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燕子媽媽笑了》教案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教案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教案分析

  一、 教材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是是一個童話小故事,講了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啟發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三次,終於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小燕子媽媽很高興。透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觀察事物的方法,還應該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觀察、實驗、體驗中自已去獲取,去探究,聯絡生活實際學以致用。並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說中提升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 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雖然只是一年級,但是在平時的語文課上就呈現出思維活躍,見解獨特、個性體驗豐富等特點,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濃厚,好讀、好問、好想、好說,再加上學生又具備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這節課中,我既給學生創造單獨讀書、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實施一定方式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此外,根據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喜歡錶演的特點,我決定在學習結束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依據自己的個性體悟,自由發揮進行表演。

  三、 教學目標的闡述、研究的依據與落實目標的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要既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注重培養和提高包括品德修養、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內的人文素養。”因此,依據課標以及學生髮展的需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 15 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能力目標: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的良好習慣。根據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會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因此我設計了,在觀察中瞭解冬瓜、茄子的外形特徵,使學生知道如何觀察一種事物;在閱讀中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在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以識字為主,旨在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隨文認識識字條中的 14 個字,並練習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維也正處於培養髮展階段,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我確立的教學難點是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