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百花園一》教案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隔音符號,並瞭解它的作用。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並體會其表達效果。
(3)交流閱讀本單元課文後的感受。積極參與,發表自己的個性見解。
(4)閱讀短文《倉頡造字》,瞭解倉頡造字的前因後果。
(5)背誦積累古詩《春夜喜雨》。
(6)口語交際:演講自己喜歡的神話、傳說故事。
(7)習作:編寫科幻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對比中發現,增加認識與理解。
(2)說說議議,瞭解神話傳說的特點,表達自己喜愛的理由。
(3)讀讀背背,拓展閱讀與積累。
(4)想想寫寫,自由創作,表達真情實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濃厚興趣。
(2)感受神話傳說的生動有趣,體會人們的美好情感與願望。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對比體會,感悟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2.難點:瞭解神話傳說的特點,大膽創作。
3.關鍵:積極參與課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課時劃分:
四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溫故知新”部分的五項內容。
教具準備
1.實物投影儀或小黑板塊。
2.查閱資料,瞭解漢字的由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漢語拼音
1.學生自由認讀題中的上下兩行音節。
2.說說自己的發現。
(1)我發現上下兩行的音節中拼音字母都一樣.可拼出來的字卻不一樣。
(2)我發現下一行的音節中間多了一個“’”,叫隔音符號。
(3)我發現在音節中間加個隔音符號後,一個音節就被隔成兩個音節。
3.教師小結:是的.雖然上下兩行的音節中拼音字母一樣.但卻有著天壤之別,上一行的拼音字母組成的只有一個音節,而下一行的拼音字母中問加個隔音符號後,所表示的是兩個音節,隔音符號前面部分是一個音節.隔音符號後面也是一個音節。
4.學生再次拼讀音節,加深認識。
5.引導探究:那麼,什麼情況下要使用隔音符號呢?請大家認真觀察下一行中音節,看誰從中有所發現。
6.學生觀察發現,指名反饋。
(1)隔音符號後面的音節,都是以a、e開頭。
(2)隔音符號後面的音節,都沒有聲母。
(3)隔音符號後面的音節,都是韻母。
7.教師小結.講清隔音符號的用法:同學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發現了隔音符號的不少秘密。我們知道,音節一般是由聲母和韻母組合而成的,且聲母在前,韻母跟在後,而有一種特殊的音節只是由韻母組成,沒有聲母,稱為零聲母音節,如文中的“ān、àn”等,當這些零聲母音節跟在其他音節後面時,很容易與前面的音節混淆起來,這時候,就要加個隔音符號把兩個音節隔開拼讀。
8.學生再讀題中第二行的音節,認清隔音符號的書寫位置。
二、詞語辨析
1.學生自由認讀句子,思考括號內的問題。
2.小組交流各自的理解。
3.逐題指名反饋,理解句子中的帶點詞語.體會其表達效果。
(1)人們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為什麼用“哀求,”而不用“請求”?)
①理解:“哀求”的意思是苦苦請求。
②體會:身陷洪災中的人們無家可歸,死傷無數.但卻無力對付洪水.他們只能寄希望於主宰萬物的天帝,懇切希望天帝能斥退洪水解救他們.句中的“哀求”更能體現出人們的悲慘遭遇和極度渴望的心情,“哀求”表達的意思比“請求”要深些。
(2)沒有火來照明,就只好在無邊的黑暗中,熬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把“熬過”換成“度過”好嗎?)
①理解:“熬過”的意思是忍受(艱苦的生活)。
②體會:“熬過”一詞更能說明人們沒有火的生活是多麼的痛苦和淒涼。
(3)直到現在,希臘人對普羅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稱他是“人類的大恩人”。(是用“敬仰”好,還是用“敬佩”好?)
①理解:“敬仰”的意思是敬重仰慕。“敬佩”的意思是敬重佩服。
②體會:普羅米修斯為造福人類冒險偷取火種,寧可忍受可怕的刑罰而決不認錯,更不歸還火種的獻身精神,不僅受人敬重,也為人景仰,因為這是常人無法做到的。而“敬佩”的敬重程度不如“敬仰”深刻,人們對普羅米修斯的感情不僅是敬重與佩服。
(4)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名叫女媧。(把“神通廣大”換成“聰明美麗”好嗎?)。
①理解:“神通廣大”的意思是:本領特別高明,有著無所不能的力量。“聰明美麗”的意思是:心思敏捷,外表漂亮。
②體會:女媧創造了人類,足可見她的本領極其高明,有著非凡的力量,概括的寫出了女媧的特點,也為後文女媧創造人埋下了伏筆。所以用“神通廣大”來形容女媧比用“聰明美麗”更準確、更恰當。
4.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加深對帶點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認識。
5.教師小結: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還要聯絡上下文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並從中學會準確、生動地運用詞語來表情達意。
三、拓展與交流
1.指名讀本題中的交流提示。
2.明確本次交流的內容:暢談閱讀本單元課文後的感受,體會神話傳說中的大膽而豐富的想象。
3.學生閱讀題中學習夥伴的發言,加以借鑑,開啟思路,暢所欲言。
(1)發現神話傳說中想象很大膽、很豐富、很神奇的細節。
(2)介紹對故事情節或人物的認識與體會。
(3)說說自己透過閱讀,對文中所用的寫作方法的認識與收穫。
4.學生先獨立準備,再在小組自由交流,最後指名錶達,進行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古代勞動人民用大膽、豐富的想象,編織了神奇的夢想。而我們在閱讀這些生動的神話傳說時,也要邊讀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從文中體會古人對真善美的頌揚、對假惡醜的鞭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要從文中體會想象的魅力,在創作中學會運用。
四、閱讀平臺
1.教師導言: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女媧造人》,這節課,我們要來閱讀《倉頡造字》這篇短文。
2.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3.教師導讀:倉頡是何許人,他為什麼要造字,又是怎樣造字的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故事吧。
4.學生自由閱瀆,瞭解故事內容。
5.指名反饋,交流各自的閱讀理解。
(1)倉頡是何許人?
(倉頡是黃帝手下的一位臣子,聰明能幹,愛動腦筋想問題)
(2)倉頡為什麼要造字?
(黃帝派倉頡管理財物但隨著財物數量的不斷增加變化,倉頡光憑腦子已經記不住了,後來用打結、數貝殼的方法也不行了,於是他冥思苦想,該用什麼辦法才能把事情都管理好)
(3)倉頡是怎樣造字的?
(倉頡細緻地觀察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湖泊,以及鳥蟲魚獸、草木器具,按照它們的樣子,造出各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倉頡把這種表示一定意義的符號叫做“字”)
(4)倉頡造字受何啟發?
(有一天,倉頡到南方去打獵,看見一隻巨龜,發現龜背上有很多青包的花紋,透過研究,他覺得龜背上的花紋好像是有意義的,從中受到啟發,想到用一些符號來表示事物)
6.集中討論:為什麼說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1)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發表自己的想法。
(2)教師小結,統一認識:因為有了文字,人們就可以用文字來表達心意、記載事情,這樣便於記錄、便於管理、便於交流,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文明的發展,所以說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五、積少成多
1.學生自由讀古詩《春夜喜雨》,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3.展開想象,讀懂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詩意:好雨似乎知道應該下雨的時節,正當植物萌發生長的時候.它隨風在夜裡不聲不響地滋潤萬物。放眼望去陰雲密佈,天上地下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發出一點光亮。天亮的時候去看雨水滋潤過的花朵,紅豔欲滴,整個錦官城匯成了花的海洋)
4.瞭解詩中作者所捕寫的春雨的特點。
(1)下雨時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2)下雨方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雨前景象:野徑雲俱黑。
(4)雨後景象:花重錦官城。
5.體會詩人的情感。
(作者從不同角度細緻地描寫了春雨的特點.刻畫了春雨的寂靜和美麗,表達了對春雨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6.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加以背誦。
六、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收穫多多,一是認識了隔音符號;二是透過換詞比較,體會了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交流了閱讀本單元課文的感受,體會到了神話故事中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四是瞭解倉頡造字的傳說;五是學習杜甫的名詩《春夜喜雨》。
七、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古詩《春夜喜雨》。
2.向家人講述《倉頡造字》的傳說。
3.閱讀其他的神話與傳說。
4.選用課時作業最佳化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活動:我喜愛的神話、傳說故事。
課前準備
回憶自己閱讀過的神話、傳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