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課文難忘九一八教案設計範例

課文難忘九一八教案設計

課文難忘九一八教案設計範例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九一八事變的經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西安事變的背景、經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

  透過引導學生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培養他們運用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

  採用講述法與討論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有效地開展師生雙邊活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九一八事變,激發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仇恨和對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義憤,樹立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責任感。

  透過對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向學生進行熱愛共產黨的教育教學重點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教學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課時1課時教具多媒體課件

  板書設計

  第14課難忘九一八

  時間 1931、9、18 時間1936、12、12

  地點 瀋陽 人物 張學良、楊虎城

  一、九一八事變 藉口 柳條湖事件 二、西安事變 經過

  經過 目的 逼蔣抗日

  結果 東北三省淪亡 結果 和平解決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演練與提高

  課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一、匯入新課: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誰能告訴大家這首歌所反映的歷史背景嗎?一首悲愴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東北人民趕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園的渴望。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段苦難的歷史。學習第14課,難忘九一八(板書)

  二、講授新課:1、九一八事變

  師: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中國近代史前期,日本曾經發動或參與過哪兩次侵華戰爭?

  師: 自近代以來,日本始終沒有停止侵略中國的戰爭。19xx年,日本從沙俄手中奪取了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1931年,趁蔣介石正全力“剿共”之機,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華事變——九一八事變(板書)

  師:九一八事變是怎樣爆發的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段幾紀錄片,注意思考兩個問題:

  師:面對日本的侵略,假如你是當時國家的最高決策者,你會怎樣做? 當時的中國還處在國民政府統治之下,因此,作為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有義務領導全國人民一起抗戰,他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由於蔣介石下達了不抵抗命令,軍令如山,擔任東北軍總司令的張學良只好帶領十幾萬大軍撤入關內,日軍如入無人之境。結果,離九一八事變僅四個多月的時間,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錦繡河山全部淪於日本的鐵蹄之下。富有民族感和愛國心的全國人民忍無可忍,紛紛起來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甘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更是同仇敵愾,奮起殺敵,中國的區域性抗戰開始了。

  (師組織小組活動):淪陷敵手的東北大地上,發現了哪兩支主要的抗日隊伍?抗日義勇軍是由哪些人組成的?抗日遊擊隊是中共派誰組織的?

  (師總結其鬥爭揭開了東北抗日鬥爭的序幕,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東北抗日遊擊隊逐漸成為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主力。)

  師: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是中國人民區域性抗戰的開始,他們在極為險惡的環境裡英勇抗敵,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三省以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國的華北地區,妄圖佔領整個中國。國難當頭,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顯示出博大的胸襟,放下與國民 黨的歷史恩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這一主張的感召下,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了學生欣賞歌曲

  學生翻開課本

  生: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生

  思考:1、九一八事變前,日本侵略者製造了什麼事件?2、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時間、地點?)

  生回答並一起讀蔣介石的密電兩遍

  生組織小組活動並回答: (抗日義勇軍和抗日遊擊隊)(抗日義勇軍主要是指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自發組織的抗日武裝的總稱。)(東北抗日遊擊隊是由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領導的抗日武裝,)

  生記筆記:中國的矛盾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