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五年級科學下冊《我從哪裡來》優秀教案

五年級科學下冊《我從哪裡來》優秀教案

五年級科學下冊《我從哪裡來》優秀教案

  教與學目標:

  1.透過學習活動,指導學生能從“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學會主動查閱書刊及其他資訊源。

  2.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透過引導學生體驗活動,瞭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向學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和親情教育。

  4.透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

  學習重點:

  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的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體驗活動的學習指導,瞭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珍愛生命的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學生課前多方面蒐集關於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如圖書館查閱資料、對母親、專家、醫生等訪問、上網查詢等獲得的文字、圖片相關資料。學生從小到長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體驗活動用)。

  教師準備:課前多方面蒐集關於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相關。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一、匯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創設學習情景,展示《西遊記》孫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導學生互相看看從小到大的照片,猜測“他是誰”的遊戲,引導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產生想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想法,激發學生求知慾、學習興趣,引入本次學習活動內容。

  二、瞭解人的生育方式:

  師:人也是動物,只不過人是個高等動物,我們是從哪裡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對於這個問題你們知道些什麼?

  (1)交流資訊

  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課前蒐集獲得的資訊學習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課前蒐集關於人類生命怎麼來的資料,教師巡視學生小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互相鼓勵、加強交流,積極肯定其他同學的發現,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觀點發現。

  教師展示圖片、,下發資料卡片,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生命的起源,使學生科學直觀的認識生命從哪裡來:“因為我們的父母相愛,因此他們結婚了。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充分結合後,在母親的.子宮裡形成了一個受精卵,經過將近十個月的時間,受精卵在這段時間不斷髮育,最終形成了小寶寶,在醫生幫助下,子宮收縮,小寶寶送出體外,我們來到人間。”教師語言結合圖片,語言力求通俗易懂,易與兒童接受。

  (2)提出問題

  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於生命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問題,教師給學生方法上指導,引導學生多交流、勤思考,對產生問題的解決方法:如進一步查閱資料等。

  三、體驗媽媽懷胎的辛苦

  (1)小組內分別做遊戲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將沙袋放置腹前,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引導學生課前瞭解交流母親懷孕時的心情感受和身體感受,如吃飯嘔吐等向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愛母親的親情教育。

  (2)交流活動體會

  (3) 設計生命手冊

  指導設計製作一份生命手冊,內容涉及從新的生命的誕生開始,到現如今自身的體徵變化。啟發學生對自己的生命手冊要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如顏色、花邊、圖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完善自己設計製作的一份生命手冊,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課後進一步調查研究,延伸課後學習活動。

  板書設計

  我從哪裡來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約十個月 嬰兒

  卵子

  課堂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