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雨是什麼》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雨是什麼》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雨是什麼》

  活動意圖:

  幼兒對雨十分好奇,有濃厚的興趣,也有很多疑惑,並對此充滿幻想。抓住幼兒這一興趣點,根據大班幼兒思維和認知發展的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利用視、聽、講、做的結合,幫助幼兒感知和了解雨的特徵、用聲音和動作對雨進行模仿,引發幼兒對雨的思考,開啟幼兒思維的空間,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並在活動中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

  活動目標:

  1、畫雨形成的迴圈圖。

  2、探究雲和風的關係。

  3、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課件《小水滴旅行》,雲和風頭飾,紙和蠟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

  小花,小草,小樹,小鳥和小朋友都說太熱了,要被曬乾了。幫他們想辦法。

  二、欣賞課件《小水滴旅行記》。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雲幫了什麼忙?(許多雲聚在一起,負荷太重,變成雨滴往下落)

  2、雲是怎麼形成的?它們怎麼會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變成了雲,天空中有很大的風,吹得雲很冷很冷,它們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麼形成的?(江河裡的小水滴被太陽曬得暖暖的,它們變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畫雨形成的迴圈圖。

  1、討論。

  2、分組合作畫雨迴圈圖。

  五、遊戲:雲彩和風兒

  幼兒演風和雲。

  扮演“風”的幼兒站在周圍一圈,用力吹氣,扮演“雲”的幼兒先表現出各自的形態,然後慢慢聚集在一起。當所有的雲聚在一起時,發出“嘩啦啦”的雨聲。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透過圖片、欣賞課件、遊戲表演,一環緊扣一環,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迴圈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迴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從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發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