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綠色呼喚美術教案設計

綠色呼喚美術教案設計

綠色呼喚美術教案設計

  一、教材綠色呼喚分析

  綠色呼喚森林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本課綠色呼喚圍繞畫樹這一活動,讓學生了解美術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係。本課綠色呼喚涉及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學科知識技能是讓學生了解色彩運用的方法,學會使用與色彩畫相關的工具材料。綠色呼喚

  活動一學習內容綠色呼喚是畫樹,樹的外形是由樹幹、樹枝、樹葉三個部分具體組織而成,雖然樹千姿百態,綠色呼喚但都可以用近似的幾何形體如錐形或圓球形來概括或理解(參見教材單棵樹圖例)。樹葉一般分針葉、闊葉兩大類,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生長規律,我們列舉了三種常見葉叢的畫法給學生以提示,學生還可根據自己的觀察、想像,選擇教材中的小訓練囹添畫葉叢。樹枝長在樹幹上,形成前、後、左、右相互穿插關係,畫時一定要注意其形態變化。在色彩處理上,要把握住水分、用筆、調色三大要點:1.水分。不同溼度的色彩連線,效果不同;筆上的含水量不同,效果不同;不同時間的色彩連線,效果不同;運用紙張的質地不同,效果不同。2.用筆。筆的形狀軟硬不同。效果不同;用筆方法不同,效果不同;用筆的方向不同,效果不同;用筆的力度和速度不同,效果不同。3.調色。加水使一種顏色變淺;給一種顏色混合少許黑色、灰色或互補色使色彩飽和度降低。教師應適當讓學生掌握調出更多色彩的方法,在瞭解濃淡色的基礎上,發現色彩的深淺變化和傾向性,如教學定位是畫一片樹林應突出前面的樹,再逐層推遠。作畫步驟建議先勾線,再塗上較淡薄的色彩,也可復勾。活動二是活動一的情感延續,為學生的手工製作提供了一個相對開放、自由的學習空問。

  二、教學目標

  瞭解樹的外形結構及其特徵,並能用流暢的線條勾畫樹的特徵和動勢,層次要分明。

  初步瞭解一點調色知識,能適當地掌握色彩運用的方法,表現出樹的色彩美。

  能圍繞主題構思設計製作一張精美的小樹領養卡片,適當瞭解一棵樹的生活習性、特徵,並形成文字作簡單介紹。

  以領養小樹的'實際行動體現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情感。

  三、教學思路

  本課主要是解決美術學科中的以線造型和色彩處理兩個問題,因此可分為兩大環節,讓學生逐步掌握。設定一些體驗活動或巧妙的問題,並結合教師示範來滲透學科的技術知識。

  活動一教學過程建議為:明確學習日標一解決以線造型問題一解決色彩處理問題一學生創作表現一作業評析交流。開門見山提出學習主題,讓幾個學生嘗試用線畫一棵大樹,針對嘗試作業,分析樹的外形結構。出示一些範圖,或以改畫添畫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基本步驟、方法,先畫樹幹,再畫主枝,最後畫樹葉,注意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不同樹葉的特徵。塗色前可讓學生做一些調色遊戲,或結合教師示範,感受色彩的深淺層次變化。可採用個體或集體作業的形式完成作業。

  活動二教學過程建議為:收集資料一討論方法一自主表現一拓展活動。

  四、教學選擇

  1.課時目標定位可以不同。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可確定畫一棵樹或畫一片樹林,後者目標要求稍高些,畫面色彩將表現出空間的前後深淺、鮮灰關係。

  2.作業要求可以不同。根據當地的學習條件及學生髮展水平採用臨摹或寫生的方法進行作業,也可適當地加以想像補充。

  3.作業表現形式可以不同。學生

  準備的材料是水彩或水粉,因此可以畫鉛筆淡彩、鋼筆淡彩或者是塗色後用小毛筆蘸墨復勾。

  五、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調色以一個主色為例:加入水產生了什麼變化;此色加鄰近色產生什麼變化;此色加入對比色產生什麼變化;此色加入兩種色產生什麼變化。教師可抓住教材右上角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解決相關的技術問題。

  2.畫面的樹不可太多.作業的構圖應以樹林的區域性景為宜。指導學生構圖以少勝多。並表現前後層次感。前後層次在形的處理上主要表現為主次關係和空問大小關係,在色彩處理上主要為色彩的變化區別和強弱關係。

  3.指導學生自始至終把握住畫面的一種主色調進行繪畫,在塗色時別把顏色塗得太均勻,色彩既要清淡又要富於變化,水分控制應適時恰當,用筆以順著樹葉、樹幹、地面等各自的趨向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