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美術第五冊教案

小學美術第五冊教案

小學美術第五冊教案

  篇一: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感知巨人與小短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

  (2)學會用變形誇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童話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徵;

  (2)從不同角度觀察發現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與態度:

  (1)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

  (2)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

  教學重點:擴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異想的力度。

  教學難點:如何以周圍環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

  教學用具

  1、色彩筆。

  2、有關《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你認為最大的人是誰?誰來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認為最小的人又是誰,有我麼的小呢?

  二、欣賞感知

  1、欣賞課本中的卡通圖《草叢中的世界》,感受草叢中的卡通動物世界,猜猜誰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們中間有怎樣的歷險童話故事。

  引導學生觀察,指名講故事。

  2、欣賞《我變大了,老虎變小了》,感受兇猛的老虎變成小動物,我變成了大人,感受一種安全感,感受畫面對比強烈的色彩。

  3、欣賞《巨人》,感受飛奔的巨人與海灘小朋友的誇張對比。

  4、欣賞《巨人築城堡不費力氣》,體驗巨人建築師的角色,會有什麼奇蹟出現呢?

  三、小組活動,啟發想像

  想一想,我變大或變小後有何奇遇?(如檔我們變大或變小後走在深圳的公路上會出現什麼情況)

  說一說,把自己變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後所發生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四、小組創作

  1、小組內的同學,把自己設計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組同學所想像中的場景表現在作品中。

  2、小組合作創作,要集中體現本組同學的主要構想,發揮集體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評

  自由展示作品,評一評:

  (1)誰的想像力最豐富、最新奇?

  (2)誰畫的人物表情、動作既誇張又有趣?

  (3)誰的畫面表現得最美?

  課後反思

  篇二:繽紛的色彩樂園

  教學目標

  1、能從周圍環境的色彩中認出三原色和間色,能用顏料調出間色。

  2、感受三原色與間色給人的不同感覺,感受色彩變幻之美。

  教學重點:認出三原色與三間色,調出三間色。

  教學難點:感受不同顏色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範例

  1、欣賞妮古羅莉的《夏日》:

  A、先在左邊的圖片中找一的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你能說出這些色彩的名稱嗎?

  B、這幅畫用了多少種色彩,你看得出來嗎?

  C、你能否給我幅畫取個名字,說說畫給你什麼感覺。

  D、看了畫家的一,你還有什麼感受?

  二、色彩遊戲

  1、師展示三個裝有顏色試管。

  如果把兩個試管的顏色倒在一起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色彩的調配,看兩兩調,會發生什麼變化?

  3、學生彙報調色結果,師板書

  三、畫一畫

  1、我們身邊的物體都是什麼顏色的?

  2、你能用我們有的三種顏色把沒有的顏色也調出來嗎?

  3、學生分小組進行調色、創作。

  四、展示、評價

  1、自由展示自己調色創作的作品

  2、學生自由評價

  3、師小結。

  課後反思 教學的評價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評價:

  1、能否對觀察大自然色彩及裝扮生活的'色彩產生興趣。

  2、是否能用色彩大膽地表達自己觀察得到的色彩印象。

  3、我發現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篇三:有趣的水墨遊戲

  教學目標

  1、認識中國畫的工具。嘗試毛筆的不同執筆方法。能掌握粗細、乾溼和濃淡的對比畫法。

  2、在水墨遊戲中體驗中國畫材料的獨特表現手法。

  3、嘗試各種水墨技法,喜歡在遊戲中體驗水墨情趣。

  教學重點:認識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筆畫出種線條。

  教學難點:掌握筆墨中乾溼、濃淡、粗細的變化。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欣賞吳冠中的《水鄉》

  1、你覺得這幅畫簡單還是複雜?你覺得這幅畫生動還是呆板?有趣還是沒趣味?

  2、這一幅畫有哪些形狀?有哪些線條?有哪些顏色?

  3、這貼畫是誰畫的?你喜歡嗎?

  二、認識工具材料:

  1、猜一猜,老師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

  2、出示各種工具,讓學生認識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3、師用各種工具材料演示各種使用方法,並與其他畫種的材料相互區別。

  三、畫一畫:

  1、用各種工具在自己的紙上試試筆,感受各種方法畫出的各種線條。

  2、談談用國畫工具使用的不同感受。

  3、自由地進行各種濃淡、乾溼、粗細的水墨遊戲。

  四、比一比:

  1、誰畫的線條種類多,誰畫的水墨效果豐富。

  五、課堂延伸:

  1、想一想各種不同濃淡、乾溼、粗細的水墨可以用來表現什麼效果?

  2、嘗試用各種方法畫自己想畫的物體。

  課後反思 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醒學生注意:

  1、蘸墨時毛筆先蘸水,只用筆尖蘸墨。

  2、墨水和水不要一次加得太多。

  3、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4、注意環境衛生。

  篇四:可愛的水墨昆蟲

  教學目標:利用點、線要、面組成豐富的色調來表現物件。能掌握粗細、乾溼和濃淡的對比畫法能運用種墨法

  教學重點:繼續體驗水墨材料的特性。用毛筆畫出各種線條。

  教學難點:如何運用墨色表現不同昆蟲的形態特徵。

  教學用具:常用國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課前激趣

  找一找:上完“有趣的水墨遊戲”這一課後,佈置學生可在校園內或住家的附近進行觀察、尋找並記錄看到的小蟲子,觀察時要注意安全,並能專注、安靜地觀察,有興趣的可新自飼養小昆蟲。

  二、欣賞、評述

  提供大師、小朋友的昆蟲水墨畫。

  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畫家比較擅長畫昆蟲,他們是用了什麼表現法。

  說一說:(1)談談畫家是如何用點、線、面和墨色的幹、溼、濃、淡表現的。

  (2)你知道的昆蟲還有哪些?

  (3)動手繪畫。

  畫一畫:獎你喜愛的昆蟲 以水墨的開式表現出來。

  三、評價過程

  評一評:大家一起以水墨特點的研究來開展師生評、學生之間互評。

  課後反思 學生能對同的昆蟲產生觀察的興趣。

  能用水墨畫的用色、用筆方法,大膽表現昆蟲。

  篇五:可愛的蝸牛

  教學目標

  1、利用點、線、面組成豐富的色調來表現物件。

  2、嘗試各種水墨畫法,體驗水墨情趣。

  3、學會應用各種線條,色彩來表現蝸牛的美。

  教學重點:繼續體驗水墨材質特性。

  教學難點:把握毛筆的水墨濃淡乾溼來表現蝸牛。

  教學用具:常用國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欣賞學生作品,感受水墨情趣。

  欣賞作品,看你感受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二、認識蝸牛:

  1、你們知道蝸牛是什麼樣的嗎?指名板演。

  2、有什麼辦法把它變得漂亮些、可愛些?指名板演。

  3、師小結。

  三、指導創作:

  1、用水墨來表現蝸牛與粉筆是差不多,但還應注意一些問題,有誰知道?

  (1)要勾好線條。

  (2)注意掌握好筆上的水分。

  (3)注意顏色的搭配。

  2、畫好蝸牛後還應再畫些什麼?(還要給蝸牛新增背景)

  3、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

  四、作品展示,評價。

  教學反思:

  學生對筆墨較感興趣,能在玩中學,玩中有所收穫,特別在控制水份方面有較好的表現。

  課後反思 自然界中的昆蟲的品種繁多,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為自然界境添了不少的情趣,他們透過表現蝸牛,學會表現各種昆蟲的特徵。

  篇六:現在、未來的我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線條、色彩畫出自己的形象;

  2、能用不同的創作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

  3、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規律,透過描繪未來的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1、認識人物臉型、髮式、一官及表情的神態特徵。

  2、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在或未來自己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透過想象,嘗試運用其他媒介和材料來表現未來的我。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觀察小時候的照片,透過鏡子比較現在的我與以前有哪些變化。

  1、臉型、髮式、五官的變化;2、身體上的變化;3、服飾方面的變化。

  二、欣賞與發現

  引導學生欣賞莫迪裡阿尼的作品,你發現了什麼?

  1、人物的表情和神態能體現一個人的人性特徵;2、運用誇張、拉長變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

  三、探討與嘗試

  1、嘗試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元素畫出自己現在或未來的形象;

  2、能否學學大師用誇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呢?

  3、小組探討用其他繪畫工具、材料來表現的可能性

  課後反思

  透過學習學生能運用誇張變形的手法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線條流暢、構圖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