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四年級上冊第一課時《母雞》優秀教案

四年級上冊第一課時《母雞》優秀教案

四年級上冊第一課時《母雞》優秀教案

  【教學簡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透過比較老舍兩篇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匯入新課

  1.交流課前收集的關於母雞的見聞或資料。

  2.匯入新課:

  貓是一種很平常的小動物,可是在熱愛社會的老舍先生看來,卻如同一個既可愛又淘氣的孩子。那麼,老舍眼裡的母雞又是怎樣的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母雞》。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出生字並讀一讀。

  把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再讀給全班聽一聽。

  3.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4.課文寫出作者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再次讀文,找出反映這兩種觀點的句子。

  ──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把這兩句話讀一讀,體會“一向”、“不敢”。

  三、自主探究,自主感悟

  1.弄清課前“連線語”中提出的兩個問題:

  (1)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2)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2.自主閱讀,邊讀邊批註。

  3.交流感悟,合作探究

  四、彙報交流,品評體會

  1.體會交流第一問題:

  (1)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致怎樣的母雞?

  (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

  (1)老舍先生對待母雞的情感,前後是怎樣變化的?

  (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3)討論:是什麼讓作者“一向討厭母雞”?又是什麼讓作者“不敢討厭母雞”?

  (4)重點語句解析:

  ①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這是作者誇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炫耀。聾子本來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討厭母雞的情緒。)

  ②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都是在寫母親,對母親的讚頌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為母雞身上所表現出的母愛所震撼,認識到天地間所有的母親都是英雄。這是對普天下所有母親的讚頌。)

  ③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作者用“不敢”來表明自己對母雞情感的變化。他此時已不是簡單的喜歡,而是對母愛的一種純潔、神聖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2.體會交流第二問題:

  比較一下,本文和《貓》兩篇課文在寫法上個有哪些特點?

  (1)兩篇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渾然一體。

  (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透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5)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師:同樣是寫小動物,用的方法不同,給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學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要注意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1.中心:

  《母雞》這篇課文透過描寫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說明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表達作者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可改為“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嗎?為什麼?

  3.積累詞句:

  感興趣的詞語勾一勾,句子寫一寫,讀一讀。

  六、作業佈置

  1.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母雞 討厭:無病呻吟 欺軟怕硬 炫耀成績

  尊敬: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