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的教案設計
資料袋:長相思,詞牌名,36字。前後片各四句。前人多用以寫人的思念之情,始見唐代白居詞。
一、揭課題。
寫課題。讀課題:長相思三首。出示資料袋。
t:過去人們通常用來寫懷念之情,思念之情的。預習過了麼,誰來讀一讀。
二:初讀
1、指讀:
第一首:“汴水流……”唐·白居易
第二首:“秋山青,秋水……”明·張煌言
第三首:“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宋·万俟詠(指出複姓:万俟)
(分別叫3個學生來讀這三首詞)
t:透過預習,能把課文讀到這個程度,老師很滿意。下面請同學們參照註釋,看看能讀動多少,看看還有哪些讀不懂。(這就是要求)。
2、自由讀。
(1)默讀,再看註釋,老師巡視。
(2)交流。
三、悟詩情。
1、2首
1、前兩首,他們思念的是誰?
學生默讀。老師巡視並吟誦:思幽幽,恨幽幽,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老師引經據典。)
2、s:想念丈夫。(板書丈夫)
3、讀。
t:張煌言思念的又是誰呢?
s:故鄉(板書故國故鄉)
t:婦人,還有張煌言是在什麼情況下思念的?邊讀邊做記號,你從哪裡看出來的,要圈圈點點。
s:是夜晚的時候。
t:同意麼?看老師寫字。(板書:夜)讀
s:“思幽幽……”
t再讀
s:第2首“故國盟……”
t;思念親人,思念故國為什麼在夜裡的思念特別強烈呢?
s:漫長,寂寞,沉寂,……
t:夜深人靜,一個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思念國家的人,是夜不能寐,輾轉反側的。有一個詩人說(詩略)(教師相機吟誦,引用了一首詩,足見其文學的功底之深厚)……所以這兩首詩寫的都是夜晚。
s讀第一首。第二首。
t:板“?”,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夜晚呢?這晚上都有什麼?看書!拿出筆,找準,這樣你的記憶就非常牢固。(學習方法的滲透)
s學生看。
s:這夜晚都有月亮!
t:這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巧啊!太巧了,都是有月亮的夜晚。為什麼這麼巧,都有月亮?說說看!
s;因為月亮代表思念親人的。(板書:月)
t:有補充麼?他說的有道理。
t:聽我說,月亮本身就是一首詩,從古到今,多少詩人……還記得,靜夜思麼?背!
s:(略)
t:蘇軾在中秋節寫了一首詞,記得麼,有這樣的餓=詩句:“月有陰晴圓缺……”想的太奇特了。唐朝的杜甫也寫了《月夜憶舍弟》其中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t:難怪白居易筆下的婦人如此思念她的親人啊。讀!
s讀整首詞。(兩首都讀了)
t:真好!!
t:再來看第一首,皓月當空,婦人看到了什麼?
s:汴水 泗水
t;她的心也隨著水流到了那裡?
s:“流到瓜洲古渡頭”
t;她好像看到了——
s:“吳山點點愁”
t;是啊,她望啊,望啊,想啊,想啊。(板書;望)她想什麼?望什麼?
s:她盼望著丈夫哪年回來?
t:是啊!(板書)是啊,多麼深情多麼感人。讀!!
s:讀全文。
t;妙啊!
t:再看第2首。這什麼字?
s:秋!
t:古人說,“自古逢秋悲寂了。”這“秋”字非常有意思。
s讀“秋山青,秋水明”
t:他為什麼要這樣寫的這麼美?
s:(略)
t:是的。大明朝滅亡了……物是人非。所以他睡的著麼?一個“驚”字寫出了他……(教師用敘述的方式把學生帶到“愁”的境界)妙就妙在“孤鴻三兩聲”。
“故國盟!……”學生齊讀!
t:長相思,長相思,真的寫了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