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的教學教案範文
第三章 物質的量
第一節 物質的量(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概覽: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mol,瞭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之間的關係;瞭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瞭解提出摩爾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3、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係。
(二)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邏輯推理和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透過對概念的透徹理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教學過程:
[引入] 複習C + O2 =CO2指出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在實驗中,我們可以取12gC和32gO2反應,而無法只取1個C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那麼12gC中含多少個C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學習“第三章 物質的量”。
物質的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離子,這些微觀的看不見的粒子怎樣與宏觀的便於稱量的物質聯絡起來呢?科學上採用“物質的量”將它們聯絡的。
[板書] 第一節 物質的量
物質的量也是與質量、長度一樣的物理量。單位為摩爾,符號為mol
[板書] 一 物質的量
1. 物質的量及其單位——mol
基本物理量
長度
質量
時間
電流強度
物質的量
熱力學溫度
發光強度
單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