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建設方案> 資訊化建設方案模板錦集七篇

資訊化建設方案

資訊化建設方案模板錦集七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訊化建設方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1

  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確定的“基本實現殘聯絡統辦公自動化和資訊網路化,建設公眾資訊網和殘疾人事業資料庫,為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提供服務”的要求,結合目前殘聯絡統資訊化工作的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任務目標

  建設殘聯絡統專用業務網;有條件的省份應努力將網路向市、縣級殘聯延伸。

  建立完善殘聯絡統公眾資訊網。

  依託網路建立中國殘聯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業務資料庫;積極推進省級殘聯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

  建立完善殘聯絡統統計指標體系並加快實現統計現代化。

  (二)主要措施

  1.搭建資訊平臺,營造網路辦公環境

  充分利用各級政府現有資訊網路資源和地方殘聯殘疾人就業資訊網路系統,依據本省具體情況,制定工作計劃和技術方案,建立一個以中國殘聯為中心,連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殘聯的業務骨幹網。

  充分利用網路建立政務資訊系統、郵件系統、公文管理系統、業務資料庫和統計系統,逐步實現辦公自動化,提高辦公效率。

  2.建立完善殘聯絡統公眾資訊網

  中國殘聯充分利用殘疾人事業資訊資源,建立和完善面向公眾、基層殘聯和廣大殘疾人的公眾資訊網。

  省級殘聯完成國際網際網路網站建設,重視和充分運用網路資訊科技,開拓宣傳殘疾人事業的新領域,完善網站的服務功能,為殘疾人事業和殘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資訊服務。

  3.建立與政府橫向部門的網路聯絡

  中國殘聯納入國務院政府專網,透過“全國行政首腦機關第二代電子郵件系統”,實現與政府之間電子郵件的互送。

  省級殘聯納入當地政府專網的“二郵”系統,建立與本級政府和橫向部門間的電子政務聯絡。

  4.建立統計指標體系,實現統計的計算機化

  中國殘聯依據《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計劃綱要》設計統計業務指標,開發、推廣事業統計軟體。

  省級殘聯統計部門規範統計渠道,加強統計管理;縣級殘聯要逐步實現殘聯業務資料計算機化管理,著手建立基層統計臺帳。

  5.加強資訊隊伍建設,開展多層次技術培訓

  加強各級殘聯資訊隊伍建設,提高殘聯絡統運用現代化辦公手段的整體水平。

  根據資訊工作的需要,針對人員特點,開展多層次的計算機知識普及教育和培訓工作。

  將熟練掌握計算機作為對各級殘聯幹部培訓的內容之一。

  (三)經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關於“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的有關要求,以及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五”發展的需要,中央及地方各級殘聯資訊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資訊化建設整體規劃,中央財政資金用於中國殘聯辦公自動化建設、專業骨幹網建設、資料庫和殘疾人事業資訊、統計工作指導、組織協調、技術培訓、監測評估等;地方財政資金用於地方殘聯辦公自動化建設、專業骨幹網建設及人員培訓。

  與殘疾人就業資訊網建設有機結合,在人員、資金、技術等方面做到統一規劃,統籌安排。

  動員社會力量,多種渠道募集資金和裝置。

  (四)實施步驟

  中國殘聯制訂省級殘聯網路建設技術規範。

  東部沿海地區和直轄市要藉助自身優勢,加快資訊化建設步伐,20xx年底前完成省級殘聯節點建設工作,努力實現內部網路辦公環境;在20xx年底,完成地市級殘聯節點建設工作。

  中部地區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能力,20xx年底前完成省級殘聯節點建設工作;積極推進有條件的地市級殘聯節點的建設。

  西部地區要藉助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勢,努力實現資訊化建設的跳躍式發展,在20xx年底,完成省級殘聯節點建設,積極發展地市級殘聯使用者。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2

  為深入貫徹全國、全省及阜陽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落實教育部《教育資訊化十年發展規劃》和全國教育資訊化電視電話會議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太和縣教育資訊化建設,結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各專案標任務,以及關集鎮中心校教育資訊化建設工作規劃,加快推進資訊化建設,結合我園,特制訂《關集幼兒園教育資訊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加快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程序。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為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為我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總體目標

  使我園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培養幼兒初步感知現代化資訊科技,加快農村幼兒適應並融入現代化社會的腳步,拉近農村兒童與城市兒童之間的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之間的距離。到20xx年,我園教育資訊化整體建設水平將邁進全鎮前列,充分體現教育資訊化對我園幼兒教育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1、加快“三通兩平臺”(三通: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本建成網路、資源和服務全覆蓋的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體系。

  2、加強幼兒園資訊化應用與管理,促進資訊科技與各個學科的深度融合。建設為教育資訊化試點校和示範校,促進資訊化教學應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資訊化建設目標

  (一)教育資訊化建設階段性目標及任務

  為了穩步推進我園教育資訊化建設,按照前瞻性、實用性、可擴充套件性、規範性和我園實際情況,對教育資訊化逐年進行分級建設。

  1、工程建設進度

  為使教育資訊化的發展在“教育強縣”建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從20xx年秋季開學起,到20xx年暑假間,對教育資訊化的發展目標作如下分解。

  從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階段,為實施探索階段。結合我園實際情況,目標達到或接近C級學校標準。

  20xx年秋季開學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階段,努力實現B級教育資訊化學校標準。

  20xx年秋季開學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階段,為完善升級階段。根據我園具體情況,進一步升級,把幼兒管理、教師考勤、資源管理等全方位納入教育資訊化建設範疇,打造智慧化校園。根據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向高一級教育資訊化標準升級。

  (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庫和共享平臺建設

  加強教育資源庫和關集幼兒園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積極完善幼兒園配置急需的教學資源;積極開發具有幼兒園特色的優質教學資源。

  目標:

  1。配合中心校教育資源平臺建設,參與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2。每年要開發我園優質教學資源,完成3節以上課例的學科審查、拍攝、製作和向中心校推薦上報工作。

  具體措施:

  1、我園積極配合中心校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庫(資源網)。

  2、教師製作的課件要及時上傳到中心校資訊處。

  (三)、網路工程建設

  目標:到20xx年底完成我園網際網路寬頻升級。

  四、資訊化人力資源的培訓

  建立教育資訊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加大引進與培訓的力度,

  建立具有資訊化素養的領導班子隊伍、專業能力強的技術骨幹隊伍。加強資訊科技教育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調動我園資訊科技教師和網路管理員的積極性。

  (一)資訊化的領導班子隊伍培訓

  目標: 積極參與中心校組織的資訊化管理及辦公自動化培訓。

  (二)教育技術能力骨幹隊伍培訓

  積極參加中心校開展的各級各類資訊化培訓。透過三年培訓,我園達到縣、鎮級教育技術能力骨幹教師1人。

  (三)電教管理員隊伍培訓

  每年參與一期電教管理員培訓,使我園電教管理員達到1人。

  (四)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根據皖教秘〔20xx〕489號《安徽省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實現我園教師現代資訊科技“人人會”的目標。建立幼兒園資訊科技教師包園的技術支援服務體系。

  具體措施:

  1、培訓任務。20xx年培訓1人以上的學科教師,培訓合格率達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訓學科教師人數達4人以上;20xx年達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訓任務。

  2、培訓年度計劃。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總計12人。

  3、校本學科教師培訓。按照《安徽省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訓計劃,合理規劃培訓安排。

  五、資訊化應用推進

  (一)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幼兒園進行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整合,形成新技術、新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推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資訊科技的成功經驗。

  (二)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觀課評課、專題討論、專題報告等研修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說課標、說教材、說課、評選應用新星等研修活動。

  (三)學校管理資訊化

  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學校形象。

  六、推進策略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原則

  在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以班帶園、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開展幼兒園的各項應用實驗。幼兒園則要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一步制定推進工作計劃。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3

  人民法院的資訊化建設是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審判工作的價值追求發生深刻變化,法院作為司法機關,應全面開展資訊化建設,不斷提高審判效率。

  一、提高重視,成立資訊化領導小組

  二、加大投入,構建高標準資訊工作平臺:

  我院在20xx年為四個基層法庭接通了光線,並完成了和法院的區域網連線,為審判工作構建了高標準的資訊化工作平臺。近年來,訥河法院對資訊化建設加大投入,從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籌資金40萬元,用於公判庭建設,一個數字法庭建設,整體改造機房,辦公樓綜合佈線,安全監控,審委會系統建設,多功能會議室(含視訊會議室)建設。院內建設了網路專線,與法庭、上級法院間實現了網路互聯,建立了訥河法院網站,保證了全院的資訊化工作的高效運轉。

  三、強化落實,全面推進資訊化建設工作

  一是加強學習,轉變觀念,高度重視資訊化建設。透過各種辦法,切實提高法院審判人員、行政工作人員對資訊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認識,解決思想上存在的誤區,清除思想障礙,更新觀念,制定並落實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健全資訊化管理機構,開展資訊化建設與應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努力提高辦公、辦案效率,認真履行法院審判職能,切實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權威。

  二是加大對資訊化建設工作的投入。資訊化建設是一項高技術、高投入的現代化基礎建設,購置大量硬體裝置、開發軟體系統,必須要有足額的經費保障。我院將透過制定資訊化建設專項經費保障制度,爭取財政撥一點,辦公辦案經費擠一點,千方百計,力爭資訊化建設資金及時、到位。20xx年,該院共購置了新電腦45臺,庭長以上人員全部實現手提電腦辦公,實現了人手一臺電腦的目標。

  三是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切實加強幹警技術應用培訓。為了加快資訊化建設程序,一方面招聘和培養資訊科技專業人才,把技術精通、有責任心和熱愛法院事業的資訊科技人才充實到法院中來,努力營造一個適合技術人員發展的空間,保證資訊科技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有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培訓,努力提高全體法院幹警的資訊化素質。另外,透過定期不定期由專業技術人員給全院幹警授課,使全院幹警熟練掌握區域網操作的基本技能、軟體使用,切實提高幹警的綜合素質。

  四是加強網路建設和應用,建立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在日常辦公、辦案工作中,要求幹警統一運用電子化裝置,特別是庭審速錄、立案錄入和檔案管理。除此之外,網路的安全性是法院計算機區域網的生命性,安全的網路是我們進行應用的基礎。為此還要求加強保密工作,透過對法院審判業務案件內容資料庫進行加密處理,保證審判資訊資料的安全,並指定專門的人員負責管理。

  五是加強各類應用系統軟體的開發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經使用了審判業務管理系統、幹警考勤系統、電子檔案系統等,正在開發和完善區域網、立案錄入系統、庭審速錄系統等等,逐步改變了以往資產管理混亂,資產不明,資料不全,資料不準的現象,切實提高了政務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四、放眼長遠,做好資訊化建設前景規劃

  首先,繼續加強法庭建設,自籌資金40萬元,為四個基層法庭的審判庭購買審判臺及旁聽桌椅,並設計背景牆,鋪設地板。

  其次,完成機房、審委會以及多功能會議室的改造。進行樓體綜合佈線,並且完成四個基層法庭和本院的監控系統建設,並對接。實現四級語音聯網。

  再次,狠抓制度建設,落實獎懲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礎,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據。要把現行管理規範和網路執行程式有機結合起來,建章立制,對資訊化建設運用規範化,從制度層面對操作運用提出明確要求,為確保當前資訊化建設的順利推進,把各部門和幹警支援、協助法院資訊化建設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納入各庭室的年終目標考核,並實行“一票否決”。資訊化網路建成後,將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審理、執行期限和審判監督,後勤管理、車輛管理、人事管理、業務協作、社會服務等各項具體考核指標,按照平常個人業績錄入的基本資料,從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評幹警中的成績或錯誤等資料,進行量化考核,並記錄到個人檔案。

  根據訥河市委政法委資訊化建設的總要求,結合審判管理工作的實際,對現代化資訊管理,最終實現“無紙化辦案”,訥河市法院有一個初步構想。即:依託一個平臺,圍繞一箇中心,實現四大目標,結合訥河市法院的大工作特色,把信訪、執行、審判無縫式連線,力爭透過一年的努力實現上述目標,使訥河市法院的資訊化水平達到全省一流。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4

  一、建設我院資訊化控制中心;

  該中心主要供系統管理員值班監控系統運作,及時處理各類系統問題。同時,如實際工作中需要,可臨時改為重大事件或任務指揮控制中心,供院黨組指揮排程使用。因此,建議提升中心機房系統資料備份能力,購買相應的裝置,構建控制中心資訊化工作環境。

  二、配置專門技術人員

  法院系統在執行中,需專人專門維護處理系統及操作人員反饋的各類資訊。同時,對各部門出現的系統執行故障,需及時進行維修處理。目前,我院僅有一名系統管理員,無法進行輪替,一旦脫崗將嚴重影響法院系統的正常維護工作。因此,建議增加專職系統管理員1至2名。

  三、加大資訊化調研力度,為法院審判管理進行深層輔助

  根據多方調查,各地法院均高度重視資訊化與審判工作的結合配套。在我院日常工作中,實際審判業務對資訊化解決方案需求日益增加,需進一步加大資訊化與審判管理調研力度。為完成該項工作,需具有審判業務和資訊化技術的雙向人員。目前,我院該類人員僅有一名,考慮我院今後該項業務需求不斷增大,僅一人遠遠未能滿足實際需求,建議從我院選調一名書記員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以滿足該項需求。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5

  為加快推進全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化建設(以下簡稱“金保工程”),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於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化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政辦[]40號)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進一步提高對“金保工程”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電子政務核心平臺之一,涵蓋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市場兩大子系統,具有支撐業務經辦、公共服務、基金監管和宏觀決策的功能。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要求和資訊化相關規劃,大力推進“金保工程”建設,基本形成了統一建設、統一執行的工作格局,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公共服務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由於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體系、網路、硬體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區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的逐步擴大,促進就業、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社會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實行,以資訊化手段對大量業務提供高效支撐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進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步伐,有利於提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現代化水平,對改進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優質社會化服務、加強基金有效監管、提高宏觀決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各縣、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金保工程”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圍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要工作任務,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整合資源,進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適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一)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社會保障、人力資源開發、勞動就業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務,突出重點地區、重點專案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現有的硬體設施等資源,依託州政府電子政務內網搭建“金保工程”主幹網,在充分論證基礎上分步實施。

  2、統一規劃,規範運作。堅持規劃先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標準、統一管理,按照規範設計、規範招標、規範建設的要求,實行“金保工程”獨立執行,系統內部資訊耦合,實現資源和資訊共享。

  3、加強管理,監管並重。堅持建設與管理並重,分級負責、分級管理、監管結合、同步推進。統籌考慮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機制等方面建設,早做謀劃,早定方案,及早運作,同時做好同財稅、銀行、保險及郵政等相關部門、單位的協調溝通,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4、省級投資,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設主要採取省級專項資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結合,同時透過市場化運作多方籌措資金。省級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全省硬體網路等相關裝置配置和全省各項業務統一軟體的開發與實施,地方政府配套資金主要用於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中心辦公場所、機房建設和通訊中心與所屬各業務經辦機構聯網通訊線路租賃費用,以及系統執行維護和專案管理費用,地方配套資金1000萬元(其中州本級200萬元,五縣各160萬元),按照分級承擔的原則,各縣配套資金由各縣財政承擔。

  (二)工作目標

  進一步完善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中心平臺建設,依託省政府電子政務內網實現“金保工程”省、州、縣三級主幹網路,並逐步延伸到鄉鎮、街道、社群;完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各項業務全省統一應用軟體的實施,逐步實現“資料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資訊資源共享”的目標。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設基礎上,從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時間全面完成專案建設工作。專案實施範圍按照完整、正確、統一、及時、安全的建設要求,建成覆蓋全省、聯通城鄉、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網路。

  (三)主要任務

  1、網路系統建設。加快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平臺建設,實現省、州、縣三級主幹聯網。縱向省資料中心上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資料中心,下聯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通訊中心,終端逐步延伸到鄉鎮、街道、社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站;橫向專網系統內省級資料中心核心平臺、州、縣通訊中心平臺聯接養老保險業務經辦機構、醫療保險業務經辦機構、就業服務經辦機構;專網系統外聯接地稅等相關部門和銀行、醫院、藥店等相關業務單位網路,實現資訊交換和資源共享。

  2、應用系統建設。根據社會保險五險合一核心平臺業務應用軟體架構及指標體系要求,按照全省資料大集中的原則,整合完善社會保險資訊系統應用。利用備級社會保險業務經辦機構、醫療保險業務經辦機構現有區域網硬體環境,完成社會保險五險合一、居民醫保、新農保及社會保險關係異地轉移接續等全州統一軟體開發與實施,加快推進全州社會保障“一卡通”程序。根據人力資源市場業務應用軟體架構及指標體系要求,拓展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系統應用,利用省州縣職業介紹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現有的區域網硬體環境,實現全州聯網,完成全州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資訊系統業務應用軟體實施,加快全州就業服務資訊化管理步伐。

  三、實施步驟

  (一)建立工作機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設由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資訊網路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協調,州、縣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各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成立專案管理機構,制定實施方案,抽調得力人員,積極開展工作。

  (二)制定規劃方案。結合各地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科學編制專案建設規劃和方案,進一步完善相關軟體等資訊系統,根據政府採購程式合理安排專案資金和配置硬體等相關設各及軟體開發。

  (三)組織開展調研。從人社、財政、發改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調研小組,赴五縣開展金保工程建設情況調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設現狀,為具體組織實施奠定基礎。

  (四)分類分步實施。按重點地區和重點業務,分地區、分類、分步實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統業務執行工作;年底,完成專案收尾自查工作。

  四、任務分工

  金保工程建設是全省的一項重點工程,涉及面廣,時間緊,任務重,各相關部門、單位要從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的高度出發,重視金保工程建設,利用我省給予資金補助的有利契機,著力推動金保工程建設,確保按時、按要求完成建設任務,具體分工如下:

  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負責全州“金保工程”建設和實施工作,負責調研、規劃、設計和建設州、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資訊系統;負責全州社會保險、人力資源市場兩大子系統各項業務全州統一應用軟體的實施及項日培訓工作;負責全州資料大集中核心平臺的管理和資料聯網及各業務監測資料的上傳;負責與外網地稅、銀行資料大集中州級系統的聯網;指導、檢查、督促各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資訊系統執行管理。

  州發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專案建設規劃及專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內容,對新增建設部分調整專案建設計劃,落實專案資金,加快推進專案建設各項工作。

  州財政局按專案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程式,做好“金保工程”專案建設資金安排,督促專案建設單位抓緊做好專案硬體裝置、軟體開發等政府採購工作,檢查、監督專案資金使用情況。

  各縣政府負責落實“金保工程”配套資金、辦公場所、機房建設、配備相關人員,確保資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牽頭落實本地區社保、醫保、就業各業務經辦機構區域網與主幹網的聯網;負責指導、檢查、督促各業務經辦機構資訊系統執行和業務管理工作,以及系統維護工作。

  各級社保、醫保、就業經辦機構配合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做好“金保工程”各項業務需求方案編制;按照國家和省核心平臺指標體系及各項業務全州統一應用軟體執行要求,做好業務資料整理、資料上線等相關工作;負責資訊系統業務執行、管理及區域網維護工作;負責與外網醫院、藥店等單位聯網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成立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資訊網路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和協調“金保工程”建設工作,並加強對各地“金保工程”建設的具體指導。各地區、各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將“金保工程”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精心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全州“金保工程”專案建設、執行和管理工作。各縣要成立相應“金保工程”專案建設組織協調機構,確保專案建設順利實施。

  (二)政策保障

  1、統一管理。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遵循統一的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明確建設目標和重點,結合部門的特點和需求協同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和資訊共享,以最小的投資,發揮最大的功能效益。

  2、確保投入。將金保工程的建設、執行和維護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增加投入規模。對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從資金源頭上避免重複建設和重複投入。

  3、規範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及省政府的統一規劃和標準進行建設。

  4、加強培訓。開展金保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建立健全規範的培訓與考核制度。要根據金保工程的建設,分層次、分階段地開展各種專項培訓,有效地推進應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設考核制度。將金保工程建設納入各縣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調動各地各部門推進金保工程應用的積極性,保證全州金保工程的整體推進和目標的全面實現。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6

  兒童免疫接種是當今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也是《傳染病防治法》明確規定的防治措施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兒童免疫接種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按照上級的統一部署,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目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流動人口大大增加,免疫接種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各接種點之間的資料無法共享,兒童異地接種不便,接種門診兒童接種資料的登記、報表的統計彙總,監督考核的各項管理工作全面滯後。改革目前的兒童免疫接種管理模式,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管理軟體和網路技術,免疫接種檔案資訊實行網路管理已勢在必行。

  二、內容

  1、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負責本地的免疫接種資訊化管理的實施、管理工作,建立全縣免疫接種中心資料庫,負責全縣免疫接種資訊管理、儲存,負責對轄區內各接種點的業務指導和日常管理、查詢、校正兒童免疫接種檔案資訊資料,上傳、下載資料。

  2、鄉鎮防保站(包括各預防接種點):及時錄入20xx年1月1日以後出生兒童資料、接種資料,受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委託負責發放“兒童免疫接種資訊管理卡”,定時上傳資料。

  3、由專業軟體公司提供《全國兒童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負責軟體的本地化修改、提升、升級、安裝、除錯、培訓和其他技術服務。

  三、時間安排

  1、20xx年4月縣疾控中心接種門診首先使用預防接種金卡,20xx年6月前全縣全面推廣使用。

  2、各接種門診將20xx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兒童資料接種資料全部錄入電腦。

  四、其它

  因為免疫金卡的使用需要系統支援,即免疫接種系統的維護工程投入較大,本著誰受益,誰出錢的原則,參照兄弟縣市的做法,以知情自願的形式,所收取每位兒童檔案資訊服務費,按照物價部門審批的標準執行。

資訊化建設方案 篇7

  一、基本情況

  華容縣北景港中學現有教學班15個,教職工96人,學生739人,學校佔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32000平方米,各種功能教室一應俱全。

  資訊化建設基礎方面,20兆寬頻網路進了校園,每個辦公室和教室都有網路介面,並且都能夠上網;每個教室都裝有一體機,實現了“班班通”,教師在每個教室都能進行多媒體教學;學校建立了擁有一整套裝置的多媒體教室,有1個學生計算機室,臺式電腦50臺,本期為教師購置手提電腦78臺。

  學校現有教師75人,98%的教師具有資訊高階技術證,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本科學歷教師55人,佔教師總人數的74%;中學高階、中學一級職稱教師45人,佔60%,57%以上的教師能夠獨立製作課件,應用多媒體教學。

  二、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湖南省教育資訊化“十二五”建設規劃》,把教育資訊化建設放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提高師生資訊素養、提高資訊科技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的應用水平”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確保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凸現出巨大優勢。

  三、建設目的

  實現學校管理數字化,校園教育資訊化,確保計算機及其網路成為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工作和學習的基本工具,發揮教師利用資訊化應用技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提升我校教育資訊化應用水平。為在網路環境下開展教學和管理創造必要而充分的條件。

  四、組織領導

  (一)教育資訊化應用創新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謝聖桂

  成員:戴昱、施湘平、夏勇、蔡君發、唐創、鍾磊彬

  向陽、王大偉、肖必星、姚建民、薛為宏、張夢陽。

  專家指導小組:縣技術中心技術員

  (二)工作小組:

  (1)管理應用創新推動工作組:

  施湘平:負責全面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督查。

  唐創:負責“學校教育資訊化平臺”、“領信教育業務管理平臺和學校管理平臺”等電子OA管理系統的建設。協助人員:張夢陽

  ①平臺模組資料的上報,平臺新增模組及更新學校各類基本資料

  ②教師個人空間的建設管理。含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學習培訓及心得體會、工作成績、教學經驗、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等教育資源。

  ③各項制度的收集整理(制定《北景港中學教師資訊化應用考核細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電子化管理和質量監控(電子備課的指導)。

  ④建立教師試卷分析系統。

  ⑤加強教師培訓。在“領信教育”平臺上開通教師技術培訓專欄,分層次對教師進行作業系統、常用軟體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使用等培訓,內容以資訊化理念、教師崗位技能、資源利用、教學平臺應用等方面為主。

  (2)教育教學應用創新工作組:

  肖必星:負責教師資訊科技培訓、網站教學教研資源的收集。協助人員:張夢陽、洪權遇

  ①由學校優秀教師建立名師工作室。

  ②有效利用“同步課堂、專題課堂、名師課堂”開展網路教學教研活動。

  ③開闢“同步課堂”加強校本培訓。建立各學科教研組空間,負責收集、整理、稽核、上傳學科資源。

  鍾壘彬:負責班級管理、學生教育資源的收集。

  ①加強網路化校園文化建設,定期開展各種網路校園文化活動。例如:網上主題徵文活動、網上主題徵畫比賽、學生網上論壇、網上板報、班標等各類班級評比活動。

  ②利用教育資訊化平臺實施“家校溝通”服務,使學校為學生家長提供更全面、更便捷、更順暢的服務。同時設立“親情電話”“綠色電話”為留守學生與父母溝通服務。

  (3)服務應用創新工作組:

  夏勇:負責硬體建設和經費籌措、後勤管理資源的收集。協助人員:姚建明

  王大偉:負責學校網站的建設維護。協助人員:薛為宏

  向陽:負責學校資訊科技裝置的維護,保證系統的正常執行。

  五、建設內容和步驟

  1、透過市縣級資訊科技培訓考核的教師佔總數的95%以上、透過送培和校本培訓實現。

  2、透過送培方式使網路管理員和資訊科技專兼職教師均須透過教育局的專業培訓後上崗。

  3、高起點建設校園網路,使校內主幹速率達到20Mbps,桌面終端連線速率不低於獨享2M。

  4、採用寬頻光纖連線網際網路。

  5、建設具備以下功能的校園網,連線校園內所有計算機,並在每個教室和辦公地點,以及校內其他公共場所均設有網路終端。

  (1)能夠提供各類資訊服務,如:

  Internet連線訪問代理檔案傳輸Web瀏覽

  透過上級教育資訊網中心網站建立電子郵件系統

  校內BBS和CHAT在市或縣教育資訊網上設立主頁和虛擬空間(或主機託管),並保持更新維護。

  (2)能夠透過網路實現校務管理資訊系統的應用。

  行政管理:包括會議管理、單位日程管理、公共資訊釋出、政務資訊釋出、政策法規查詢等;

  人事管理:管理和維護單位的人事資訊等。

  學籍管理:包括班級管理、學籍註冊、獎懲管理、分班管理、升級管理、統計查詢、報表列印等功能模組;

  招生管理:招生計劃、入學報到等;

  教學管理:教師管理、教學計劃、課表安排、補課調課等;

  考試管理:考試安排、補考安排、成績管理與分析等。

  (3)建有圖書自動化系統

  圖書管理系統:圖書/期刊的採購、編目、流通和查詢、檢索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管理;

  電子閱覽室:使讀者可以透過網路查詢圖書館購置的各種光碟資料庫和電子出版物,同時可以上網瀏覽;

  (4)具有電子教學實施系統功能

  大部分教室建成多媒體教室;

  網路備課與授課系統:建立以學校教學軟體和課件素材等構成的本地化特色資源庫,為教師透過網路進行備課提供便利條件,並實現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

  在學校資源庫的基礎上,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積累、最佳化機制,為學科整合提供平臺基礎;

  (5)建有多媒體教學資源製作系統

  多媒體課件製作系統:提供網路化平臺,讓教師能利用網路的優勢,在網路上製作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教學資源開發系統:包括開發工具和裝置,可進行多媒體資訊的加工製作。

  (6)與學生、家長、社群溝通的平臺建設

  採用“領信教育平臺”方式,實現與學生、家長和社群的資訊溝通。

  (7)以“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網”為平臺,建立教師個人空間站。

  6、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須安排專職工作人員,負責網路日常執行維護和管理工作,並制訂一系列保障本校資訊基礎設施安全使用的管理條例。

  六、經費保障:爭取上級支援為主,自籌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