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彙編六篇

科學活動教案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彙編六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塗面油的簡單方法:將臉上的每個地方都塗到。

  2、知道天冷要保護皮膚。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一個禮物盒、每人帶一瓶面油、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塗面油的興趣。

  1、出示禮物盒:今天,唐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出示禮品盒)猜猜裡面是什麼?

  2、進一步引導:(讓幼兒聞一聞)有一股香味,會是什麼?

  3、展示禮物。

  (二)說一說:調動幼兒生活經驗。

  1、出示面油

  (1)(開啟禮品盒)是什麼禮物?(面油)

  (2)你們來聞一聞,感覺怎麼樣?

  (3)小結:小面油,噴噴香。

  2、回憶經驗

  (1)你們塗過面油嗎?

  (2)你們喜歡塗面油嗎?為什麼喜歡塗面油?

  (3)小結:天冷了,皮膚很乾燥。把面油塗在臉上很舒服,能保護我們的皮膚。

  (三)指導塗法

  1、教師示範

  (1)面油棒不棒?小朋友們想不想跟面油做好朋友?把它塗在我們的小臉上?

  (2)小朋友們看好了,唐老師是怎麼塗面油的。

  (邊說邊塗面油)小面油,噴噴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點一點,額頭下巴小鼻子,還有兩邊小臉蛋,再用小手抹一抹,保護小臉好舒服。(兩遍)

  (3)你們會塗了嗎?一起來試一試。

  師生一起操作:(邊說邊塗面油)小面油,噴噴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點一點,額頭下巴小鼻子,還有兩邊小臉蛋,再用小手抹一抹,保護小臉好舒服。(兩遍)

  (4)幫幫老師:請一名幼兒上前幫老師塗一塗面油。

  2、一起來塗面油

  (1)爸爸媽媽也送給你們許多禮物(面油)。都在唐老師這裡,老師現在發給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塗一塗。

  (2)(播放背景音樂)巡迴指導:塗好面油照照鏡子,看看面油抹開了嗎?塗完面油,給你身邊的好朋友聞聞、摸摸,我們會自己保護皮膚。

  (四)小結:

  我們回教室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怎麼跟面油做好朋友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男孩子較多,對交通工具很感興趣,對於圓頭圓腦的輪子更是有無窮盡的探索樂趣,每次活動後,都圍著我嘁嘁嚓嚓,意猶未盡。我便由此想出再讓孩子對於輪子有進一步的探索。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觀察、測量等操作活動,瞭解我們的周圍世界有各種輪子。他們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異,但都有相同的形狀,使得輪子能滾動,並能使物體移動。

  2、學習測量技能,發展幼兒觀察、操作能力,擴充套件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請每一個幼兒帶一個輪子或有輪子的玩具。

  2、教師準備有輪子和缺一個或二個輪子的玩具幾個,短繩子若干條。

  活動過程:

  教師:“請你們把帶來的輪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動,然後告訴我,是什麼使你們的玩具移動的?”

  幼兒:“輪子”

  教師:“請你們觀察一下輪子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允許幼兒互相觀察玩具。

  教師:“你們還可以用小繩子量量它有多長。”

  教師示範用繩子量輪子的大小,講述量的方法,允許幼兒相互測量玩具。

  教師小結:“有的輪子大,有的輪子小,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有的用塑膠,有的用木頭,有的用鐵,有的用橡膠做的,它們做的材料都不一樣,但它們的形狀是相同的,都是圓形的。”

  教師:“你們想過嗎?為什麼輪子都是圓的呢?”

  “現在你們可以再玩玩,觀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個其他形狀的東西來比較一下,有什麼感覺,有什麼發現,請告訴大家,為什麼輪子是圓形的?”

  小結:“圓形的輪子能滾動,長的、方的積木不會滾動,有輪子的玩具移動省力。”

  “你們在幼兒園、家裡、街上還看到過有哪些東西有輪子?”

  “如果這些東西沒有輪子將會怎樣?輪子壞了又會怎樣?”

  教師:“請你們以後在街上、家裡、商場裡各個地方觀察有輪子的車子、機器他們是怎樣工作的?以後請你們再來討論。”

  活動反思:

  幼兒對實驗活動的興趣比想像中要旺盛,有不足之處,就是關於“滾動”這一個詞,應該給予簡單的解釋:圓形的東西能滾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瓢蟲的外行特徵,學習用橡皮泥製作瓢蟲。

  2.發展幼兒的搓,捏,團,壓等動作技能,鍛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3.引導幼兒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準備活動:紅,黑,橡皮泥捏成的瓢蟲一隻,各種瓢蟲圖案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提問:你們看,今天老師請來了誰(瓢蟲,先出示7星,介紹完之後再引出他還有很多朋友,我們來看看都有些誰。他們長的什麼樣?

  2.你們仔細看看,他們長的那些地方是一樣的 ,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形狀一樣,背上的花紋不一樣)

  3.逐一介紹瓢蟲:這隻背上的花紋是怎麼樣的----它叫XX瓢蟲(7星是益蟲,其它都是害蟲)。

  4.教師指著圖讓幼兒集體說一遍瓢蟲的種類。

  (二)出示橡皮泥範例,吸引幼兒注意

  1.今天老師用橡皮泥做了一隻瓢蟲,看看這只是什麼瓢蟲?

  2.討論瓢蟲的製作方法,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來進行示範。(可把身體各部分都先做好,再組裝上去)。

  用紅色搓成半球體行當做身體。

  用黑色橡皮泥搓成6條圓柱體當腳,連線在身體的兩邊,再加上觸角。

  用黑色橡皮泥撮成幾個小圓 ,壓扁,貼在瓢蟲的背部。

  3.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向有困難的幼兒提供幫助。

  4.陳列作品,幼兒欣賞。

  請做好了的幼兒將作品擺在展覽區,其他小朋友可以來觀賞(雙手藏在身背後)最後將做的好的幾隻點評(這只是誰做的,這叫什麼瓢蟲,哪裡最可愛,我們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開展讓孩子不僅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也讓孩子學習到了知識還增加了見聞。在活動中幼兒不光積極思考和還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充分達到了教學的效果,這是一門很有創意的課。在教學類容來看我也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來安排的。在上課過程中更是充分抓住了幼兒的好奇心來進行教學讓幼兒在一種愉快的氛圍彙總進行學習。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到了知識。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對幼兒的學習很有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產生對顏色的興趣。

  2、認識紫色、桔黃色、綠色,透過探索懂得顏色的混合可以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3、幼兒能運用顏色大膽創新作品。

  活動準備:

  1、足量的紅、黃、藍三色顏料,透明口杯,棉籤若干,調色盤。桔子、茄子、白菜圖片各8個。

  2、兒童音樂一首。

  活動過程:

  1、教師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介紹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成員,引出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並讓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引出紅、黃、藍、三種顏料,並讓幼兒說出顏色。

  2、教師邊操作實驗邊講解,讓幼兒觀察顏色變化。

  指導語:今天,老師要當個魔術師,用剛剛帶來的顏料變個魔術給你們看看,請你們仔細觀察好。

  將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入一個空口杯中,輕輕搖一搖,變成了什麼顏色?(桔黃)用同樣的辦法變出綠色、紫色。

  並記錄如下:黃+藍=綠色紅+藍=紫色3、交代實驗要求,請幼兒調色、上色,教師指導。

  指導語:剛才老師變了魔術,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當魔術師,自己來變魔術好不好?

  (1)教師逐個變出一籃子沒塗顏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需要小朋友來幫忙。

  (2)交代實驗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3)讓小朋友們用自己變出的顏色,邊聽音樂邊用棉籤給沒上顏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塗上漂亮的顏色。

  3、啟發幼兒自我創作圖畫。

  指導語:我們能幹的小朋友們已經給茄子(桔子、白菜)寶寶們上完顏色了,現在我們一起來用自己調出的顏色畫一幅自己最喜歡的圖畫,好嗎?

  活動延伸:

  剛才老師和小朋友都當了魔術師,用顏料變了魔術,我請小朋友們回去用其他的顏料變出更多的漂亮顏色,然後把你的魔術分享給老師和朋友們,好嗎?

  相關推薦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會唱歌的旺仔寶寶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學習將物體按顏色進行匹配。

  2、嘗試用多種方法讓圓筒發出聲音。

  3、充分體驗遊戲與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各種旺仔牛奶筒。

  2、製作好的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範例一個(在牛奶筒內放入一些物品,使之發出聲音)

  3、佈置旺仔寶寶的家:鋪地墊,上面放人手一個旺仔牛奶筒(紅、黃、綠三色);大型積木(紅、黃、綠)三塊放地墊。

  4、材料人手一盒:豆類(紅豆、黃豆、綠豆)或雪花片積塑(紅色、黃色、綠色)分類放於紅、黃、綠三塊大型積木上;剪好的即時貼圓片(紅、黃、綠色)

  活動過程:

  一、製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

  1、以旺仔寶寶的口吻激趣。

  ①師出示範例,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向旺仔寶寶打招呼。

  ②以旺仔寶寶的口吻說今天我又來跟你們做遊戲了,我的本領可大啦!聽,我還會唱歌呢:小旺仔,真好玩,搖一搖,唱一唱,搖一下,唱一下,搖二下,唱二下,我的本領大不大?你們喜歡我嗎?我知道小朋友都喜歡跟我玩,今天我還請來了許多好夥伴。(教師和幼兒一起走到圓筒寶寶的'家裡)

  2、感知1和許多、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①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

  這兒有許多旺仔寶寶,看,都有些什麼顏色呀?幼兒介紹(紅、黃、綠)

  ②感知1和許多。

  讓每個幼兒拿1個旺仔寶寶,輕輕地和旺仔寶寶說說話。

  提問:你拿了幾個旺仔寶寶?你拿了1個什麼樣的旺仔寶寶?

  3、製作會唱歌的旺仔寶寶練習顏色匹配。

  ①設疑:你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嗎?

  為什麼我的旺仔寶寶會唱歌,而你們的不會唱歌呢?

  怎樣讓你們的旺仔寶寶也唱起歌來呢?

  ②提出要求:紅寶寶說我要找紅朋友,綠寶寶說我要找綠朋友,黃寶寶說我要找黃朋友。

  ③介紹材料:這些紅朋友、黃朋友、綠朋友都在哪兒呀?分別介紹豆類、雪花積塑

  ④放找朋友音樂,幼兒邊邊看邊找相同顏色的物體匹配、撿放豆豆或花片,要求邊放邊數。

  4、幫旺仔寶寶戴帽子找相同顏色的圓片匹配、貼上(封口)

  ①設疑調皮的豆豆逃了出來,怎麼辦呢?

  ②用好方法把圓筒封口。

  二、嘗試用多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

  1、幼兒跟教師一起邊讀兒歌邊搖旺仔寶寶。

  2、設疑旺仔寶寶除了搖一搖會唱歌,還會怎樣唱歌呢?

  3、幼兒自由嘗試、探索,教師觀察。

  4、邊評價邊引導幼兒學習用各種方式讓旺仔寶寶唱歌(拍、搓、轉、滾、敲身體各部位等)

  三、幼兒帶著旺仔寶寶出去玩,活動自然結束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紅、黃、藍兩兩混合分別變成橙色、紫色和綠色。

  2、探究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混合的變化,並嘗試實驗。

  3、喜歡探究顏色的變化,感受探究顏色奧秘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兔子圖片、染缸圖片、顏料、瓶子、宣紙、盤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故事《會變色的兔子》

  小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小紅、一個叫小黃,還有一個叫小藍,這三個孩子都非常淘氣,有一天,他們和媽媽一起去熊貓大叔的染坊裡去玩,小紅不小心摔倒了黃色的染缸裡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兔媽媽問小紅,“你是誰呀”,“我是小紅呀”小紅說,可是媽媽不相信,小黃摔倒了藍色的染缸裡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我是小黃呀”,可是媽媽不相信,小藍掉在紅色的染缸裡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小藍著急的說“我是小藍呀”,可是媽媽也不相信。

  2、教師提問:為什麼媽媽認不出小紅、小黃和小藍了呢?讓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吧!

  二:基本部分

  1、小實驗:顏色變變變

  給幼兒提供紅、黃、藍三種顏料瓶,讓幼兒進行實驗

  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橙色)

  黃色顏料和藍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綠色)

  藍色顏料和紅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紫色)

  2、製作花手帕

  教師演示:將三角形宣紙的三個角放入三種不同的顏料盤裡,渲染一會兒,兩種顏料的交界處形成另一種顏料,即橙、綠、紫色,然後就變成漂亮的花手帕了。

  幼兒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三、結束部分

  作品展示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紅、黃、藍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們可以變化出很多漂亮的顏色來,我們還製作了小手帕,回家後,教爸爸媽媽來做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探索慾望,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顏色變化的規律。在幼兒動手操作顏料瓶時,顏料準備的不夠合理,導致顏色有的深有的淺,在結束環節,由於幼兒存在個別差異,個別幼兒不能主動地參加到展示中去,有了這次的經驗,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表現的更好!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認識紅、黃、綠的顏色,並且看顏色標記給物體進行分類。

  2、樂意參加活動,並體驗樂趣。

  活動準備:

  1、佈置場景:長滿蘋果大樹

  2、紅綠黃籃子各一個,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觀察提問,情景匯入

  師:“蕾蕾們,你們看這裡有什麼呢?恩這裡許多是蘋果,這些蘋果長在三棵蘋果樹上。今天,李老師要請你們摘蘋果,誰想先來摘呢?””

  師:“你摘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蘋果?”

  幼:“紅色”

  師“還有什麼水果也是紅紅的?再請個小朋友來摘,這次請你摘與這個顏色不一樣的蘋果。”“她摘了什麼顏色的?”

  幼:是綠色的。

  師:“什麼水果是綠綠的?再請一個小朋友摘一個與這兩個顏色都不一樣的蘋果。”

  師:你們想想看,什麼水果是黃黃的?

  二、出示籃子,演示找家

  師:“我們把摘好的蘋果放到籃子裡,你們說說看,這三個籃子是什麼顏色的呢?”

  幼:一個籃子紅、一個籃子綠 一個籃子是黃色的

  師:紅籃子說她是蘋果寶寶的家,綠籃子是綠蘋果寶寶的家,黃籃子是黃蘋果的家,那你們說,紅蘋果應該放在哪個籃子裡?綠蘋果呢?還有黃蘋果呢?”

  教師請個別小孩子來放,邊放邊說:“紅蘋果放到紅籃子裡,綠蘋果放到綠籃子裡。黃蘋果放在黃色的籃子裡。”

  三、動手操作,蘋果找家

  師:“現在,請孩子們來摘蘋果,聽清老師的要求,摘一個蘋果,然後放到籃子裡。(重點:每個人只能摘一個)

  活動延伸:

  師“孩子們都把果園裡的蘋果摘下來了,你們的蘋果都找到家了嗎?

  幼:找到了。

  師:我們摘了這麼多的蘋果,你們想嘗一嘗蘋果的味道嗎?我們回教室去嘗一嘗吧。