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可愛的貓咪》教案範文

《可愛的貓咪》教案

《可愛的貓咪》教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可愛的貓咪》教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愛的貓咪》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貓的生活習性和相關知識。

  2.大膽運用各種表現方式描繪貓,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本課與《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動物》、《泥塑大象》組成了一個教學單元,以各種造型方式,由靜到動地表現可愛的動物。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們平時都十分喜歡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可愛的小貓咪,更是許多小朋友樂於表現的物件。學習表現貓的各種生活習性、可愛的姿態、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的,這可以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現貓的各種活靈活現的學生作品,有的大膽運用各種塗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紙,有的表現白天或晚上的貓的神情……這些作品打開了學生的思路,為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表現提供幫助,使學生在充分欣賞感知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激起強烈的創作慾望。

  實際上貓也一直是畫家們樂意描繪的物件。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國畫大師潘天壽、黃胄的貓作品,造型簡練生動、專注神態畢現,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為課後學生探究用國畫方式表現貓埋下了伏筆。

  2.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學生的想象,表現千姿百態的貓。

  難點:組織畫面,表現自己獨特的創意。

  三、教學設計

  方案一

  課前準備

  (學生)貓的圖片、顏料、色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師)各種貓的圖片、示範作品、課件、色紙、剪刀、膠水等工具材料

  教學過程

  1.辨聲揭題。

  (1)課件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大膽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2)當學生聽到貓的叫聲“喵……喵……”而猜出貓時,教師隨即揭題。

  2.回憶交流。

  (1)回憶: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貓?聽到過哪些有關貓的故事?給你印象最深的貓是怎樣的?

  (2)學生分小組交流後,選派代表彙報。

  3.討論分析。

  分小組抽籤討論以下問題並彙報:

  (1)貓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課件播放貓的頭部、軀幹、四肢、尾巴等。)

  (2)貓的頭部由哪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作用和特點?(課件隨機播放貓頭的特寫鏡頭。)

  (3)你見到過的貓的毛色是怎樣的?(課件播放貓的毛色圖片。)

  (4)貓的坐、臥、行、走等動作有什麼變化規律?(課件播放相關畫面。)

  4.欣賞感悟。

  (1)播放《貓和老鼠》等有趣的動畫片片段或圖片,體會貓的各種不同動態造型和誇張造型,進一步激起學生的表現慾望。

  (2)展示潘天壽、黃胄等畫家畫貓的作品,欣賞體會生動的瞬間貓的神態。

  (3)展示優秀學生作品,啟用學生思維,鼓勵創造性的表現。

  5.練習體驗。

  (1)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貓。

  (2)教師巡視輔導:從構圖飽滿、主題突出、情節生動、色彩鮮豔等方面予以指導。

  6.交流評價。

  (1)給自己的作品編小故事,小組間講述交流。小組評出優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課後鼓勵學生模仿《貓和老鼠》自編連環畫小故事。

  四、相關資料

  1.關於貓的趣味小知識。

  貓有230根骨頭,比人多24根。貓的聽覺比人和狗靈敏。相對身體尺寸而言,貓有比任何哺乳動物都大的眼睛。貓正常的脈搏每分鐘大約110至170次之間。貓正常的身體溫度大約是39℃。貓的垂直跳躍高度能達到自己身體高度的5倍。貓的鼻紋是惟一的,沒有任何兩隻貓的鼻紋是一樣的。貓對女人的反應大於男人,原因是女人聲音的頻率比男人更高。家貓的奔跑速度每小時大約是55至60公里。貓是最愛睡的哺乳動物,一天中大約有16個小時在睡覺。

  2.貓捉老鼠、愛吃魚的秘密。

  貓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戶曉,貓愛吃魚也可謂眾所周知。但貓為什麼要捕捉老鼠、愛吃魚,這個秘密就不能說人人皆知了。老鼠這種動物,體內含有一種能提高夜間視力、叫牛黃酸的物質,而一向善於在黑夜活動的貓卻沒有這種物質,如果貓的體內長期得不到牛黃酸的補充,那麼,這隻貓就會喪失夜間視覺的能力。貓為了補充“營養”,攝取牛黃酸,保留它夜間活動的習慣,就必須大量捕捉老鼠。科學家經過反覆的實驗分析,發現魚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黃酸,這也是貓愛吃魚的原因所在。

  3.貓的感情。

  貓的情緒變化很豐富,雖然貓不能笑,也不能哭,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也能體察到它的喜、怒、哀、樂。高興時,耳朵揚起,鬍鬚放鬆,瞳孔沒有變化,尾尖抽動。發怒時,兩耳直立,向後擺,耳尖向裡彎,瞳孔縮小成一條縫,鬍鬚向前豎起。要爭鬥時,瞳孔放大,兩耳平伸,鬍鬚向兩邊豎起,尾巴拍打地面,前肢伏地,隨時準備躍起。要求主人愛撫時,兩眼欲閉,尾巴晃動。注意觀察貓的情緒變化,對養貓者很重要,以防與貓耍鬥時被抓傷,特別是在訓練時,能抓住有利時機進行訓練,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愛的貓咪》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會用對摺的方法折出小貓頭,並添畫貓的眼睛、鼻子、嘴巴,鬍鬚。

  2.發展手部小肌肉群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摺紙活動的樂趣。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會用對摺的方法折出小貓頭。

  學習添畫,添畫出小貓的特徵。

  活動準備:

  1.小貓圖片。

  2.《找小貓》音樂。

  3.小貓摺紙示意圖。

  4.正方形彩紙、水彩筆、固體膠,綠色畫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認識小貓

  1.玩聽說遊戲“看誰說的對”引出小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我來說; 幼兒:我來聽; 教師:想一想,猜一猜,什麼動物咩咩叫?

  幼兒:小羊小羊咩咩叫。 以此類推,分別替換小動物小雞、小鴨、小貓。

  教師:孩子們,你們愛這些小動物嗎?那我們來唱首歌送給它們吧。 (放音樂,歌唱“我愛我的小動物”) 2.讓幼兒觀看小貓圖片,認識小貓臉部輪廓。 教師:你們唱的真棒,今天小貓來到我們班做客啦。小朋友們看看小貓是什麼樣的? (重點引導幼兒從小貓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及鬍鬚進行觀察描述)

  二、引導幼兒觀察小貓的折法。

  老師示範講解步驟:

  教師:小貓可愛嗎?你們喜歡它嗎?今天老師教你們一個新的本領——摺紙:可愛的貓咪。想不想學?那請小朋友先仔細看好老師是怎樣折的。

  1.先將正方形對角折成三角形,抹平。

  2.再將三角形中間的角對著自己,將左右兩邊的角向下折。

  3.最後將中間的角向上折。摺紙部分已經完成,將小貓臉翻過來,畫上眼睛、鼻子、嘴巴和鬍鬚,可愛的小貓臉就完成了。

  三、出示示意圖。

  讓幼兒一邊看示意圖一邊摺紙,添畫。 提醒幼兒角對齊、抹平。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教師對幼兒作品進行評講,好的作品給予表揚。

  五、音樂遊戲《找小貓》。

  活動反思:

  在開始部分,我用語言對小貓外形進行總結,並示範摺紙的過程,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結束部分幼兒不僅能體驗到成功感,而且在活動結束後我們進行互贈禮物,也增進了同伴間的友情,用小貓喝水的方式引導幼兒喝水,符合小班年齡特點。本次活動也主要讓幼兒掌握簡單的三角形的摺疊方法,本次活動大部分幼兒掌握的還是不錯的,在手工這方面我們會多多加強。讓幼兒得到更多的鍛鍊。

  小百科:貓,屬於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於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