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案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案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案

  學生充分的讀書,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完成填空練習,明確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長得什麼樣子?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案,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對詞語的理解,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動物會爬牆嗎?那有沒有會爬牆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牆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並透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說明文。

  三、講讀課文。

  1、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麼?

  B、這兩處地方有什麼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麼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麼?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麼?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在哪裡?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在哪裡?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牆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準備下課。

  四年級爬山虎的腳教案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正確讀寫“爬山虎、空隙、拂過、漾起、葉柄、彎曲

  逐漸、瞧不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敘述順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4.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學習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激趣匯入:爬山虎,這是一種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蘆等植物那樣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就是什麼原因呢?今天,我們學習25課《爬山虎的腳》,就能找到答案了。(板書課題)

  2.檢查預習情況

  二、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1.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理解“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麼特點。

  2.填空:

  剛長出來的葉子的特點   、   。

  長大了的葉子的特點  、  、  、  。

  3.看插圖,理解課文怎樣寫長大了的葉子。(抓住“新鮮”“一順兒”“均勻”)

  4.朗讀指導:讀出美感來。

  三、瞭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引言: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會這樣生機勃勃鋪滿牆,跟它的腳關係密切,它的腳到底是怎樣的呢?請自學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畫出寫爬山虎腳的有關句子。

  1.螢幕顯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句子,學生說說每句話講了什麼,瞭解爬山虎的腳的位置、樣子、顏色。

  2.讓全班學生選擇適當的彩筆,邊默讀描寫爬山虎腳的句子,邊畫爬山虎的腳。

  3.對照課文有關內容,小組評議畫的情況。

  4.觀察實物,再一次默讀課文有關內容,進一步瞭解爬山虎的位置、樣子、顏色。

  5.結合板書小結:因為作者“注意”了,所以對爬山虎腳長的位置、樣子、顏色才瞭解的這麼仔細,那麼它是怎麼爬的呢?請自學課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瞭解爬山虎是怎麼往上爬的

  1.老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圈出寫爬山虎怎麼爬的動詞。

  2.學生彙報,老師板書:觸巴拉貼

  3.學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麼爬的,注意“變”“彎”與“貼””的因果關係的理解。

  4.小結:作者正是準確地運用這些動詞,把爬山虎的腳怎麼爬的過程寫的很具體。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長的順序來觀察的,所以寫的才這麼有序。

  5.觀察電腦演示的爬山虎的腳爬牆的過程,用課文語句來解說這一過程。

  6.重點理解什麼叫“一腳一腳”往上爬。

  (1)假設黑板就是一堵牆,這是爬山虎的一根莖(老師用彩色粉筆畫),這是嫩葉(畫葉)。讓學生上臺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腳,用動作演示爬山虎是怎麼爬的。

  (2)評議學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對不對。

  (3)再讓學生上臺演示爬山虎往高處爬的情景。

  (4)教師小結:原來爬山虎可不像動物那樣只有幾隻腳交替著爬,而是長一隻腳巴住牆,再爬必須再長出一隻,再巴住牆,一直往上長,必須不斷長出新腳。所以,葉聖陶爺爺說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電腦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還往左邊、右邊爬,莖緊貼在牆上,爬滿整個牆。所以課文第二自然段才寫“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的很”。

  7.小結:剛才我們學習了爬山虎觸著牆的腳是怎麼爬的,那麼沒觸著牆的腳會怎麼樣呢?請同學們默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二、學習第5自然段

  1.對比學習觸著牆和沒觸著牆的不同情況。

  沒觸著牆:(板書)萎了

  觸著牆:(板書)牢固

  2.爬山虎的腳與牆的關係怎樣?

  3.課文哪個自然段也告訴我們這個意思?

  三、總結

  1.學生歸納2、3、4、5自然段各講的是什麼內容。

  2.複習3、4、5這幾段,講講圍繞爬山虎的腳,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3.瞭解作者在觀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的我們學習。

  4.總結:這篇課文重點圍繞“爬山虎的腳”來寫,為了說清楚這個意思,作者進行細心而有序地觀察,並且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使爬山虎的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書設計

  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 枝狀

  嫩紅

  爬山虎的腳

  觸著牆——觸 巴 拉 貼(牢固)

  爬

  沒觸著牆——(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