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骨教案範文

骨教案

骨教案範文

  骨教案

  骨教案 體驗皮膚的溫度覺

  問題:人體能感到溫度的變化,離不開皮膚中的溫度覺感受器。當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溫度時會感到冷;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會感到熱。怎樣利用實驗的方法來體驗溫度覺?

  實施方案:

  材料:3個燒杯、適量的溫度不同(冷、溫、熱)的水。

  方法:

  ①用3個燒杯分別裝上冷水、溫水、熱水;

  ②將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時將右手食指浸入熱水中,3分鐘後將兩隻手指同時取出;

  ③再將手指同時浸入溫水中,分別體會感覺。

  冷水

  熱水

  溫水

  右手感覺

  熱

  冷

  左手感覺

  冷

  熱

  現象分析:

  (1)左手皮膚溫度高於冷水溫度,人覺得冷;

  (2)右手皮膚溫度低於熱水溫度,人覺得熱;

  (3)3分鐘後兩手同時放入溫水中,左手皮膚溫度低於溫水溫度,人覺得熱;右手皮膚溫度高於溫水溫度,人覺得冷。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運動系統的組成。

  2、能說出骨的各結構名稱及作用。

  3、說明骨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

  4、知道骨的生長的基礎知識和體育鍛煉對骨的影響,以及骨折急救的知識。

  能力目標

  1、明確觀察目標,有序地觀察長骨的結構,分析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培養學生觀察及分析能力。

  2、透過鑑定骨的成分實驗,及對實驗觀察的分析和討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透過骨的結構及功能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辨證觀點。

  2、透過設計骨成分的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自覺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姿勢。

  4、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體系

  (二)教材分析:

  關於骨的結構和功能的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而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骨的成分是本節的 教學重點,鑑定骨的成分;骨的成分與物理性質的.關係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先讓學生觀察實物(長骨),及實驗(鑑定骨的成分)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三)教法建議:

  骨的結構可以採用邊觀察實物邊講解的 教學方式進行,在讓學生觀察長骨的結構時,可以先讓學生想想人體長骨所在的位置,它應該承擔什麼作用,這個作用需要人體長骨具備什麼樣的結構,是中空的管狀結構還是實心的結構。讓學生討論分析,想想其中的道理何在。當學生認識統一時,再讓學生做實驗觀察長骨的結構。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建立人體長骨是一箇中空的結構的概念。然後學生進行實驗觀察時, 教師可圍繞長骨的功能逐漸展開讓學生認識長骨的各部分結構(骨膜、骨質、骨髓)。為了使觀察目標性、針對性強, 教師應提出明確具體的觀察內容及思考問題,最好設計觀察表格讓學生記錄。觀察後及時對學生檢查反饋。最後由學生歸納,總結出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長骨適於運動的結構特點。另外 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如講骨膜的功能,可以聯絡骨折後骨的癒合是依靠骨膜的作用。又如用腳踏車架的空心鋼管作比喻,來說明長骨的管狀結構既堅固又輕便,適於運動的特點。 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做到觀察實物或標本與掛圖相結合。這種 教學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鑑定骨成分的實驗,建議採用探究式方法進行。 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課題。 教師取一根長骨,用力折,很難折斷,敲打幾下,不容易破碎。再取一根魚肋骨,用手輕輕彎彎,看著彎曲的程度。指出骨有一定的硬度和彈住。這時提出:骨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呢?再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提出假設:骨由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根據假設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最後讓學生透過實驗現象分析出造成骨的兩種特性的原因是骨具有的兩類化學成分——有機物和無機物,得出結論:骨是由硬脆的無機物和柔韌的有機物組成的。骨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現在硬度和彈性兩方面。指出骨的物理特性是由骨的成分決定的。

  為做好鑑定骨成分的實驗,煅燒的骨可以選用塊狀薄片,脫鈣的骨可以選用細長的魚肋骨。這樣效果較好;還可以節省時間。骨的脫鈣需要一定的時間, 教師最好在課前預先做好一份,待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完後。可以先觀察 教師預先做好的那份結果,課後再觀察自己所做的結果。在學生做實驗前, 教師必須指出本實驗的注意事項如怎樣正確使用酒精燈,不能直接用手摸浸泡在鹽酸中的脫鈣骨,以防灼傷等。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兩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