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閒情記趣教案設計

閒情記趣教案設計

閒情記趣教案設計

  .教案示例一

  教學重點

  1.理清作者對童年趣事的記敘。

  2.學習具體生動描寫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對“物外之趣”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謠、童年的夥伴、童年的趣事……是否還歷歷在目呢?清代文學家沈復也有過快樂的童年,他寫的一篇《閒情記趣》,就記敘了他兒時一些趣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裡行間的童真童趣。

  二、學習課文

  ⒈整體感知

  (1)簡介作品及作者

  《閒情記趣》選自《浮生六記》。《浮生六記》是一本自傳體散文,記敘了作者夫婦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經歷,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

  作者沈復(1763—1807年以後),字三白,清代蘇州人,文學家。沈復兒時就表現出富於想像、幻想的性格特點。沈復寫《浮生六記》,憶及童年時仍充滿童心童趣,這是很珍貴的。

  (2)解題

  題目《閒情記趣》中,“閒情”:清閒、無拘束時的情致;“記趣”:將樂趣、情趣記錄下來。題目本身就蘊涵著對童年生活的無限留戀。

  (3)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教師範讀時的節奏,邊聽、邊在書上勾畫生字、詞。

  (4)解決字詞

  利用工具書及書下注釋,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童稚 藐小 鶴唳 怡然 土礫 溝壑 項為之強 龐然大物 癩蝦蟆

  解釋下列詞語。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私擬作 項為之強 素帳 鶴唳 怡然 鞭數十

  (5)學生藉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完成正音、解詞。

  (6)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7)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文章脈絡。

  思考題:本文是如何佈局謀篇的.?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並歸納段意。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文章沒有連貫的情節,先總後分地敘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緊扣一個“趣”字來寫,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常常明察秋毫,故時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體敘述童年觀察事物的奇趣。

  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鶴,把它想像成“鶴唳雲端”。表現出作者幼時富於聯想、想像的性格特點。

  第二層(3-4段)寫神遊山林,觀蟲鬥、驅蝦蟆的情景,充滿童真童趣。

  ④學生誦讀課文,把握文章.寫作思路。

  2.精讀課文

  (1)反覆誦讀課文,正確理解疑難句意。

  ①學生自由誦讀,藉助文下註解和工具書進一步研讀課文,圈點疑難文句。

  ②學生就疑難問題質疑。

  ③討論、交流

  (2)檢查學生正確理解疑難文句的情況。

  翻譯下列句子。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能夠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或:所以常常有超脫於塵世之外的樂趣。)

  ②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當青雲、白鶴來觀看,果然象鶴唳雲端一樣,令人怡然稱快。)

  ③蹲其身,使與臺齊。(蹲下身子,使身體與花臺一般高。)

  ④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把叢草看作樹林,把小蟲、螞蟻看成獸類,把土石凸出的看作丘山,凹陷的看作山谷。)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3)誦讀課文,品味文中精美詞句,讀出感情,讀出語氣。

  思考題:下邊的句子是如何表現童真童趣的?

  ① 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睜大眼睛對著太陽,憨態可鞠,童真童趣便融於其中,此時的“童稚”,一面細察毫末,一面浮想聯翩、想入非非,其樂趣已遠超出“日”之本身。)

  ②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以“童稚”獨有的視角、美妙的想像面對眼前的景象,“夏蚊”竟成“群鶴”,想像之奇特,童趣之美妙,可見一斑。)

  ③ 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怡然稱快。(“徐噴以煙”之舉,非童稚不能為也,小小素帳之中,竟出現“鶴唳雲端”的奇觀,確實令人怡然稱快。)

  ④ 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既然“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為丘壑,則小小癩蝦蟆便為“龐然大物”,所到之處,山為之拔,樹因之倒,如此意境,世俗成人是無法領略的。)

  ⑤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觀“二蟲鬥草間”的樂趣正濃,忽為蝦蟆所壞,豈有不怒之理。驚魂既定,便用鞭打,一下兩下不解恨,數十下仍不解恨,“驅之別院”而後快,童真童趣融於其中。)

  啟發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生共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深入探究

  (1)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

  觀察——聯想、想象——玩賞。

  作者“昂首觀之,項為之強”,脖子都酸了,可見其觀察是多麼專注,時間多麼長久。作者善於聯想、想象、玩賞,懷著極大的熱情創造著種種屬於自己的世界。正因如此,在他的眼中,才會出現“夏蚊成雷”“群鶴舞空”“鶴唳雲端”等等景象,使他獲得自我滿足,產生“物外之趣”。

  (2)指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請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的閒情趣事,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

  三、小結

  《閒情記趣》文章緊扣“趣”字落筆,揭示齣兒童神奇美妙的內心世界。文中處處有情、處處有趣,因作者“神遊其中,怡然自得”,作者觀物有情,嬉蚊有情,鞭癩蝦蟆,簡直就是用情在鞭;正因閒中有情,才寫出讓人體味不盡的“物外之趣”。

  請同學們課下反覆誦讀這篇文章,體會文章表達的“物外之趣”;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聯想、想像能力,學習作者的下筆細膩,筆端存真的風格,寫好自己的“閒情記趣”。

  四、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精美語句。

  2.課下借閱《浮生六記》,閱讀書中其他篇目及其他名家描寫童年生活的佳作。

  3.以《閒情記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五、板書設計(略)

  .教案點評:

  教學本文,首先指導學生從自學入手,自己反覆誦讀,自己翻譯、理解課文,再來體會課文描寫的童真、童趣,並品味課文用詞的精當。可採用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掃清字詞障礙;第二步在學生反覆誦讀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結構,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學生自讀、圈點課文,就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向老師和同學們質疑,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鑽研精神;第四步討論交流,解決疑難,訓練學生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第五步引導學生研讀作者所描繪的童真童趣,從而感受文章質樸、清新、自然的文風,感悟作者富於聯想、想像的性格特點;第六步深入探究,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第八步指導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遷移能力。

  探究活動

  活動內容:對《閒情記趣》中的“趣”字應如何理解?

  活動說明:

  啟發學生深入探究。

  參考答案:

  文章首段就交代了作者的愛好,“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一個“細”表現出作者對觀察具有濃厚的興趣。觀察夏蚊飛鳴“項為之強”;觀土牆、花臺,“定神細視”;“見二蟲鬥”,“觀之正濃”。在這濃厚的觀察興趣背後的正是作者享受到的“物外之趣”。因此,文題中的“趣”字不只是指童年一些天真的趣事,更是指觀察的興致、興趣和觀察的樂趣。

  閒情記趣由教案頻道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