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議論要有理有據》的教案設計

《議論要有理有據》的教案設計

《議論要有理有據》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並掌握論據的型別、選擇、使用和論據的要求等知識,培養相應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透過對典型文章論據的選擇和使用的揣摩分析,達到對文章的初步瞭解掌握;透過對失敗例文的修改訓練來深入把握;透過遷移訓練和課後作業來鞏固這種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形成優秀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難點:學會圍繞論點和論題正確使用恰當的論據。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顯示:一考生的失敗例文

  提倡樂於助人

  樂於助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自古以來,多少聖人賢士在他們文章和行為艘表現這一美德。可生活中總有些人,卻學別人遇到麻煩事悄悄走開。何也?可能是那些人認為這是最好的一種處世哲學。但你遇到麻煩事,別人悄悄走開你又作何感想呢?你肯定說現在人人都自私,不易團結。若此下去,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不是就消失了嗎?可見我們的中學生一定要樂於助人。

  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我國祖先從禹開始,但為了使人民免遭洪水的`襲擊,冥思夜想,終於想出治洪水的辦法。成為人類水利工程的始祖,成為人民世世代代敬仰之人。

  到清朝時由於腐敗的滿清政府,正在西方帝國主義日益強大,閉目塞聽,認為大清帝國地大物博,龍恩四海。就這樣長期驕傲自滿,於是悄悄走開,就使本來強大帝國遠遠地落後了,於是通商戰爭開始了,中國丟失了香港。

  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總結失敗的教訓,樂於向西方先進技術來武裝自己,使自己逐步強大起來,並在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洗刷了百年恥辱。

  從上面的例子可知只有樂於助人,才能得到人民的團結,中國共產黨就是發揚樂於助人的精神,而得到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援,而使國力大大加強。

  2、讓學生嘗試給這篇文章打分。然後教師公佈該文當年的得分:14分

  3、提問:為什麼這篇文章只得14分?請指出該文的重大失誤。

  學生討論後教師明確:該文的論點和論據之間嚴重脫節,文不對題。另外結構、語言方面也存在諸多毛病。

  二、學生自讀尹方榮《論度量》

  1、提問:本文逐層闡述了哪幾個觀點?

  明確

  ①度量大的好處;②有德、識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斷修行、學習才能獲得度量。

  2、這些觀點是建立在論據的基礎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論據?這些論據哪些是道理論據,哪些是事實論據?

  明確: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幾個小人,耐得幾樁逆事,過後覺得心胸開豁,眉目清揚的言論

  ②列舉宋朝韓琦寬容地對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從而化解矛盾。

  ③列舉彭思永應舉時,寧可受損也不願當眾說出那個偷藏自己金釧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頤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的言論

  ⑤列舉夏元吉幼年時面對別人的冒犯易發怒,而長大後忍耐克制、不與計較的事例。

  (1)(4)是道理論據(2)(3)(5)是事實論據

  3、關於寬容或度量的論據,大家還知道哪些?

  明確:如七尺巷的故事、負荊請罪、管鮑之交等等

  教師總結:事實論據,包括具體事實,即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實,還有科學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