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數學面積的變化教案
實踐活動:面積的變化
教學內容:教材52—53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猜測——驗證”的過程,自主發現平面圖形按比例放大後面積的變化規律。
2、進一步體會比例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自主發現“把平面圖形按n︰1的比放大後,放大後的面積與放大前的面積比是n2︰1。
2、使學生進一步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
教學過程:
一、探索長方形面積比與邊長比的關係
1、出示52頁上的兩個長方形。
指出:大長方形是小長方形按比例放大後得到的圖形。
2、在書上量出它們的長和寬,寫出對應邊的比。
各自測量,寫出比,然後交流。
師板書:長:3︰1 寬:3︰1
3、這兩個長方形對應的長的比和寬的比都是3︰1,估計一下,大長方形與小長方形面積的比是幾比幾?
4、想辦法驗證一下,看估計得對不對?
各自驗證後,交流:你是怎麼驗證的?你得到了什麼結論?
5、如果大長方形與小長方形對應邊的比是4︰1,那麼面積比是幾比幾呢?
二、探索其它圖形的面積與邊長比的關係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與圓。
引導觀察:估計一下,它們的對應邊是按幾比幾的比放大的.?
用尺在書上的相關的圖形中測量一下,然後確認:
正方形:3︰1 三角形:2︰1 圓:4︰1
2、這幾個圖形放大後與放大前的面積相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⑴ 引導學生猜測。
⑵ 量量、算算,將相關資料填入書上53頁表格中。
⑶ 交流測量和計算得到的資料。
⑷ 引導觀察:觀察表中的資料,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3、拓展討論:如果把一個圖形按1︰n的比縮小,縮小前後圖形面積的變化規律又是什麼呢?
三、運用規律應用
出示書中東港小學的校園平面圖,請從中選擇一幢建築或一處設施,測量並算出它的實際佔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