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音的長短音樂教案

音的長短音樂教案

音的長短音樂教案

  教 材:沿海版小學《音樂》課本第一冊

  教學內容:音的長短

  教 具:計算機、CAI、影片演放儀、鋼琴等

  課 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

  一、透過學習ta、ti兩個節奏的長短,在聽、想、唱、做、編中感受節奏的變化組合。

  二、在複習中加深印象、在練習中掌握規律。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三、為節奏“填詞”,增強學生的創作意識,提高音樂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一、精講多練新知識,使學生能認得清、看得準、打得穩。

  二、知道音的長短,有節奏的說話。為節奏填詞要強調片語的相互連線,為創作歌曲打好基礎。

  教材分析

  “音的長短”是一節帶有“創編”性質的綜合課。透過音的長短複習與鞏固、感受與模仿、變化與組合、練習與遊戲、填詞與演唱,加深對音的長短了解與掌握。

  透過第一課《開學了》歌曲的學習,能分辨出一拍ta和半拍ti的長短(兩個半拍組成的一拍“titi”),並把它貫穿到全課的始終。

  為了掌握音的長短,鍛鍊學生為節奏填詞。由單字到片語、由教師說上句,學生說下句變為學生有節奏的填一句完整的詞,學生還可以把自己創作的詞即興演唱,也請小朋友們跟著學唱,增強了學生的創作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透過認一認、讀一讀、拍一拍、打一打ta、titi這兩種節奏的學習、複習與鞏固,能把節奏進行變化組合,鍛鍊學生動腦的能力。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節奏的說話就是為節奏填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辨別音的高低、節奏的長短學習方法。透過對樂曲內在的理解用外在的表情加以表現,增強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策略

  動畫入手,激發興趣。把音的長短引入各教學環節中,由感受到理解,由感性到理性,由表現到創編,由淺入深,打好基礎。

  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學生動腦筋,在電腦上親手來操作。教師出題學生答、學生出題學生答。以學生為主體,集體參與。

  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意境,用音樂畫面激發興趣,用多變頁面幫助理解,達到寓教與樂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節奏律動,組織教學

  學生伴隨著節奏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做各式各樣的表演動作,或拍打各種不同型別的節奏步入教室,感受音的長短,培養學生的節奏韻律感。

  二、節奏模仿,感受音樂

  師生問好,用節奏說話。請同學們找出生活中的節奏音響加以模仿,在模仿中感受音的長短。

  三、節奏知識,加深印象

  學生知道音的長短,初步瞭解什麼叫節奏。知道ta和titi的`名稱及長短劃拍規律。認一認、讀一讀、拍一拍、打一打,複習鞏固,打好基礎。

  四、節奏感受,外在表現

  透過複習第一課《開學了》,瞭解音有長短。知道節奏長短,聽出節奏長短,表現節奏長短。在表演中感受節奏速度的快慢及情緒的變化。

  五、節奏練習,變化組合

  運用多媒體課件音樂畫面多變的特殊效果,把學到的音的長短節奏知識反覆變化練習,使學生能更快地熟悉、掌握和運用。

  六、節奏互練,集體參與

  運用本節課所學的ta和titi製成活動卡片變化練習。學生出題,學生答題,面向全體,調動每一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一名學生在課上都有鍛鍊的機會。

  七、節奏遊戲,增強記憶

  遊戲是活躍課堂氣氛的好方法。為了使枯燥無味的樂理知識變為形象有趣的音樂遊戲,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電腦上做“辨別節奏拖汽球”的遊戲,培養學生的聽辯能力和竟爭意識。

  八、節奏填詞,激發靈感

  用ta和titi進行節奏的變化組合。用這種節奏說話就是為節奏填詞。由單字到片語,由教師說上句學生說下句,變為學生有節奏地填一句完整的詞。學生可隨意即興演唱自己的作品,大家也可學唱。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增強了學生的創作意識。

  課堂小結:

  學生演唱自己的作品或表演動作隨音樂離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