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教案範文

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教案

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教案範文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立似的分佈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說說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後由學生髮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裡?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髮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說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臺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官渡之戰200年袁紹與曹操

  二、赤壁之戰208年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

  三、三國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

  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