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溪流的歌》第二課時教案

《小溪流的歌》第二課時教案

《小溪流的歌》第二課時教案

  1、 說明版本

  《小溪流的歌》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版)七年級上冊。

  2、 教學思路

  教學內容:

  《小溪流的歌》是一篇文字優美、內蘊豐富的童話。作為教讀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授有關的童話知識,以及認識學習童話的規律,熟讀課文,對文章內容做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充分認識童話的特點,並且能嘗試創作短小的童話作品。

  教學要求: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夠根據動畫顯示覆述文章內容,並就文題提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發現、總結解決問題的規律,然後學生自己歸納童話的特點,最後能自己創作簡短的童話。

  學生情況: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童話並不陌生,接觸的童話作品也很多,但真正進行的研讀與分析卻極少,更不瞭解童話的特點,也不太會欣賞。這個時期的中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極強的學習好奇心,好調動,易啟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課文內容的理解,充分認識童話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運用所學童話知識創作簡單的童話。

  情感目標:透過童話的學習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向善的品質、樂觀的心理。

  3、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改革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師生關係的鉅變。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地位,教師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服務,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教會學生方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1)、充分調動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積極性。請學生利用電腦動畫對課文進行多樣性複述,並且由學生自評,教師點撥,藉此回顧文章內容,加深理解,也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就文章題目提出思考問題,同時把問題層次化,明確這是自學的一種方法。

  (3)、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自己解決問題。

  (4)、調動學生實踐的興趣,自己嘗試進行創作童話。

  4、 教學流程:

  (1)、常規活動:課前說話練習。(透過階段性的口語練習,達到提高學生聽話說話能力的目的)。

  (2)、匯入新課,板書課題。(透過對前一課時學習內容的簡單回顧,匯入此課時的學習,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3)學生複述課文內容,教者用動畫配合。(目的是再現文章內容,培養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學生根據題目提出本節課研討的重點內容。(教給學生分析文章的方法。並且有針對性的研究問題)

  (5)首先明確要最先解決的問題,以此學生髮現分析問題的規律,自由討論已經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方法,透過討論,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推動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並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6)、學生將自己的感悟用簡潔的語言寫到黑板上,並且闡述獲得這一感悟的過程。(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發現、體味、欣賞、表達。體會學習的樂趣)。

  (7)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創作意圖。為自己創作做準備。(利用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確童話創作的目的性,針對性,使得學生在腦中形成創作童話要有目的,有針對的進行)。

  (8)學生總結童話的特點(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再一次加深對童話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及理解)。

  (9)給出練習,學生自由創作,並講述評價。(這是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10)教師小結。(教師在此環節給予學生很高的評價,讓他們有成就感,有被肯定的自豪感,使得學生對下一次自主學習產生嚮往)。

  (11)宣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