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有趣的小烏龜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有趣的小烏龜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有趣的小烏龜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一、活動背景:

  自然角新增的小烏龜,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孩子們的表現各異,有的用手去捉弄小烏龜,有的不斷地給它餵食,有的充滿好奇卻不敢走近……推而廣之,我覺得孩子們對小烏龜的這種態度,肯定也表現在對待其他小動物上。親近小動物、喜愛自然,體驗和諧,這是喚起孩子"自然之心"的必由之路。就從身邊的小烏龜開始吧,帶幼兒逐步踏上親近自然的旅程。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猜、看、想的過程中瞭解小烏龜的特徵和生活習性。

  2.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表達自己對小烏龜的猜想和觀察結果。

  3.愛護小烏龜,喜歡動物朋友,激發對小動物的親近之情。

  (二)活動準備:

  1.教具:

  小烏龜的分步出示圖(圖一蛋、圖二尾巴、圖三腳、圖四頭、圖五身體)、"有趣的小烏龜"表格。

  小烏龜的鼻子、背、腳圖片,小烏龜的影片、歌曲《走路》

  2.學具:實物小烏龜每組一隻

  (三)活動過程:

  1、猜--初步瞭解小烏龜的特徵。

  師(出示圖1 ):剛才老師在小河邊看到了一樣東西,看看是什麼呀?

  幼:蛋寶寶

  師:蛋裡藏著誰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師:我們一起請它出來吧

  師:咚咚咚,小小蛋兒把門開,讓我猜猜你是誰?大家一起來唸吧。

  師(出示圖2 ):咦,露出了一個小尾巴,是誰呀?(幼兒猜測)

  師帶領幼兒念:咚咚咚,小小蛋兒把門開,讓我猜猜你是誰?

  師(出示圖3 ):這是誰的腳呀?(幼兒猜測)

  師帶領幼兒念:咚咚咚,小小蛋兒把門開,讓我猜猜你是誰?

  師(出示圖4 ),小小蛋兒把門開,開出一隻什麼?(幼兒猜測)

  師(出示圖5 ),開出一隻--小烏龜。

  師小結(把圖2-圖5貼在表格中):剛才我們看到蛋殼裡鑽出的頭、殼、腳和尾巴,猜出了一隻小烏龜。

  我們一起來跟小烏龜問聲好。

  (評析:小烏龜的出現,是讓孩子帶著強烈的好奇心,經過他們的聲聲呼喚而露出全貌的。這一環節孩子與小烏龜的互動,是巧妙而無痕的:孩子在不斷肯定與否定的大膽猜測中,逐步關注了小烏龜身體各部分的明顯特徵,為下一環節的認識小烏龜身體特徵,打下了伏筆。)

  2、看--進一步認識小烏龜特點

  (1)提出觀察要求

  師(出示實物烏龜 ):小烏龜是怎樣的?請你用小眼睛看一看,也可以用手輕輕地碰一下小烏龜的背上的殼。

  (2)幼兒分組進行觀察,教師指導。

  (3)觀察後討論和記錄表格

  A 討論和記錄小烏龜的頭

  師:小烏龜的頭上有什麼呢?

  幼A:眼睛。(教師在表中畫出眼睛)

  幼B:嘴巴。(教師在表中畫出嘴巴)

  幼C:鼻子。

  師:鼻子在哪裡呢?有幾個鼻孔?

  教師出示放大的烏龜圖,引導幼兒觀察鼻子。(教師再在表中畫出鼻子)

  B 討論和記錄小烏龜的身體

  師:小烏龜的身上有什麼呢?

  幼A:殼。

  師:這個殼是怎樣的?

  幼B:跟石頭一樣硬硬的。(教師在表中畫出殼、硬硬的石頭)

  幼C::殼上還有一個個方塊呢。(教師在表中畫出龜殼上的花紋)

  C 討論和記錄小烏龜的腳

  師:它有幾條腿呢?

  幼A:四條腿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二、三、四。(教師記錄四條腿)

  師B:腳上還有什麼?

  幼C:腳趾頭。

  師:有幾隻腳趾頭呀?一起來數一數。

  D 討論和記錄小烏龜的尾巴

  師:它還有個尾巴呢,你覺得烏龜的尾巴是怎樣的?

  幼A:長長的

  幼B:細細的

  幼C:短短的

  師:小烏龜的尾巴到底是長長的,還是短短的?

  幼兒爭論。

  師(出示不同的尾巴):我們來看看圖上的小烏龜吧,原來有的小烏龜,尾巴是細細長長的,有的小烏龜,尾巴是粗粗短短的。(教師記錄不同的尾巴)

  (評析:與實物小烏龜的互動,利於幼兒在真實情景中,瞭解了小烏龜的特徵。雖然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但幼兒的觀察基本還是處於無序狀態。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巧妙地運用了表格,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討論,整理,有效地幫助幼兒提升了經驗。)

  (4)觀看影片,瞭解烏龜的生活習性

  A 師:你看到小烏龜是怎樣爬的?

  幼A:慢慢的。

  幼B:四隻腳一起走呀走。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幼學習小烏龜走路。

  B 師(讓小烏龜翻身):哎呀,小烏龜摔了一跤,四腳朝天了,它會自己翻過來嗎?

  幼A:會。

  B幼:不會。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

  用影片轉換儀觀看小烏龜翻身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它,真是隻勇敢的小烏龜。

  C 師:小烏龜還有哪些秘密?我們一起來看一部關於烏龜的錄影。

  播放錄影。

  師:小烏龜喜歡在哪裡玩?

  幼A:在水裡游泳。

  幼B:在沙地上爬來爬去。

  幼C:在石頭上捉迷藏。

  師:看看小烏龜遇到危險的事情,會怎樣呢?

  幼A:把頭藏起來

  幼B:把頭和腳都藏起來。

  幼C:把頭、腳和小尾巴都藏起來了。

  教師總結烏龜的特點:會在水裡、沙地、石頭上爬行,遇到困難,會把頭和身子、尾巴都藏起來。

  (評析:在動態的環境中,尋找小烏龜的秘密。真實情境加電視錄影的方式,不斷地拓展著幼兒的認知:在模仿中,感受小烏龜的爬行;在猜疑中,目睹小烏龜的翻身;在好奇中,認識小烏龜的逃生秘訣。教師的.主導作用,都暗化在教學材料的提供中,以片言隻語的點撥,不斷地啟發著孩子思維的運轉。)

  3、想--怎樣和小烏龜做朋友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經常去捉小烏龜,小烏龜會怎樣呢?

  幼A:小烏龜心理不開心。

  幼B:小烏龜生氣了。

  幼C:小烏龜會很難受,哭了。

  師:所以我們不能經常去捉小烏龜玩。這樣小烏龜才會和你做好朋友。

  師:我們要和小烏龜做好朋友,還要餵給它喜歡的食物,你知道小烏龜愛吃什麼嗎?

  幼A:烏龜飼料

  幼B:小魚小蝦的肉

  幼C:還有豬肉

  幼D:我家的小烏龜喜歡吃螺絲肉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點選課件,出示相應物品。

  師小結:小烏龜喜歡烏龜飼料、小魚小蝦的肉、豬肉、小螺絲肉等,這些都是它的美食。

  (評析:怎樣和小烏龜做朋友,需要從情感上引起孩子的共鳴。從小烏龜的不喜歡,到小烏龜的喜歡,孩子不但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了和小烏龜做朋友的欲X,更瞭解了和小烏龜做朋友的方法,為現實生活中的和小烏龜和諧相處,提供了行動保證。)

  4、學--模仿小烏龜的動作

  小烏龜還有許多好朋友呢,他們一起出去春遊啦,我們來學一學吧。

  放音樂《走路》,孩子邊模仿小動物走路,邊走出教室。

  (四)活動延伸:

  平時帶領孩子照顧好自然角的小烏龜,進一步探究小烏龜生活特點,和進食特點,並進行好觀察記錄。

  三、活動評價:

  活動以明暗兩條主線進行貫穿,暗線體現在:孩子對小動物有著天生的好奇心,如何引導孩子從"好奇心"走向"探究心",以至滿懷"愛心",成為該活動的主旨。明線體現在:本活動以"表格記錄"為主線貫穿活動,採用"猜、看、想、學"四大環節,不斷地激發著孩子的探究心。孩子與烏龜圖片、烏龜實物、烏龜影片產生多種互動,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不斷累加,隨著表格記錄的逐步豐富,孩子的探究能力也在逐步升級中。

  活動中,孩子笑聲陣陣、驚喜連連,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成為了學和玩的主人。以身邊的平凡之物為媒介,讓整個課堂,充滿自然的魅力和充盈的生命力,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