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優秀教案設計範文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優秀教案設計

《我驕傲,我是一棵樹》優秀教案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味詩歌的內涵;學習多種修辭方法和象徵手法;理解“樹”的藝術形象

  2、過程與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運用朗讀,討論交流,。進行有效地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歌中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獻身的強烈願望和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樹的藝術形象,體味詩歌的內涵。

  2、品味含義深刻的語言。

  3、多種修辭方法和象徵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樹,無處不在,是那麼平凡,可有人卻願意做一棵樹併為之而驕傲,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著名當代詩人李瑛的一首詩歌:《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二、作者簡介

  李瑛(1926——)。現代詩人。河北豐潤人。少年時代家貧。194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並開始在刊物上發表詩作。先後擔任解放軍文藝社社長,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全國作協理事,中國筆會中心理事,《詩刊》編委等職務。李瑛善於從小處落筆,從具體的區域性生活現象入手,努力揭示其中蘊涵的時代特特色和時代內容。對生活現象的特徵,尤其是帶自然景色有敏銳細膩的感受力,他善於一鮮麗的形象寄託雄闊的情思,以柔婉的抒情突現剛健的思想力量。他的代表作有長詩《一月的哀思》、《在燃燒的戰場》。《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是他在1980年出版的一本詩集中的代表作。

  三、解題

  從文章的題目來看,詩歌的感情體現在哪兩個字上?

  四、朗讀詩歌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選出自己喜歡的詩節反覆誦讀。

  2、為同學朗讀自己喜歡的.詩節。要求(讀出詩中“驕傲”的情愫)。

  五、深入理解並賞析

  1、詩人透過想象把“一棵樹”塑造成怎樣的一種形象?它生長在哪裡。

  2、它有哪些特點?屬於誰?

  從前到後有大概的順序和層次:

  第一部分:自我介紹。

  生長地,經歷,成長過程,屬於誰。

  第1節交待身份,第2節集中大自然的精華,第3節總結拓展。

  概括:個體的我—自然蘊化的我—我是自然的一部分。

  以上三小節,三個層次,層層上升。

  第二部分,寫我的願望和崇高精神。

  第4小節是一個總綱,我的生活態度,對生活的熱愛。

  第5、6節,關心、愛護各種各樣的人。

  第7、8節,從樹的特點出發,寫竭盡所能為人民服務。

  第9、10節,藉助幻想來表現社會的和諧之美。

  第11、12節,寫我的理想和人民的血肉關係。

  3、“我”——“一棵樹”具有哪些願望和精神。

  由學生總結出“我”的願望是:全心全意(心誠)、全面(無所挑選)、全方位(用一切手段服務於人民,建設美好的新世界)。

  第三部分:全詩總結,進一步表現我為人民獻身的崇高精神。

  第13節,用假設的方式對一生進行總結;

  第14節,表現了為人類作徹底的奉獻。

  分析:“死”化為“煤”是樹的歷程,“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情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後”字改為“未”來表述,第三部分又是全詩的前面的再一次昇華。

  4、總結:“一棵樹”的“我”是什麼樣的人,是誰?(由學生總結)

  討論時注意意象的象徵性組合,所揭示的意蘊,如:

  黃河岸邊,長城腳下——身上流動著中華民族的血液,肩負民族使命(炎黃子孫既有文化的承傳,又因襲了陳舊、落後)。

  山,海,光,露,陽,風雪——既汲取勝了大地的涵泳,又在抵禦了自然侵害中磨練了鬥志。

  討論時理清的第二個問題:自由聯想,想像,創造時,又是緊扣住樹的本身的特點的。

  用柔嫩的枝條擁抱,展開兩臂覆蓋。

  心將枯萎,像飄零的葉子,變化煤炭。

  “我”的性格特點(學生自己總結)。

  5、分析結束,集體朗讀全詩,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6、總結語言特色:

  ①長句運用;②語言凝鍊;③韻律,節奏;④修辭手法的使用(找出例句)。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試借鑑本詩的寫法,採用象徵的手法,以“我驕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雲、一隻蜂、一頭牛……)為題寫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