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香菱學詩公開課教案

香菱學詩公開課教案

香菱學詩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紅樓夢》的藝術成就,不斷提高古典文學修養。

  2、討論分析香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紅樓夢》的主題思想,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究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

  2、賞析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學難點】

  1、揣摩香菱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探討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語文有何幫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紅樓夢》是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翻看副冊時,首先看見畫著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幹,蓮枯藕敗,寫著: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這首判詞說的就是今天這篇小說的主人公香菱。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影視劇作品中的香菱。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香菱學詩。

  二、資料助讀

  教師一邊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件,一邊依照課件中的內容進行介紹。

  1、作者簡介。

  2、《紅樓夢》簡介。

  3、關於香菱。

  三、泛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從整體上感知全文。

  2、學生讀課文,結合註釋,把握文意,標示出香菱學詩的幾個階段,並畫出文中表現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

  四、精讀課文,突破重點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後各組選出代表發言。

  1、香菱學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2、黛玉的教學方式有什麼特點?

  3、作者運用了怎樣的側面描寫?

  教師明確:

  1、香菱初學寫詩就寫出了那樣的好詩,決非偶然。作者認為這是由於她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意思是她把全副精力都用在寫詩上,執著地追求實現自己的目標。這是她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除此而外,也還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因素。其一,香菱有良好的資質,入園前儘管家務繁忙,卻能忙中偷空兒讀幾首詩,這證明她決非一個俗人;入園後聽黛玉講詩,她的反應極快,例如黛玉談到有了奇句,加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她產即悟出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這又證明她的感悟能力非同尋常。其二,有好的引路人,無論黛玉還是寶釵,對香菱的指導都用點撥的方式,三言兩語點出要害,使香菱知所取捨,逐步領悟詩中三昧。其三,大觀園是個美好的地方,跟園外黑暗、汙濁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對比,香菱來到這裡,彷彿到了另一個世界,特別是寶玉、探春等人對她的關愛和讚揚,更使她感到人間的'溫暖。她得到了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聰明才智終於顯露了出來。正如寶玉所說,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惰性的。

  2、黛玉講詩的針對性很強,一開講就針對初學詩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則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談及立意的重要性,這不僅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確了讀詩的要領。接著又針對香菱喜愛淺近詩句的傾向,給她開列了書目,按照當時人們詩必盛唐的主張,將王維、杜甫、李白三們大詩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對詩的品味。待到香菱讀完王維的五言律詩後,黛玉又跟她講究討論,一步步地深入詩的意境,真可謂循循善誘。

  黛玉指導香菱寫詩也頗有特色,例如命題後,又指定了韻部,這看起來嚴了一點,但屬十四寒的字相當多,不限字,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又如對香菱的前兩稿,她的批評很嚴厲,卻又鼓勵香菱:另作,而如何另作,她一句也不說。這種指導方式可謂嚴而不苛,引而不發,對苦志學詩的香菱來說是很適合的。

  可以說,黛玉的正確指導也是香菱進步很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3、香菱苦志學詩,定釵因和她同住蘅蕪苑,所見最多,感受也最深切,她說的這個人定要瘋了可真是詩魔了你這誠心都通仙了等語,都有從側面烘托的作用。此外,寶玉說的我們成日吧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也可以看做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

  五、賞讀課文,學習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師提示:曹雪芹是橫絕千古的天才,他善於運用細膩準確的語言塑造人物。《紅樓夢》中400多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個個音容笑貌有別,性格鮮明獨特,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美感。人物出場入場、一顰一笑、歌哭笑罵、正經胡調等沒有一處不是活靈活現的。

  1、學生篩選描寫香菱專心學詩的語句,並作簡短點評。

  香菱面聆黛玉教誨後,於是按要求借書吟讀。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其苦心、專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讚歎。

  當香菱拿到寫作詩題後,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或坐臥不定終得一首,因措辭不雅要求重寫,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這段文字表現香菱構思時的專注神情,出神說明浮想聯翩;摳土說明反覆斟酌;皺眉說明用字不妥:含笑說明有了奇句,感到滿意、欣慰。

  寫第三稿時,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甚至夢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香菱的苦心、專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對這樣一個一心撲在詩歌創作中的人物,作者準確描寫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變化,聯絡香菱的苦心學詩與她的悲慘身世,我們怎能不感嘆造物者的不公。這種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值得我們借鑑。

  2、聚焦側面描寫,體會人物形象的豐滿、生動。

  學生解讀文中有關寶釵、寶玉的相關語言描寫,體會側面描寫的作用。

  如:寶釵: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呆子了這個人定要瘋了可真是詩魔了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

  寶玉: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麼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

  這些都是香菱苦志學詩在周圍人們心上的折光反映。側面烘托會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生動,更具體感人。

  六、課堂小結

  香菱學詩,意趣無窮,印證了古已有之的治學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懸想階段: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階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頓悟階段:眾裡尋他幹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懸想到苦索到頓悟,曹雪芹為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學詩的借鑑,更是做人成大事業大學問的道理。本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值得反覆玩味、終生思考的。

  七、佈置作業

  小說詳細敘述了黛玉指點學詩門徑、香菱變讀詩體會及香菱苦心寫詩的經過,覺得其中哪些內容對你的閱讀或者寫作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