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生命教育教案(通用3篇)

生命教育教案

生命教育教案(通用3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教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生命教育教案1

  【活動設計】

  幼兒性別教育不僅包括幼兒性生理(生命起源、懷孕與出生過程、生殖器官、身體結構和特徵、兩性差異的認識)方面的知識,也包含心理方面(性別角色的認識與發展、愛與情感的建立),以及社會發展(兩性交往互動、家庭的初步認識、性別保護和性別尊重)。因此這次活動的設計主要是透過科學、社會教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生命,愛惜生命,感恩父母。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生命資源。自然界的生活是直觀的、具體的、現實的、豐富的,是目的、意義與價值的源泉。因此這次活動透過讓幼兒參觀周圍環境,瞭解周圍大自然中的各種生命現象,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感受生命的美好,萌發幼兒珍惜生命、愛護生命,保護、尊重各種生命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戶外參觀過程中,幼兒感受到植物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每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

  2、幼兒瞭解有生命的物體是不斷生長變化的,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礙,生命是脆弱的。

  3、初步萌發幼兒的生命保護意識,保護身邊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珍惜生命。

  【活動準備】

  1、幼兒園有種植園和飼養區,幼兒具有種植蔬菜和飼養動物的經驗。

  2、關於動植物的圖片、動植物生長變化的片段影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多媒體讓幼兒觀察,感受生命的生長變化。

  1、觀看圖片,認識有生命的事物。

  播放兩組圖片,一組是有生命的物體,一組是無生命的物體,讓幼兒觀察比較兩組圖片的異同。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初步感知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的特徵,並加以區分。

  2、觀看影片,瞭解生命的生長變化。

  播放植物的種植—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枯萎過程,以及動物的生長繁殖影片。

  幼兒討論:植物和動物分別是怎樣成長的,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礙呢?(瞭解生命成長的不容易)

  二、戶外觀察,感受身邊的生命。

  1、種植區、飼養區觀察。

  組織幼兒到種植區,觀察自己種植的蔬菜有什麼變化;然後到飼養區,看看飼養的動物相比之前有什麼變化?

  師:這些蔬菜都長得高高的,小動物們也都越來越壯,那小朋友們是怎樣照顧這些蔬菜和動物的?

  幼:······

  2、到幼兒園的花園觀察,滲透保護花草、動物的感情。

  組織幼兒觀察花園裡都有哪些植物、動物。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花園美嗎?為什麼呢?

  幼:······

  師: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花朵、小草,還有小鳥、蝴蝶等等,讓我們的花園很美麗。所以我們不可以摘花兒,隨意踐踏小草,不能傷害小動物。愛惜每一個生命,即使它是很微小的。

  【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看了圖片、影片,還在戶外尋找觀察植物、動物,瞭解到了這些植物和動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他們在適宜的環境中努力成長,就跟小朋友們一樣,在父母親人的照顧下慢慢長大。我們要小心呵護每一個的生命,即使它很微不足道,像周圍的小花、小草、螞蟻等等。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家裡種植喜歡的植物,或者飼養一隻小動物。將植物或動物的成長過程、幼兒的照料過程記錄下來。感受生命的成長,培養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生命教育教案2

  一、教育活動的目的:

  (一)認知目標

  1、認識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

  2、認識生命的意義在於讓它充實,煥發光彩。

  (二)情感目標

  1、珍愛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個有志向的人,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祖國有用的人,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

  (三)行為目標

  1、增強應對挫折的勇氣,培養笑對困難、挑戰挫折的樂觀精神。生命教育主題班會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的處世態度,不斷充實自己的生命,不斷增加生命的分量。

  二、教育活動準備:

  1、查閱報刑雜誌,收看電視或利用網路資源等,獲取全世界及我國一些人(特別是孩子)由於輕視生命、忽略生命而捨棄生命的資料(較詳細的),他們的輕生給周圍的親人與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影響。

  2、做二項調查。

  ①調查一個嬰兒從形成受精卵到生產的過程(可以找父母或醫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父母、親朋都做了些什麼?

  ②調查自己身邊的不同層次、不同年齡階段、不同職業的人,瞭解他們是怎樣度過一生或準備怎樣度過一生的。他們認為,怎樣的人生才是充實的,有意義的?

  三、學生思想行為現狀分析:

  1、當代的中學生因所處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很優越,因而養成了一種安逸享樂的習慣,解決困難的能力,心理承受力都較差。因此,當困難(在成人眼裡算不上困難)突然降臨時,往往不知所措,採取逃避的態度,有的甚至“輕生”。

  2、由於學生家庭環境相對優越的影響,再加上社會上一些“讀書無用論”、“不讀書也能跟著走進二十一世紀的殿堂”等消極處世觀念的影響,現在有很多同學缺乏理想,缺乏積極進取精神。

  四、教育活動內容:(班會內容和議程)

  1、師匯入: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於有生命的存在。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無數的生命,而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生命。那麼,我們關注過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嗎?(現場調查)今天,讓我們來關注自我,關注我們的生命。

  2、師: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來之不易的。

  課件展示:

  a小孩分娩的部分畫面;

  b公園裡孩子們自由歡樂的畫面;一家人團聚時的歡樂場景。

  3、師:請同學們根據調查,結合提示的問題,自由發言。

  課件展示問題:

  a小孩出生前,要在母親肚子裡呆多長時間,這段時間裡,媽媽應注意些什麼?媽媽的身體狀況與情緒有怎樣的變化?爸爸應注意些什麼?

  b當得知媽媽懷了小孩後,周圍的親人有怎樣的表現?

  c小孩出生後,爸爸媽媽表現怎樣,親朋好友表現怎樣?

  4、生:學生朗誦抒情詩《熱愛生命》。

  5、師:生命是美好的。但有很多人卻無視它的存在,輕易的捨棄它。

  ①課件展示部分學生的調查資料(放音樂)。

  資料⑴一個初中生,他的父母因為對他希望很大,所以要求很嚴格。而這個學生成績也不錯,但似乎不能讓父母滿意,為此,常與父母鬧矛盾。終於有一天,這個學生在“無奈”的情況下,選擇了臥軌自殺尋求解脫。

  資料⑵一個高中生名王哲,品學兼優,被評為三好生。但由於一個偶然的原因,與一個本校同級的同學發生了誤會。而這名同學比較刁蠻,為此,屢次找王哲的麻煩,導致王哲的成績不斷下降,並要挾王哲:“如果不當眾向他道歉,他就永遠不會放過他”。王哲一想到自己是三好生,要當眾道歉,而且現在成績也一落千丈,就對那位同學一肚子氣,因此,暗下決心要除掉他。於是王哲尋找了一個機會,除掉了他,然後自殺了。

  資料⑶全球每年有100萬人死於自殺,而中國就佔了25萬。在這些自殺的人中,青少年佔很大的比例。據世界太平洋保險組織專家分析,這些人自殺的主要原因在於心理素質差,承受困難的能力差。

  ②討論(學生公開發表自己意見)

  a以上那兩位同學的做法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嗎?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呢?

  b他們的這些行為給周圍的人會帶來怎樣的影響?c他們的這種表現是熱愛生命的體現嗎?

  5、師小結:生命是美好的,我們每個人都要關注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的生命。當困難降臨時,我們應當笑對困難,迎難而上,採取有效的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它,戰勝它。

  6、學生齊唱《明天會更好》。

  7、師:生命是可貴的!那麼,怎樣才算熱愛自己的生命呢?難道說僅僅讓生命存在就是熱愛生命嗎?

  ①課件展示幾幅畫面:

  a一些吸毒者吸毒的畫面。

  b未成年人在家閒居的畫面。

  c“乞丐”在街上行乞的畫面。

  d各種身份職業不同的人興高采烈勞動的畫面。

  ②學生討論:怎樣的人生才算有意義?才算真正的.熱愛生命?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熱愛生命應表現在哪些方面?(結合自己的調查及自己的感受發言)

  8、教師小結

  關注生命,熱愛生命,這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而關注人類自身,關注自我更是不容忽視。因為這是人類社會賴以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的生命,增強生命的份量,讓自己的生命煥發光彩。但“關注生命,熱愛生命”並不僅僅只是熱愛“自己”的生命,我們在熱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去熱愛他人的生命。我們在關注自己生命的時候,還要去關注別人的生命。這樣,我們這個世界才會是美好的。而現在美伊戰爭已打響,戰爭已帶來了無數人的傷亡。那麼,同學們,你們是怎樣認識這場戰爭的呢?這種做法是熱愛生命的表現嗎?大家下去後思考這個問題,並互相交流。

  五、教育活動小結:

  這次活動透過調查、採訪、歌曲演唱、朗誦、集體討論等形式同學們親眼目睹了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到了輕易捨棄生命,虛度生命給親人帶來的傷害。在活動中同學們的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得到加強,大膽進行社會調查並深入分析的能力得到鍛練,增強了應對挫折的能力,較好的達到了關注生命,熱愛生命的目的。

  六、教育活動效果:

  這是一次有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透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們明白了生命的來之不易,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在於讓它煥發光彩。增強了同學們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了積極處世的態度,達到了預期效果。

  生命教育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內容,感悟中心,揣摩詞語。

  2.培養學生當眾發表意見的能力。

  3.聯絡生活實際,暢談對人生的感悟。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

  2.揣摩詞語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內涵。

  2.暢談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在別人看來,她是個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樣生活走動,她的很多時光是坐在輪椅上度過的,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卻聲稱“活得十分富有”,為什麼呢?因為她擁有一個豐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構成這個天地的,是她對自然、對生命的感悟。

  她並未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相反的,她有對生命更強烈的呼喚。她曾經在一篇文中寫道“不論你處在怎樣一個多變的世界,經歷怎樣的人生,生命中還是有一些極其可貴的珍寶,需要我們終身護守、珍惜,不容它輕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現了她對生命的態度。

  二、初步感知課文: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課文朗讀,學生初步感知全文。

  2.學生一起朗讀課文。

  3.指讀文下注釋。

  三、讀、賞析:

  1.導讀:下面我們就對文章的`一些精彩內容進行研讀,對文章所表刻內涵加以深入地理解。

  2.自讀、討論:

  1)本文共寫了幾個事例?作者從中分別感悟出什麼?

  2)作者對生命有著怎樣的理解?

  3)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4)劃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朗讀並體會其作用。

  5)聯絡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理解。

  3.歸納總結:

  1)三個事例。

  事例一飛蛾求生那翅膀在我手中掙扎的生之慾望,令我震驚,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事例二瓜子抗爭那一股足以驚天憾地的生命力,卻令我有種肅然起敬的感動。

  事例三聆聽心跳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隨文評點“對自己負責”的含義。)

  2)三點。

  思考一: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思考二: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思考三: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3)略。

  4)略(可討論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

  四、總結全文:

  一節課結束了,但我們的生命依然漫長,此時此刻,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一句話,她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總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五、拓展訓練:

  1.寫一則讀後感,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2.自找有關研讀生命的文章,更深層次上理解生命的意義。並寫出體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