2、圖3把兩隻尖角分正反對準直折成正方形。
(3)教師出示半成品講解並演示圖4“雙三角”的折法:一隻手插入中間,另一隻手對捏兩道邊後,用手抹平就成圖4下面繼續圖5、圖6、圖7折成圖8,教師再拿出沒吹氣的燈籠示範吹氣的方法。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教師:請大家開始折雙三角,摺好再按圖5、圖6、圖7折成圖8.折的時候注意折邊要整齊,每摺好一個步驟都要用手把紙抹平,全部摺好後,再用剪刀把長條紙剪成細絲狀,貼在燈籠底部,上面貼兩根細紙條作為掛的帶子,吹好氣以後再把上面的兩根細紙條連線貼好。
(2)請小朋友用顏料、棉籤,給燈籠輕輕畫上好看的圖案。
(3)幼兒操作,教師輔導。
幫助有困難的幼兒完成摺紙,並指導幼兒貼上,注意貼上的部位並保持整潔。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把做好的燈籠懸掛在窗臺上,讓全體幼兒來欣賞,找出折得好或裝飾得好的燈籠,讓幼兒說出喜歡哪一個,並說出為什麼喜歡。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較高,當教師示範吹出燈籠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新奇,還給與教師鼓掌,也由此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慾望。能力強的孩子能根據圖示一點一點的進行活動,而能力弱的則需要教師的指導或其他同伴的幫助,才能夠完成。但是整個活動能夠進行完,孩子也在此基礎上能有創新,將燈籠變成了話筒。
大班美術燈籠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製作簡單的福燈籠,並進行裝飾。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體驗製作福燈籠的快樂。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彩色紙、剪刀、絲帶、膠棒等。
2.教師自制福燈籠一個。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匯入
師:小朋友們,過幾天就是元旦了,你們想把我們的教室裝飾得漂漂亮亮的嗎?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
師:你們覺得這個燈籠漂亮嗎?它和買的燈籠有什麼不同?你們能看出這個燈籠是用哪些材料製作的嗎?
2.引導幼兒講述製作燈籠的步驟。
3.教師講解、示範製作燈籠的方法。
(1)先在長方形的紙上進行裝飾。如:紙的上下兩條長邊進行裝飾。
(2)將長方形的紙圍成一個圓柱體或者折成長方體、三稜柱,並將對邊貼上牢固。
(3)用彩紙做成小穗頭貼上在燈籠的底部。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正確使用剪刀。
(2)注意滿足個別幼兒的需要,幫助個別幼兒完成作品。
活動延伸:
一起將幼兒自制的福燈籠懸掛在教師中,裝飾節日的教室。
活動反思:
為了迎接元旦,班級裡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燈籠。每個班級張燈結綵,貼對聯,掛“福”字,掛燈籠。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對燈籠還是很熟悉的,對於這次的`水粉寫生畫“新年燈籠”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在於:透過觀察和欣賞各種燈籠,能共用水粉筆勾畫出自己喜歡的燈籠造型並且能夠大膽選色,嘗試用水粉平塗或點彩的方法裝飾燈籠。活動開始,請小朋友們談談過新年需要什麼來裝扮教室,孩子們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主題。有紅色的小貓咪燈籠,有圓形的小熊燈籠,還有圓形的大紅色燈籠,這些都是孩子們最近在教室裡觀察得到的印象。當我說,“我們今天來畫燈籠”時,孩子們的眼睛閃爍著興奮與欣喜。第一環節出示燈籠時,由於孩子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小動物的燈籠上而忽略的傳統的花燈和大紅燈籠。這個環節應該傳統的燈籠放一桌,小動物造型的燈籠放一桌,讓幼兒區觀察。
這是我被我忽略的問題。在燈籠的組成部分孩子們都說出了這些燈籠的基本特徵,但是唯一的共同處(都有燈籠穗和手提)由於我的提問方式不夠白話,孩子們可能沒有聽懂,都沒有回答上來。在第三環節孩子們在作畫的過程中都能運用蘸一蘸,舔一舔,塗一塗;蘸一蘸,舔一舔,點一點的方法去畫自己喜歡的燈籠,但是由於第一環節忽略了燈籠的共同特,所以有兩名幼兒在畫好的小動物燈籠後又添加了太陽,草地等東西,這是沒有預料到的。在最後講評的環節也沒有給予間接的否定讓幼兒說出這兩幅作品和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而是一再強調了動物造型燈籠的特點。
本節課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是為以後的水粉繪畫活動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以後的課程中應該做到教師是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導者,觀察者,要善於發現、捕捉孩子的經驗、資訊,適當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啟發,使活動得以有效地開展。此外,老師也要信任孩子,能大膽的放手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去交流、爭論、質疑。另外要讓幼兒多多瞭解我們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
大班美術燈籠教案3
活動目標
1、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運用貼上的方法制作燈籠,促進雙手的協調配合,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購買的紅燈籠一個,圓形燈籠(三片紙做的)範樣一個,菱形燈籠(四片紙做的)範樣一個。教室裡預先拉上繩。
2、 毛錢做的燈籠穗子,固體膠,剪刀。
3、 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 出示實物紅燈籠,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在哪兒見過燈籠?都見過什麼養的燈籠?設麼時候掛燈籠?
2、 出示圓形燈籠範樣,幼兒仔細觀察,探索燈籠製作方法。
提問:它們是有什麼紙做的?是用幾片紙做的?是怎麼粘在一起的?
3、 教師邊示範邊提出製作要求。
(1) 製作燈籠的彩色紙可以是三張,也可以是四張、五張等。
(2) 對摺後在彩紙的反面粘上膠,紙片的邊角要對齊、粘牢。
(3) 粘合最後一篇紙時,先把穗子掛線夾在燈籠中間。
4、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完成作業後熱心幫助別人。
(2) 幫助能力弱對幼兒掌握對摺、粘連的方法。
5、 把幼兒製作的燈籠掛起來,共同欣賞。
討論:說說哪個燈籠做的好,好在那裡。
6、出示菱形燈籠範樣,引導幼兒探索製作方法,鼓勵幼兒回家嘗試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