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中班古詩教案
設計思路:
這節活動與其他活動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採用砂皮紙為載體進行美術活動,讓幼兒初步感受其中的不同。因此在選擇動物上也有以下思考:形象表現簡單,砂皮的深色背景下選擇白毛的鵝,效果突出。而《詠鵝》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唐詩,透過唐詩內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幫助幼兒表現出大白鵝的基本特徵。尤其是“2”字較形象地引導幼兒聯想到大白鵝的長脖子。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環節:在第一環節中運用唐詩《詠鵝》讓幼兒在吟誦唐詩感受美的同時瞭解大白鵝的外形特徵;在第二環節中透過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幫助幼兒較形象地把握大白鵝脖子長的特點;引導幼兒能充分地表現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在第三環節的分享交流中引導幼兒關注繪畫作品,感受砂皮紙上作畫的樂趣並體驗美。
活動目標:
1.嘗試用頸部任意彎曲,表現鵝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2.感受在砂皮紙上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砂皮紙人手一張、蠟筆(白色藍色綠色紅色黃色)、範例一張
活動過程:
一、欣賞唐詩--理解故事內容,從唐詩中瞭解大白鵝基本特徵
1.幼兒欣賞唐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你知道這首唐詩的名字嗎?讓我們一起來唸念這首好聽的唐詩吧。
2.鵝的羽毛是什麼顏色?(白色)它的腳掌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腳掌有蹼、紅色)什麼是“曲項向天歌”?(彎曲脖子向著藍天唱歌)
小結:大白鵝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紅掌紅冠子、長長彎彎的'脖子,大白鵝美麗又神氣。
二、創作表現--在邊念唐詩邊示範講解中創作表現大白鵝在水中的簡單動態
1.教師運用唐詩中的四句話進行示範講解:
l 鵝,鵝,鵝(畫一個大2),
l 曲項向天歌(彎曲後畫成一個大身體)
l 白毛浮綠水(畫翅膀),紅掌撥清波(畫出紅色的腳掌)。
l 添上大白鵝紅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導幼兒添畫藍藍的湖水、綠綠的楊柳、藍天白雲、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兒把大白鵝的脖子畫長,
4.提醒幼兒在砂皮上用蠟筆塗色要用力均勻,用先打好輪廓後填充顏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遊戲中引導幼兒結合唐詩關注作品,感受唐詩美與繪畫美的結合
1.師生一邊念唐詩一邊輪流點幼兒的作品,唐詩唸完最後被點到的作品,就請該幼兒來介紹。
2.說說哪隻大白鵝最美?它美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