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秋遊景山》教案
教學目標:
1、透過自讀、品讀課文第二段,理解主要內容,感受果園迷人的秋色。
2、理解課文第三段,透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作者按方位順序寫景的,並能有感情地讀。
3、感受首都北京文化園林建設和現代化建築的雄偉,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景物的美。
教學準備:課件製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秋遊景山》,上一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景山公園的大門。抬頭望去看 了山頂上的萬春亭,還領略了山腳下大花壇的美景,現在我們又沿著山路去遊覽果園,欣賞那兒迷人的景色。
二、學習第二段:
1、讓我們一起先來聽一聽,看一看。
課件出示:配有錄音的果園美景。
2、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名說)。
課文具體是怎麼寫的,同學們自己想不想讀?請開啟課本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二段,讀通順。你覺得讀一篇不夠還可以再讀幾遍。
3、學生自讀。
4、同學們讀得有滋有味,那你最喜歡的是哪些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海棠果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衝著你微笑;紅豔豔的大蘋果像擠在一起的胖娃娃,扒開綠葉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黃的柿子把樹枝壓彎了腰。(大部分學生找了這句。)
5、其實方老師也對這裡的景色作了一番描寫,請看:出示句子:
海棠果在枝頭搖動著,大蘋果長在枝頭,大柿子掛在枝頭。
(1)、你覺得老師寫的怎麼樣?老師要請你說說理由,書上的句子好在哪兒?
(2)、學生自讀這兩段話體會,小組討論。
6、交流彙報:
(1):哪位同學來說說,好在哪兒?
海棠果:寫出了海棠果的什麼?你覺得怎麼樣?它好象想對大家說?(出示課件海棠果圖)。
老師小結: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海棠果的形狀,樣子非常可愛,誰能透過朗讀把它那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指導朗讀:先試讀,指名讀,齊讀。
(2)、還有嗎?好在哪裡?
交流大蘋果、大柿子句。出示相應的圖。
顏色、動作詞去理解。
指導朗讀。
小結:同學們的小眼睛非常厲害。書上的句子確實生動,不像老師寫的乾巴巴的。
學生齊讀
7、小作者把果園裡的水果當成了人來寫,寫出了水果的顏色美,果實多,個兒大。
同學們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到書上找找。板書:果實累累。
出示句子:果園裡真是果實累累。面對這麼美的景象,我們彷彿聞到了成熟果子香氣四溢,惹人喜愛。怪不得作者說怪不得作者說――(出示最後一句:好一派迷人的景色。)
小結:先概括後分述再總結。
8、齊讀。
三、學習第三段。
1、談話: 在秋色的裝點下,古老的北京城更顯得雄偉壯麗,讓我們沿著青石鋪成的山路拾級而上,登上萬春亭,去觀賞一下吧!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3-7自然段。
2、學生自讀。
3、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麼你讀時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說。
4、是的,北京城的景色都十分美麗。出示課件:圖。
這麼美的`景色作者是怎麼寫下來的?
(1)、請學生拿出作業,填好順序這一欄。
(2)、學生答:出示方位詞。
(3)、透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發現了什麼?
5、老師想請同學們四人小組來學習,請你們選擇喜歡的一個方位的景色來學。
(1)、討論選擇。
(2)、四人小組討論學習:填好相應的表格。然後請學生深入學習,仔細讀這一段話,體會這一方位的景色到底美在哪裡?
(3)、交流彙報:
A、朝西望:放大圖。認為美,美在哪裡?學生答。(先交流景物。出示詞語。)
能否美美的讀一讀?
小結:你們看這裡塔美,水清,加上一隻只遊船,這自然風光顯出一種寧靜的美,真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齊讀。
B、向南望:交流景物。站起來說說喜歡什麼?簡單介紹。出示圖片。
體會到了什麼?(簡單介紹故宮。:體會古代建築的莊嚴、雄偉。)
我們能否透過朗讀把這個特點表達出來。
指導讀。
小結。
C、往東看:交流景物。出示圖
理解:鱗次櫛比、縱橫交錯。
一幢幢、一排排、一座座,這些詞你讀懂了什麼?
指導讀。
小結。
6、看到這樣的美景,你會怎麼想?
學生答。
是啊!北京的美,不僅有寧靜的美,更有現代化繁華的美。我們從這裡不難體會出首都北京正邁著前進的腳步,所以作者說―――學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7、剛才我們觀看了圖片,讀了課文,就好象自己真的在那裡觀賞美景。現在假如有些外國朋友登上萬春亭,請你當導遊,你是否能把這裡的美景向客人們介紹一番呢?我們先來準備準備,你自己選一個方位的景色說得生動具體,可以用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學生準備。
交流。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